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子,也曾当过“枪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深度参与了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革,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办报纸,写文章,集会结社,联络同志,推倡民权,潜心研究各国之宪政。人们或许不曾想到梁启超在日本当过“枪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清廷内外交困,在民族危机加深下,要求实行立宪呼声日益高涨,驻外公使及督抚大臣纷纷奏请,实行君主立宪。

1901年在慈禧太后“取外国之长,补中国之短”背景下,五大臣出国考察,镇国公载泽,湖南巡抚端方,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商部右丞绍英(徐世昌和绍英由于革命党人吴樾炸弹事件,改派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铎)五位大臣考察不可谓不卖力,观议会,访学校,游博物馆,既有政府部门,也有文化机构,读传统四书五经的五位大臣,在这次考察中开阔了眼界,对西方政治制度,对君主立宪制是非常的羡慕。

然而他们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内脱胎换骨,对西方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当归国的时间愈来愈近,可是考察报告还没有着落,这时候有人想到了在日本的梁启超和杨度,他们俩可是宪政方面的专家。

起初梁启超并不愿意替腐朽的清政府和无能的官僚捉刀代笔,在杨度“为国为民立宪政”的劝说下才勉强答应,梁启超不愧为才子,短短几天洋洋洒洒上万字的《东西方各国宪政之比较》变完成(杨度完成《中国宪政大纲应吸取东西各国之长》及《实施宪政程序》)。

1906年考察大臣在梁启超和杨度著作的基础上完成报告《考察宪政报告》《欧美政治要义》递交清廷。同年清政府颁布了仿行立宪的诏令,1908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清廷实行所谓内阁制,成立由13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新内阁中满洲贵族九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占七人,被全国人民戏称“皇族内阁”。腐朽清政府的做法使全国人民大失所望,清廷之势已岌岌可危,灭亡已迫在眉睫。

梁启超本想通过当“枪手”来实现宪政救国,可是腐败的清政府只是做做样子,实行宪政就是一场骗局。

梁启超作为近代的大才子,我们从当“枪手”的这段滑稽可笑的历史,也能看出落后中国正经历着,各种救国思想的激烈交锋,救国的道路依旧在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