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未登基就铲除异己,豪言不放过丞相,丞相:你太嫩不要太嚣张

太子看不起丞相,豪言登基第一件事情,就解决丞相,丞相:你太嫩

中国封建制度下,很多根深蒂固的制度,让地位高的人,无形中,产生一种优越感。古代帝王制度,让很多身居高位的人,从云端跌落,而原因就是太嚣张,只对比自己权力高的人“摇尾乞怜”,却看不起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宋朝的一位太子赵竑,就犯了这样的大忌,在还没有登基,就被丞相给搞定了。赵竑是宋宁宗的太子,不是亲生的,却当了太子,是因为宋宁宗的儿子,不幸去世。所以,赵竑才被定为了太子。宋宁宗没有其他儿子,赵竑就自信的以为,自己就是下一任皇帝,所以,看不起朝中的任何一个人,尤其是臣子们。他觉得,自己是下一任皇帝,臣子们将来都是他的手下,对他自然是毕恭毕敬的。当然,他在宋宁宗的面前,还是表现出一种乖乖的状态,不敢对当时的皇帝使性子,嚣张。而且,他在当了太子之后,还铲除异己。然而,他的做法,让朝中很多大臣不满。

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其实虽然皇帝是权力的中心,说话是圣旨,想做什么都可以。但朝中的大臣,其实是皇帝最忌惮的。毕竟自己的天下,是交到了这些大臣的手中来治理的。所以,与其说皇帝决定着天下,不如说是大臣们决定着皇帝。久居深宫的皇帝,只能靠大臣们稳定朝局,坐拥天下。但是赵竑就没有看懂这一点。

赵竑当太子的时候,对当朝的丞相史弥远不满。不满源自于丞相的权力太大,会撼动自己将来的登基。但自信的他,认为自己稳坐下一任帝位,就放出豪言,登基第一件事情,就是解决了丞相史弥远。赵竑既然说出了这种狂言,自然不怕丞相知道。而事实上,丞相也知道了他的豪言,史弥远不屑的表示:你太嫩了,跟我斗,差远了。

果然,在宋宁宗去世之后,史弥远结合朝中不满太子的大臣,将了太子一句。把皇帝的传位圣旨给偷换了。既然这个太子想要他的命,他就找一个自己能够控制的人,于是,在宋宁宗死后,赵竑没有当上皇帝,而是赵昀当了皇帝。是赵昀没有想到的,他败在了太嚣张,没有认识到朝中的势力权势在谁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