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何在美国被下岗

下岗的事,一般属于普通人的专利。谁曾想到,身为大学者的胡适当年在美国也曾遭遇过下岗……

胡适辞去驻美大使(1938年9月17日-1942年9月8日)职务后,便留在纽约东八十一街一零四号做寓公,在那里潜心研究学问,靠自己的积蓄和稿费生活。

但作为一个清贫的学者,积蓄无多,稿费也不是很多,加上其子当时在美国读书,所以各项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迫使胡适不得不考虑找份工作谋生。

他先是于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4年9月在哈佛大学讲学。几年之后,1950年又应聘为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签约为期两年。

即使是胡适这样一个引领中国近代学术数十年的宗师硕儒,得到这份工作也很不容易,也要像普通职员一样填写申请表,最后经过严格的评定、考核才被允许入职的。

然而,令胡适没有想到的是,当他的聘约到期后,普林斯顿大学没有继续聘用他的打算,而是准备和他解除合同,也就是说,胡适下岗了。

1951年12月12日,普林斯顿大学总图书馆召开了一次讨论葛斯德图书馆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讨论了胡适的去留问题。原来,胡适担任馆长的年薪是5200美元,学校方面为了节省开支,打算聘用胡适的助手童世刚为馆长,童世刚的年薪是3480美元,这样,学校每年可节省1720美元的费用。

1952年2月1日,总图书馆代理馆长写了一份备忘录给校长,正式提出合同到期后不再续聘胡适,校长看后当即同意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解除合同的事告知胡适了,如果是普通员工,直接告诉就行了,但胡适毕竟是中国著名学者,而且是前驻美大使,有着相当的影响,所以既要达到解聘的目的,又要顾及胡适的情绪,不能让胡适感觉自己是被炒了鱿鱼。

几个美国人商量了好些天,最后想出了一个能让胡适保全面子的办法,就是在解除胡适馆长职务的同时,送给他一顶“终身荣誉馆长”的帽子戴。

但问题又出来了,美国人担心胡适误会认为“终身荣誉馆长”是领薪水的,那就麻烦了。有人提议在给胡适的“终身荣誉馆长”聘书上写明“不支薪”字样,但也有人反对这么做,认为这样会让胡适感觉到面子上过不去。有人提议找一个中间人对胡适进行暗示,让胡适明白这个“终身荣誉馆长”是不领薪水的,还有人说解聘一个图书馆馆长用不着费这么大心事,校长下一道令即可……

作为对西方学术惯例深有了解的胡适,在接到校方聘用其为图书馆“终身荣誉馆长”并表示原有合同不再续签的同时,就明白了美国人的意图,也知道这个“终身荣誉馆长”不过是为他保全面子的一种安慰,便装作糊涂地接受了校方的安排,正式下岗了。


胡适在中国学术界占有泰山北斗的地位,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拥有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美国三十多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而且曾担任过战时驻美国大使的职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摆脱下岗的命运。

因为美国一向比较务实,对虚名不感冒,一切从实际利益出发,无论你是多大的名人多大的学者,也得服从实际利益的需要,这正是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来源|文史博览 作者|唐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