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曾经在某节目中说他跟郭德纲说相声几乎都是现挂没有排练,他们对相声是否不够严谨?对此你怎么看?

颓废枫少数派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觉得可以大家聊一下相声是否严谨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之所以郭德纲于谦相声,大多是现挂,之所以敢这样大胆的即兴表演,我觉得完全是他们深厚的相声造诣和极强的文化底蕴。我们知道,郭德纲自幼学习相声,并且拥有这丰富的、多年的舞台经验,在相声的主线上面,能够做出简单的勾勒,并且将搞笑的包袱进行穿插,这绝非一朝一夕练就的。岳云鹏现在虽然红的发紫,但是毕竟是徒弟,而只是在小剧场有这10年的表演时间,而老郭已经是奔50的人了!对每一个相声包袱的处理都是非常娴熟的,炉火纯青的。他经常是拿一张纸,将主线写在上面,不断的去琢磨,一定是要给于谦听的,两人经过很多次的磨,才出了一个雏形,在小剧场又要去检验,再去修改,反复多次的练习,才会拿到5千人以上的大剧场演出的。而于谦也是12,3岁就在相声学员班里学艺,做表演,后来因为相声实在太不景气,转行开始演喜剧、做编导、演小品,他宅心仁厚,对生活是无比的热爱,有很强的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而且和郭德纲的相声理念不谋而合。配合也有15年以上了,平时生活也离得很近,默契是到了一定程度的。

如果听过赵本山访谈的朋友一定知道,春晚节目,本山大叔往往很多也是现挂的,春晚虽然彩排多次,但是本山往往把最搞笑的都是留在春晚,为什么这样做呢?

依照小可的浅见,我认为,这不仅不是不严谨,而是非常科学的。相声和小品这种喜剧表演,往往需要的不是背好了词那么简单,一问一答,那样会缺少所谓的呼吸感,观众会觉得会有很多的表演痕迹,即使是再好的演员也很难表演出第一次听说时候,惊讶的表情。如果专业级别的相声观众会发现,年轻的相声演员的相声往往会沉闷,不自然,缺乏生机,就像背课本一样,这就是背词的坏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也就失去了相声原本的真实面目,但是不背词,又要镇得住台下的观众,如果三句话都不能抓住观众的目光,那观众为什么要继续听下去?可见郭德纲的文化水平有多高和相声造诣有多高。

再者,民国时期,相声演员为了要养家糊口,需要每天都去固定的场所卖艺,起早贪黑,可以说是非常辛苦的,如果天天都背词,一个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准备,一个是背的词也不能应对当天的突发情况。说相声,撂地表演,每天人观众都一样,但是要把包袱安排到不同的点,每天都有新鲜感。

一个人适合不适合说相声也就再于次,不光是要有很强的文化底蕴,也要有很快的反应,能瞬间捕捉到制造搞笑的机会,这是有很强的天赋的,天赋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上丰富的相声表演经验,他们心中肯定会形成一些条条框框的规矩。

什么能搞笑,什么不能搞笑,他们心中都是非常严谨的,只是一些琐碎的细枝末节会让我们觉得每次略有不同,但是每次给观众逗笑了,这就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


设计师Albert


现挂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准备。不展开说,就说以下几条:

1.郭有评书的基本功,就是说郭段子架构的能力、大段子背诵的能力、改编创作的能力是十分扎实的。这就决定了能撑起台面的基础。

2.于谦有快板的基本功,相声基本老段子都说过不低于100段。见过于谦跟其他演艺人员搭相声,于直接说:你随便说,我都能接!这就是能力了!这就是现挂的捧角基础!

3.郭德纲和于谦是名角。名角在舞台上演出,观众容忍度那是十分高。说错了也不错👍!加上他俩舞台经验十分丰富,这就有了现挂的群众基础。

4.近年来,其实郭德刚创作的新作品已经很少了,人都忙于运营德云社这个平台,加上参加电视节目。于谦也在演电影等。两人说的都是“伪创新”的作品,所以现挂也就不太难了,因为都是新瓶装旧酒。

最近听到一句评价郭德纲的话,我深以为是:郭德纲正在变得越来越像姜昆,或者说正在走向姜昆的路上。他在作品创新方面已经终结!


博士君


这与严谨不严谨没有关系,而是会不会的问题。

您想啊,花钱听对口儿的报纸,疯啦!您说是不是啊。

郭德纲于谦的相声好听,大家爱听的关键就是没词儿,您说呢。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的视频,郭德纲拿长A4纸,纸上似乎没几行字,竟然还说要把段子改改,这时于谦还不知道,而且距离上场还有半小时。郭德纲说改完跟于谦打个招呼就行了,这就是会说相声的。用郭德纲的话说,相声就是聊天,听郭德纲相声就像跟院子老街坊聊天,互相的侃大山,总有那么一种亲切感,有木有。

主流的倒是严谨,说八百回一个都不差,那是相声吗,重复再重复,所以主流的相声不好听。


退休老头儿2


第一长期相处,默契非常。像老郭和老于相互合作不是一年两年了,从2005年于谦加入德云社开始,到现在两人合作快15年了,讲的相声段子,返场小段,没有1000也得有800,可以说老郭这边一开口,于谦那边就知道接下来是哪个包袱,然后就是自己准备怎么接话,怎么引导,这个跟两人的默契有很大的关系,毕竟说同台了那么多年,这边张开嘴,那边就知道想说什么。

第二功底深厚,基本功扎实,郭德纲和于谦除了相声的说学逗唱外,对于传统的小曲小调都很熟悉,算是博百家之长,所以不管台上出现什么样的话茬,都能以不同的形式现挂出来,这就是说为所谓的“肚中有墨水,说啥都不怕”,以前于谦也说过同样的话:你随便说,我都能接,可见其强大的基本功。

第三丰富舞台经验,强大控场能力,郭德纲从艺之路坎坷,舞台上几乎什么尴尬的场面都见过,于谦算是一直从事相声、小品、影视等行业,两人都具备强大的舞台表演经验,作为每年不低于20场演出的优质组合,他们在台上对于观众情绪的调动,台上下互动,舞台表现张力,都是轻车熟路,基本来说什么场面都见过了。

小编熟悉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从事教育行业40多年,从来上课不备课,不带书,就拿着一个茶杯,讲什么说什么,学生问题答疑,一点问题都没有,想想也对,就那么不超过几十万字的历史教科书,教了40多年,恨不得那个地方有个标点符号都能记得住,而郭德纲和于谦对于相声他们本门的艺术,很多时候除非是新段子,要不一般用不着对词,也不存在做艺不严谨的情况。


雪球财略


看到这个标题,第一时间想起了郭于二人台上表演时的对话:

郭:你最好照着词儿说。

于:哪有词儿啊!

光这一句话就能把人逗乐了。

有排练没排练重要吗?观众能够开心就是最好的结果。况且小剧场鱼龙混杂,没有一点应变的功底,只靠背台词,早被轰下台了,何况还有一大批同行明里暗里在现场起哄架秧子呢。

所以,只要效果好,就是王道,各人有各人的本事,主流相声如果能够通过对口的报纸把我逗乐了,我也一样叫好。关键是,能行吗?


爱天蓝2


他说了实话,郭云纲也公开说过,他们俩的相声就是聊天儿,就是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特别熟了,聊起来就按那个套路来就可以了。基本不创作,根本就不是相声。说难听点他就是忽悠钱。所以姜昆主席批评他们。



潘龙江红尘情歌创作人


无意中看见于谦多年前做客锵锵三人行节目,于谦在节目中说,他跟郭德纲的相声几乎都是现挂,几乎没有什么排练!相声大部分都是郭老师创作的,郭老师就是写了点大概意思,很简单几句话,然后他们就简单对一下,就上去表演了!是否热爱相声的郭老师对待相声不够严谨?这个也是不是造成郭老师上春晚那次笑果一般,因为春晚有时间限制,不能胡扯,就得看创作能力,的写好了再演!不像平时可以随便搞笑的就说,不用害怕时间,自由一些,笑果就好些!


颓废枫少数派


个人认为:相声节目框架在,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一些适合当时环境的一些反应,这叫现挂。如果从头到尾都是现挂那是不现实的。任何舞台节目都是需要精心排练的。于老师和郭老师太熟悉了,所以他们在舞台上会更有默契,后台反而不需要太复杂的排练。总结:我是钢丝,他们的相声听了很多,很好笑,听完很开心,其他的都不重要。


皮条胡同老拉家yq


这些年我最失望郭德纲的就是春晚和元宵晚会竟然就真的拼凑了一些老段子来说,除了荤口和伦理哏他是真不会别的了吗,春晚效果不好他借口说时间太短,元宵晚会可给够时间了吧,效果什么样也不用我再描述了吧。


主洗


熟能生巧这个词适合各行各业。画家即兴来一幅画,书法家即兴来一副字,音乐家即兴普一段曲难道就不能称之为作品?小编问这问题有哗众取宠之嫌,不管大家怎么回答,都难掩饰你的炒作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