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人囗大迁移——闯关东

一百多年前白山黑水地区还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当时称东北为北大荒。十九世纪末,清朝对东北地区开禁,关里无家可归的人背井离乡踏上漫漫征程。从清末至民国有四千余万关里人迁徙到东北白山黑水生息,繁衍。从而完成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徒。所谓的闯关东,关指的是山海关,出了山海关东门就是关外了,东门里则是关内,这是一个地理分界线。那个时候到关外是冒着巨大风险的,一个是政策不允许,自然环境恶劣和土匪横行,所以到关外生活叫闯关东。清朝初年由于战乱和大量满人入关,东北地区人丁稀少,清朝鼓励向关外移民。“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移民中"鲁民移东北者甚多。"到了康熙时期,清政府认为东北是龙兴之地,为维护东北固有风俗,"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关东实行封禁政策。并在抚顺一带修了上千里柳边墙。此后二百年间也有不少关內农民偷偷到开柳条墙逃到关外。到了清朝末年,国势衰弱列强入侵,沙俄通过一糸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黑龙江地区人口才二十多万人真正的地广人稀,根本没有力量阻止沙俄的进一步入侵。黑龙江将军上书提出"驰禁招民垦荒建议”得到批准,从此清朝封禁政策在黑龙江废除,1897年关东地区封禁政策废除。山西河北山东等黄河沿线地区,黄河泛滥成灾,捻军,太平军,义和团运动此起彼伏战乱不断,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关东地区有很多迁移过去的老乡,清朝开禁后,大批关里无地农民投亲靠友漂洋过海跋山涉水投向东北。闯关东是充满风险,和艰辛的过程既要抵住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沿途穷凶极恶土匪的抢劫,狼虫虎豹的伤害,很多人倒在闯关东的路上。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闯关东的人基本上靠双腿走路。男子推着独轮车,老婆坐车上报着孩子,弟弟在前边拉着车,老母亲迈着一双小脚拄着拐仗吆喝着姑娘跟上,迁徙的人前后望不到边。也有很多兄弟姐妹走散一辈子见不着面的。这些人来到东北后靠者先进农业技术和勤劳在白山黑水之间开垦出无数良田,建立了成干上万个村庄,中东铁路一千五百多公里基本上是闯关东的山东农民修建的,他们为东北地区开发作出重要贡献。至清朝倒台子,东北地区迁来了一千八百多万关内山东河北和山西一带的移民。因此东北地区的风俗文化可以看做是关內农业社会的扩大版,虽有地理距离却无太大的语言和文化差距。闯关东人员里最出名的人物是东北王张作霖,他祖上是河北大成县的,在清道光年间来到奉天定居。张作霖主政东北十年年时间里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张作霖用火车从关里迁来长量移民,东北区的经济一直是当时发展比较快的。到一九四九年止东北地区闯关东的移民达到四千多万。他们生活在白山黑水间为自己和子孙开避了富饶广阔的生存空间,把他们的血脉和灵魂留在白山黑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