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凌迟剐邢,却换来了不同的结局

前些日子,偶翻史书,不经意间看到了剐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吧!

百度百科上面是这样说的,鱼鳞剐又称“凌迟”俗称“千刀万剐”,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凌迟”主要是针对犯了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也就是说,“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凌迟”的执行方式是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让那些声称“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的好汉,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据民间传言,“凌迟”处死时,刽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上割一块肉抛上天,这叫“祭天肉”;第二刀叫“遮眼罩”,刽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割开,耷拉下来遮住眼睛,避免犯人与刽子手四目相对,防止犯人在极其痛苦时放射出异常阴冷、恐惧的目光而使刽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

上图所示,据说是一位洋人拍下的清朝剐邢现场,虽然照片比较模糊但是其残忍程度可见一斑!所以在事史君看来,这应该就是封建社会最残忍的一种刑罚了,不过也有历史粉说宫刑才是最残忍的刑罚,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众说纷纷,不做细表。

其实历史上受到这种刑罚的名人也有不少,最有名的当属刘瑾、袁崇焕、石达开!袁崇焕受刑究竟是“自毁长城”还是“罪有应得”,历史也没有定论,事史君今天发布了一个提问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大家可以去留言讨论。今天仅来聊聊刘瑾和石达开,同样的刑罚却是不一样的结局!

正德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太监刘瑾决于市。

刘瑾之死,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几次凌迟之一,据说他受刑三日(实为两日),挨一千余刀(远无此数),身上片下来的肉被仇家一抢而空,当其面啖食之云云(亦无当面之事)。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将中国明朝太监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当时是全球首富,无人可以匹敌。可见他专权这些年贪了多少钱,网上有很多版本,有说朝廷一年财政收入的,更有甚者说是朝廷150年的财政收入!

明朝是儒家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刑罚也相应的高度发达,凌迟由原来的120刀改为3357刀。第一天,该剐刘瑾357刀。每十刀停一下,行刑者吆喝一嗓子。剐是从左右胸膛剐起,然后再延及全身。剐每片肉如指甲片那么大,刚开始剐的时候,有血流出,再往后,血就内流入腹腔,成为内出血。当天晚上,被剐了357刀的刘瑾被押入监牢,还喝了两碗粥。第二天,刘瑾又被押往刑场受剩下的3000刀。由于他吃痛不过,开始大声抖露出宫廷内部的一些秘密,后来被用麻核桃塞了嘴,不过他比较走运,几十刀之后就气绝身死。还剩下那2000多刀就没感觉了。

刘瑾画像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名将,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小时候电视剧长征热播的时候,毛主席在强渡大渡河之前的那句台词:这可是石达开10万大军葬身之地啊!后来通过各方途径了解了石达开其人,事史君觉得“太平军中无出其右者!”。石达开可是少年英雄,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石达开雕塑

1857年6月2日(清咸丰七年五月十一日),石达开逃离天京,率部离京远走。途中张贴布告,鼓励军民“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正式开始了他战略转移的远征步伐!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太平军尚有四万余人。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也有说法说是他喜得贵子全军庆贺三天,然后大渡河就涨水了~~)。清军赶到后多面合围,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

四川总督骆秉章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遣使谈判,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带着五岁的儿子石定忠进清营。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四川布政使刘蓉敬佩的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今天的事情就说到这,这2人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也无可比性!但是石达开其人,别的不说光是致死默然无声,神色怡然,必然值得吾辈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