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说“舜禹受禅,我今方知”历史上真的存在“禅让”吗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出现了许多勤政爱民的君主,开创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些帝王的千古谜团。

尧舜禹三圣王立德于天下的“禅让”,为中国历代士人所传唱赞赏,但对禅让的质疑也一直存在,认为禅让只是一个政治谎言。最早提出质疑的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魏文帝曹丕,他在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后,脱口而出“舜禹禅让,我今方知”。野史《竹书纪年》也支持这种说法:“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尧舜禹三官镇守黄河险工

也就是说,舜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帝尧和太子丹朱, 夺取了帝位。《尚书》记载“尧使舜嗣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流共工与幽州,放欢兜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服。"可见舜即位后就迫不及待的诛杀了帝尧的四大护法,从而使天下臣服。

舜耕历山

舜本是躬耕历山的一个平常人家子弟,况且“父顽母嚣弟傲“,能先后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成为朝廷重臣,再做摄政王,最后即天子位,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那就是作秀功夫一流。他的父亲,继母和异母弟为他的表演甘当配角:舜在婚后,异母弟象还在千方百计谋害他,在舜修谷仓时放火烧谷仓,舜挖井时落井下石;如果象是为了独吞家产,那么这时舜已经当了驸马,巴结舜比杀害舜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舜不但没有指责报复他们,依旧孝顺父母,为自己赢得了非比一般的社会声誉,从而被尧征辟用事。而舜在即帝位后,也封象为诸侯。因此,正史记载舜与家人的恩怨,不是舜的创作,就是家人合演的双簧,使舜踏上了政治舞台。

舜到朝廷后,很得尧的信任,因为是驸马,尧在晚年将国中之事都交于舜处理,让共工、鯀(gun)、欢兜辅助舜,而舜在朝廷二十多年,也培养了自己的亲信。政出于舜而不在尧,帝尧被幽禁深宫,太子丹朱囚在别处”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但舜并没有立即即位,而是当了八年的摄政王以后假意归还于丹朱,据说老百姓不愿意,舜才即的帝位。舜还政丹朱,司马迁这样写道: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着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

大禹雕像

舜费劲心机登上天子位IE,接下的却是尧留下的一片泽国“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要想坐稳天下,只有先治理好水。于是起用了出于治水世家的禹 ,,而舜之前却杀了禹的父亲鯀。禹虽知父仇不共戴天,可是此时他在舜手下套生活,所以在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除了表明他敬业之外,更不想让舜抓到他的把柄:如果回家的话,舜会斥责他:疏于职守、为家忘国。大禹后来一简朴著称,也怕和当时百般猜疑的政治环境有关。最终,大禹疏通九河,引江入海,建下旷世功勋,光芒盖过了舜。在伯益等部将的拥戴下,历史有重演了一下,禹受舜禅:“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起自田土的舜终被玩水的禹所取代,最后去南方蛮夷之地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就地为陵,只有娥皇、女英为其哭陵。

“禅让”的故事讲完了,您是真的相信有以德为准的禅让呢,还是怀疑它的真实性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啊!喜欢的话请动动你的手指关注分享一下,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