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有何区别?说了你不一定信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向往皇帝的位置,为了这个位子,亲兄弟大打出手,亲父子勾心斗角,天下也总不得太平,不过人们总会自动忽略皇帝手下那一位丞相,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的斗争倒是没有那么激烈,不过如果可以得到这个位置也是很厉害了,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是“丞相”和“宰相”有何区别?说了你不一定信。

大致来讲,丞相其实就是作为一个官名而存在的,而宰相准确来说是一种制度,就是帮皇上管理的一个人,但不一定就是丞相。首先说一说丞相,真正的丞相名称是在秦朝确立的,起源于殷商时期,在当时这个位置有着不同的名字,比如相,但基本上不管什么名字都是指的丞相这个位置。到西汉的时候,刘邦基本上就算是把秦始皇的所有设置都给承袭了下来,丞相这个官位也是保存了下来。也正是这样,到了东汉末年我们可以看到会有一个曹丞相,还有一个诸葛丞相,这都是比较有名的在丞相位置上坐了几年的能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西汉汉哀帝到上述两位丞相的时间段中,是把丞相的位置给废掉了的,直到曹操有夺权的心思才复辟丞相制度。先秦时期在地位相当的位置上坐过的人,有比较有名的商朝的伊尹和周朝的姬公旦,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周公。再到后来确定为丞相这个官职了之后,当时的配置是左右丞相一共有两个,并且隋唐以前以右为尊,隋唐之后也又有变化,不过再怎么变,设左右丞相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他们互相制约,免得一家独大,反而对皇帝的集权管理不好。所以到了朱元璋的时候一是怕左右丞相纠缠在一起,二是怕丞相的官威盖过自己,所以直接把丞相制度给废掉了,这也是封建社会的中国的集权统治的最高点。再回到宰相这个称谓,前面提到了明朝就没有了丞相,当时我就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宰相刘罗锅》,既然清朝没有“宰相”的制度,为什么还会有这个名字,这也就是当时我没有搞清楚“丞相”和“宰相”的区别,也就是说当时的刘墉并不是丞相,而是处在一个可以协助弘历管理百臣的位置上,所以我们叫他宰相,也即是说这个东西还是比较抽象的。这个名词也是中国第一个泛指一种官职的词,像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是一位优秀的宰相,战国之后就和上面提到的丞相大致相同了,只不过还是说到清朝,在清朝虽然还是没有丞相这个官职,但是也不像朱元璋那样直接管辖三省六部,并且把所有工作揽在自己身上,生怕别人抢跑自己的皇位一样。清朝没有具体的丞相,但是有军机处这个地方,我们大致可以对应一下。所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宰相包括丞相,而丞相不包括宰相,两者是不同方面且不同时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