外国的月亮比较圆?400年前,外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航海时代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经济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也让利玛窦这样的传教士能够来到中国。

利玛窦是个意大利人,天生有冒险精神,笃爱神学,会拉丁语、希腊语等各种语言。

(利玛窦)

利玛窦经常有去外国传教的欲望,他最初的想法是去印度,为此他还特地学习了葡萄牙语(当时的印度是葡萄牙殖民地)。

1578年,26岁的利玛窦跟随其他传教士来到了印度。2年后,利玛窦前往中国,从澳门开始,从南到北,利玛窦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1600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得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热情接待。利玛窦非常喜欢北京,他一边传教,一边结识中国的士大夫,谈论东西方的文化和科学,也结交了几位挚友,利玛窦直到去世都没离开过北京。

利玛窦十分喜爱和推崇中国,在其所著的《中国札记》中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的物产极其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这里的人衣饰华丽,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风雅。”

(利玛窦与明朝官员)

在利玛窦眼里,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而那时的中国也的确有这样的资本。

万历年间,中国的工业产值方面,无论是铁、造船等重工业,还是丝绸、瓷器等传统手工业,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政治思想方面,王夫之提出了虚君立宪思想,言“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与有无之处”。他主张用法律来裁决天下事务,自天子开始都受法律裁决,这样的话在当时无疑是十分具有进步意义的。

科学技术方面,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群星璀璨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精彩纷呈,同时出现以方以智、李时珍(医药学家)、徐光启、徐霞客(地理学家)、宋应星五位在科学方面的巨人。

(明朝的造船技术十分先进)

1633年,在崇祯的支持下,徐光启等人修编了一部全面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崇祯历书》。可以说,中国的科学起步并不算晚,而且那时的朝廷也很支持,和屡次迫害伽利略的罗马教廷完全相反。

然而,明末千年不遇的天灾和其他种种因素使得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中原大地,水灾、旱灾、蝗灾同时爆发,流民四起,明朝被推翻。

清朝入主中原后,学习了很多中原的文化,也照搬了明朝的很多制度,却唯独限制起了百姓的思想,同时又闭关锁国,中国的衰落只是时间问题。

(明朝末年)

如今,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崛起,况且我们还有那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在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自信,外国的月亮并没有比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