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里湖”时代迈向“赛城湖”时代

昨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建设局罗百奚局长发布“城乡面貌焕新颜 美丽九江绘蓝图”的情况。浔阳晚报记者从此次发布会上获悉,“赛城湖时代”成这场新闻发布会的热词,九江未来的发展轨迹已见端倪。

从“八里湖”时代走向“赛城湖”时代

罗百奚介绍,现在的九江,已经到了从“八里湖”时代跨入“赛城湖”时代的历史时期。按照九江市城市总规修编和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城市组团快速通道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形成“中心集聚、组团发展、一体融合”的发展格局。力争用3-5年时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5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

加快“五大组团”建设。推进寻阳古城、会展中心等项目,同时抓好新城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八里湖中央商务区、金融广场和总部大楼等一批产业项目,配套完善公共设施,着力建成一座绿色生态、创新时尚、智慧互联、全国一流的时代新城。

加快高铁枢纽、新区基础设施和高架快速路等项目建设,建成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区门户、旅客集散中心、高铁经济样板。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新产业综合体、芳兰湖生态公园等项目。老城区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功能。把九江建设成为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文化深厚、宜居宜业宜游的省域门户城市。

40年来,九江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4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滚滚向前,既助推了九江追赶超越,也见证了九江城乡巨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区从“两湖”时代迈入“八里湖”时代。九江地、市合并,瑞昌、共青城、庐山先后设市,九江县(柴桑)撤县设区,八里湖、庐山西海迅速发展。城镇化率提高到53.77%。

据初步测算,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下同)的17.7平方公里增加到2017年(下同)的127.09平方公里,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5%。市区人口由36.2万人增加到105.23万,增长了2.9倍。九方购物中心、万达广场、九江新天地、联盛快乐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中心城区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商业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通岭大道、庐山索道等一批连接中心城区和庐山景区的项目相继建成,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有机融合。城镇建设方兴未艾,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全市镇(乡)域建成区面积2.3万公顷,绿地覆盖面积1927公顷,道路长度1720公里。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抓住小城镇快速发展的机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带动了一批重点镇、百强中心镇的蓬勃发展。一批特色小镇创建成功申报获批,目前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6个、市级特色小镇10个。全市建成了15个百强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11个环鄱阳湖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传统村落保护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6个,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6个。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6万户,近30万农民从危旧房搬进了新居,实现了住安全房的梦想。村庄美、田园美、环境美,一个个美丽宜居乡村脱颖而出,已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服务百姓生活

40年来,我市建成了一大批道路、管网、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许多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好到优。成功创建了国家无障碍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城市道路总里程2368公里,建成区道路面积率14.5%,人均道路面积19.28平方米,10月9日,“拆四建二”项目完工,形成了我市快速通道体系。市级、区级主题公园数量123个,建成区绿地率42.2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3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8.5%。

中心城区数字市政平台建成运行,近年来,年均维修市政道路5.1万平方米,维修人行道2.3万平方米,维修路灯1.2万盏,更换井具1.1千套。供水普及率98.77%,日供水能力提升至44万吨,完成一户一表新建改造30.8万户;天然气管网成功实现双气源保障,通气户数增长21万户,用户使用比例超50%。

浔阳晚报记者 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