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贵的三颗子弹,每一枪都决定国运



在人类近代史上,发生过几十次针对政要的刺杀事件,有一些虽然引起轰动但其实无关紧要,而有一些则影响巨大。当子弹射出并击中目标之后,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和蝴蝶效应是任何人都难以预料,统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考量,有些子弹的价值会大的超乎想象。那么在近现代史上,最“贵”的子弹是那几颗呢?



拉宾遇刺。1995年11月4日傍晚,这一天正是犹太教的安息日,整个特拉维夫洋溢在节日的喜悦当中。10万余人聚集在国王广场,举行盛大的集会,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拉宾刚刚在主席台发表完激情的演讲。就在他正要准备上车离去的时候,人群中簇拥着的一个犹太教青年突然从身上掏出了上好膛的手枪,只听见“砰砰砰”,朝着拉宾的后背急促的开了三枪。不到20分钟,拉宾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以色列、巴勒斯坦、中东,乃至整个世界的神经都随之紧绷了起来。



出于宗教和生存两个无法调和的矛盾,自1929年9月24日耶路撒冷爆发“西墙事件”之后,黎凡特地区的枪声几乎就没停歇过。酝酿一个世纪的犹太复国主义,坚决要在阿拉伯世界包围的中心,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以色列国,短短几十年里,连续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到了九十年代,中东终于等到了以色列的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的领袖阿拉法特两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的领袖。在双方的和谈下,已经维持了许久脆弱的平衡,眼看着硝烟即将散去。可是这三枪打出去之后,不知道又有多少尖端武器开始使用,多少生命扑倒在血泊中,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如果要在算上石油、海运等贸易因素,这三颗子弹的价格,恐怕比同体积的钻石还要贵上几百倍。



宋教仁遇刺。1913年3月20日晚上,刚刚完成国民党的改组,成功控制参众两院的宋教仁,应大总统袁世凯的邀请,从上海火车站出发,北上北京商谈国事。在租界控制下的车站,像世外桃源一般熙熙攘攘,宋教仁一边从休息室出来,前往检票口上车,一边跟黄兴、于右任和廖仲恺有说有笑。就在他即将上车准备出发之时,“砰”的一声沉闷的枪响,子弹射进了宋教仁的腹部。这一枪就要了他的命,为了制造混乱、转移视线,凶手又朝天放了两个空枪,随后竟然奇迹般的逃之夭夭。



这个凶手是谁所派,袁世凯也好,陈其美也罢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最近民主宪政-议会体制的一次机会,丧失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清王朝、保守派、革命党、立宪派等等人士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用每年仅仅四百万元、便宜的超乎想象的代价,就换来了清帝退位,所有人一起建设共和的大好局面。纵观整个世界各个国家民主改革进程,极少有如此温和的革命,可是这一枪打出去之后,二次革命立刻爆发,和平已然无望。中国又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用枪解决问题的道路,护国战争多少钱、护法战争多少钱、北伐多少钱、直皖战争多少钱、直奉战争多少钱、中原大战多少钱。要这么算的话,刺杀宋教仁的那颗子弹,其价格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斐迪南大公遇刺。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赶上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因为婚姻问题跟父皇闹得很不愉快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带着老婆索菲亚来此访问,顺便躲躲清闲。他知道因为领土和民族问题,周围朝他欢呼的人群中,其实有很多并不是真心的欢迎他。就在这一天的早上已经有人朝他的汽车里扔了颗炸弹,被车棚挡开躲过一劫,但是死神并没有离他而去。就在那个塞尔维亚青年掏出手枪的时候,警察一经发现了异常,但被人打断来不及阻止,人类历史上最贵的一颗子弹就已经射中了斐迪南的脖子。



其实斐迪南大公和那个塞尔维亚青年一样,相对于欧洲局势来说都不重要。只是十几年来,欧洲各国因为极度的猜忌和危机感,都不得不倾尽全力搞军备竞赛,妄图通过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来迫使对方屈服,至少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没想到谁都不愿意服输,再加上工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战争的动员能力,英法德俄这些主要列强恨不能把一半的财政预算都拨给军队,上百万的青年被武装起来,各种闻所未闻的新式机枪、速射火炮一车一车的往前线运送。



其实直到战争打响的那一刻,大家都不认为战争会爆发,尤其是英法认为自己的实力无可超越,同盟国只要是还有脑子,就不会冒然宣战。但是萨拉热窝的这一枪,就像是发令枪一般,逼得列强不得不行动,为了大局的平衡,只能硬着头皮上。后来那几年发生的事情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花了多少钱、死了多少人可以计算,但是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却无法计算。那颗子弹的价格,已经不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说是“价值连国”也不过分。

这些其实都是个人的判断,不同的价值考量会有不同的答案,也许会有人认为肯尼迪最贵,有人认为马丁·路德·金最贵,也可能有人认为约翰·列侬最贵。这就是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