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保镖开路!90岁两弹元勋老人被撞倒无人去扶,肇事者逃之夭夭

王淦昌,出生于1907年的江苏常熟,父母过世时他还没有成年。1920年,他在上海的浦东中学读书,1925年考进清华大学物理系,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物理大亨叶企孙、吴有训的引导之下,他顺利的走上了实验物理研究的道路。1956年9月,王淦昌作为中国的代表,前往苏联独步那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负责基本粒子方面的研究。1959年和1960年间,王淦昌所在的小组发现了反物质的存在,推进了人类对于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

后来王淦昌因为回国研究核弹而在学术界消失,导致了这一方发现的诺贝尔奖申请没了牵头人,最终放弃了。1961年,王淦昌在莫斯科见了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14万卢布全部交给了组织,请其交给经受了苦难的祖国人民。在当时,这些钱的价值相当于三万人民币。刘晓面对着这些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知道王淦昌家中的财产早在1933年在德国留学归来时,就被捐给了抗日组织,自己生活的十分拮据。

而王淦昌最令人钦佩的一句话便是他在五十余年前说的那句——“我愿以身许国”。1961年4月1日,王淦昌十分高兴的来到了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二机械部的办公大楼,因为他接到第二机械部的通知:刘杰部长约他见面。刘杰见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他加入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之中,并且希望他放弃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将目标放在国家紧缺但是他并不熟悉的应用型研究。当时的王淦昌没有半点迟疑,大笔一挥便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王京,并掷地有声地说:“我愿以身许国!”这是他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说的铿锵有力,坚决的很。

之后的王淦昌便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放在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之中,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工作,隐姓埋名地在中国生活了17年之久。1963年的春天,王淦昌告别了自己的家人,扛着简单的行李,前往了西北的核武器研究基地。当时的基地才刚刚开始建设,条件十分艰苦,3200的海拔让不少人都适应不了。王淦昌依旧坚持了每天往返于车间、实验室以及试验场地,及时的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并且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经常工作到深夜。

他是第一颗原子弹冷实验的总指挥,大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小到实验雷管的安装必须都要了解到位。他亲自在现场督促着大家完成工作,爆炸前,已经57岁的王淦昌还亲自开着吊车,到爆炸塔顶对装置进行验收。1964年6月17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观察室中的所有人都十分的激动,王淦昌甚至都流下了眼泪。之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也离不开他的心血。

1997年夏天的一个傍晚,90岁高龄的王淦昌被飞驰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在地,当时周围的人们没有一个敢上前去扶,无视地走过……最后还是两个老人将其送到了医院。没有人知道,这位被撞倒的老人,是邓稼先和李政道的老师,是中国核弹之父——王淦昌。要知道当时的那些明星出门都是保镖不离身的。1998年,与王淦昌携手一生的吴月琴老人不慎摔了一跤,此后不久便撒手人寰。陪伴了王老78年的发妻骤然离世给他的打击很大,几个月之后,1998年的12月10日,王淦昌老人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