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孫策被稱為天作之合,若孫策沒有死,結果會如何?

卷北


我們知道,曹操對孫策和孫權都有兩句名言評價,即孫策的“雌兒難與之爭雄”和孫權的“生子當如孫仲謀”。由於宋朝詞人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裡寫到:“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所以孫權的評價被髮揚光大,而孫策顯得沒那麼厲害,這裡多少也有孫策英年早逝的原因,但如果孫策沒有死這麼早,會有什麼不一樣呢?

首先,曹操的官渡之戰不會這麼順利,孫策是死於官渡之戰時期,而這個時期,孫策是有計劃奇襲許昌的,《三國志武帝紀》和《三國志吳主傳》都記載過此事,只是孫策遇害才不了了之。如果孫策沒死,此時真的趁機攻下許昌,奪得天子,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此時的曹操在官渡一線已經相持的堅持不住了,寫信給荀彧意圖退守許昌的,如果孫策奇襲許昌得手,想必許攸也不會看不清形勢的投降曹操,再透露烏巢的軍事機密,曹操在北有袁紹壓迫,南無歸路可回的情況下,可能是會隕落的。

其次,荊州指不定是誰的,孫策若在,不會只滿足於眼前的江東地區,擴張是在所難免的了,那麼擴張最好的選擇也應該是長江以南,東吳以西,因為利用長江天塹做防禦是會減少很多來自北面的壓力,孫策可以集結重兵向西挺進,而劉表逐漸衰落,又因立儲問題,荊州內部分化也嚴重,孫策趁機拿下荊州大部分地區也是有條件的。

這樣一來,如果能站穩腳跟,益州劉璋也不在話下了,佔據益州之後,圖伐漢中,收降張魯,以漢中艱險據守北方馬超,荊州之地可令周瑜駐守,孫權則主內政治吳地,任北方袁紹的幾個兒子分裂對抗,再擇機北伐。


棍哥觀史


首先說孫策,孫策在整個三國曆史上,那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孫吳江東的基業,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了。

據說這個人相當猛, 武力值跟楚霸王項羽差不多(差多少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有了”小霸王“的美名。正是他,在其父死後一手撐起整個江東的基業,開疆拓土一舉將名不見經傳的東吳打造成和曹操對立的超級軍閥。

但孫策有一個所有少年成名之人共同的,致命的弱點 ,那就是剛愎自用 。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說孫權,孫權是唯一一個被曹操看走眼的諸侯,怎麼能是一般人,要說對手看對手才最是公正,曹操把孫策看的那樣低,原話說“猘兒,謂難以爭鋒。”猘是古義裡野狗的意思,而曹操確實把孫權與自己的兒子比較的,曹丕是一代雄主吧,文韜武略,曹植更是文采斐然,卻在曹操心裡都比不上孫權,可見孫權是怎樣的了!


要是廢柴的話,早就是袁紹的下場了,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一部三國政治謀略遠勝于軍事謀略,孫權的軍事謀略或許不及孫策,但他政治謀略遠勝於孫策。曹操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一場赤壁大戰,三國鼎立。世人只知周瑜諸葛亮,談笑間80萬大軍灰飛煙滅,卻不知若是沒有孫權舉全國之力的支持,哪還有後來蘇東坡的赤壁賦?

東漢以前江南經濟雖有進步,但還相當落後。這有很多原因。長期以來,北方的中央政權對江南不夠重視,無疑是造成它經濟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東吳政權是在江南建立的第一個大政權,它的規模和實力,要遠超過秦以前的吳、越、楚,而足以與北方的曹魏和西南的蜀漢相抗衡。

為了維持這個大政權,需要相應的人力、文化、技術和經濟條件,這對江南的開發是有利的。由東吳開始的六朝時期,落後的江南成為與北方相對抗的政治舞臺,它的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孫權的歷史功績,主要是他在開發江南經濟

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如果孫策沒有死,按照理想的劇本應該是:東吳主明臣賢,可謂天作之合。孫策率周瑜等武將主外征伐,孫權率魯肅張昭等人主內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大出於天下,一統三國……


但歷史沒有如果,如果孫策沒死,兩兄弟就能善終?各位英雄自行腦補吧……

最後借用三國的一句話: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j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侃古論今朝


孫權和孫策為何被稱為“天作之合”?兩人皆為東漢末年長沙太守孫堅之子,孫策為長,孫權為弟,兩人可謂“一文一武”。

三國時期最強的諸侯曹操曾在鄴城撿到一寶物,即“銅雀”,並於此地大興土木,修築銅雀臺,作為自己的後宮,此宮殿立臺三座,中間為銅雀臺,左右兩臺分別為玉龍和金鳳,臺間用兩橋相通,曹操有句名言,叫:“生子當如孫仲謀。”孫仲謀即孫權。

然孫策也不差呀,名號“小霸王”,他的勇猛讓人不禁聯想到秦末威震四海的西楚霸王項羽;孫策僅以區區三千人馬蕩平江東數郡,過程中還單挑武力值與“五虎上將”有一拼的猛將太史慈,絲毫不落下風。

後坐鎮江東的孫策派人到京都表功,求取高職位“大司馬”,被丞相曹操斷然拒絕,孫策惱羞成怒,斬殺“叛將”以及“蠱惑人心”的道士,不幸中箭染病身故。

臨終前,孫策給其弟孫權的囑託意味深長:“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後孫權制定“鼎足江東,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的國策,稱帝東吳,將父兄的基業發展得更好。

有人會問,如果孫策沒死,結果會怎樣呢?孫策最初起兵選擇先取江東的策略是值得商榷的。江東這個地方是連坐擁半壁江山的曹操見了都十分陶醉。

赤壁大戰前,曹操在三江口大宴群臣,眼見江南美景如詩如畫,心裡想著對面喬公的兩位絕色女兒,大喬和小喬,不禁飲酒至酣,當著眾臣的面兒即興吟唱著名的詩歌《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看繪本學畫畫


孫策率領一群家將便橫掃江東,平定了六郡八十一縣,攻城略地,開疆拓土,能征善戰。缺點則是性情爆裂,好勇乏智,作為君主不夠持重。

孫權統領江東數十年,知人善用,發掘了陸遜、呂蒙、陸抗等眾多能臣武將,治國理政能力超群。但孫權統兵能力極差,守成有餘,拓土不足。張遼逍遙津大破孫權,便是孫權統兵能力最好的見證。

如果孫策不死,兄弟和睦。孫權治國,孫策開疆,合理利用江東才俊,能攻善守,天下可期。





據實論史


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孫權輔佐孫策,東吳更加強大,至於日後能不能打敗魏國或者說東吳能夠多存留一些時間,是未知數。還有一種可能,是兩人爭權奪利,消耗東吳的實力,使東吳更早的滅亡,進而可能被蜀吞併來壯大對抗魏也有可能,或者被魏吞併來更快消滅蜀也有可能的。


一分鐘看歷史


孫策若沒死,三國的局面還真不好說!孫家一脈當真是虎父無犬子,孫堅不死,荊州劉表鐵定完蛋,以後肯定不會出現曹魏獨大的局面。孫策與孫權的區別在於,一個打仗搶地盤厲害,一個守城發展經濟厲害。一個主外,一個安內,天作之合!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時間的餘孽


孫策如果沒有死就沒孫權什麼事!孫策是有宏圖大略的人,敢想敢幹,孫權的性格有點柔性,魄力不及兄長。繼承守業可以,開疆拓土不行!


屠龍刀專宰漢奸慕洋犬


孫策只能是將,成不了君主


酷酷嘅公子哥


孫權肯定沒有上位,說不定後面孫策和周瑜聯手劉備打敗曹操後統一三國也不一定,當然這只是我的想象。


清朝皇家史


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但他哥哥是是他加強版,孫權沒有他哥哥的野心和才智,如果孫策一直活著,想想吳的這些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個個是文武雙全,由他們統一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