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美丽女人:从青楼女子,活成民国传奇

民国是一个盛产传奇的时代,更有像陈圆圆那般,从青楼女子华丽转身的女子。


董竹君:从清倌人到女强人

她是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她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

她是辛亥革命元勋夏之时的都督夫人。

清倌人时期的董竹君


董竹君生得美,小时候被人喊作小西施。

读过几年私塾,老师夸她聪慧灵性。生存所迫,14岁被卖青楼。

她是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因为貌美,又会弹唱,董竹君一去就红,唱不完的戏,赚不完的钱,受不完的罪。

她在这里遇到爱情,遇到救国英雄夏之时。

董竹君与夏之时


跳出青楼的火坑,又困于婚姻的围城。和大部分夫妻一样,各种问题在婚后凸显。董竹君没有忍气吞声下去,毅然放弃作为都督夫人荣华富贵的生活,选择逃离。当时八卦新闻写有这样的标题:夏之时家中难都督,将军街出走女娜拉。

那个战乱年代,上海成为孤岛。董竹君带着四个孩子,办厂,出洋筹资,摸爬滚打,经历多次创业失败。

在这里,她先后创办锦江川菜馆、锦江茶室,之后合并为大名鼎鼎的锦江饭店,解放后献给国家。上海帮派老大杜月笙都是她的座上客。她还创办进步刊物,出资印刷大量爱国宣传材料。

晚年的董竹君


耋耄之年的董竹君在接受记者采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一生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只是对爱有点遗憾。

她活得匆忙又从容,温婉雅致,一如姓名中的“竹”字。


小凤仙:从走红戏子到著名侠妓

她是北京云吉班的名妓。

她是对护国将领蔡锷一往情深的红颜。

她是自古红颜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著名侠妓。

小凤仙


关于小凤仙身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岁之前,父母过世,由张姓奶妈收养;为讨生计,跟胡姓艺人学戏;被利益所惑的男人几经转卖。

在北京八大胡同著名的云吉班,她遇到护国将军蔡锷。

蔡锷惊讶于这位青楼女子洞若观火的眼力、她的智慧之美。他写下对联:

凤仙女史粲正:莫道美人皆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

一个豆蔻年华,秦楼楚馆中求生存。

一个三十而立,正值韬光养晦之际。

蔡锷识破袁世凯的野心,决心发动反帝战争。为消除袁世凯猜忌,蔡锷掩机藏锋,做出一副寄情勾栏的浪荡相,终日与小凤仙缠绵缱绻。

除了他俩,无人知晓蔡将军在演一场地动山摇的大戏。

她说,她愿与爱的人生死相依,荣辱与共。不论天涯还是海角,都愿跟随你。

他说,待了却国事,我必解甲归田,与你偕老于长林丰草,不负你今日的一往情深。

电影《建党伟业》中的小凤仙与蔡锷

这一别,竟成生死永诀。

蔡锷率军讨袁反帝取得胜利。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做了83天的帝王梦至此戛然而止。

作家陶杰曾有赞誉:

民国的女子觉醒,不仅是一众大家闺秀迈进学堂,而是远在林徽因、张爱玲、潘玉良等漂洋过海之前,就已经出了个小凤仙:即不读圣贤书,也不懂洋文,身上穿的是旗装和绣花鞋,却能慧眼如炬,深明大义。

潘素:从潘妃到画家

她是上海天香阁带有纹身的潘妃。

她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夫人。

她是几度与张大千合作、蜚声中外的青绿山水画画家。

潘素,苏州女子,从小习绘画、善音乐,13岁被继母卖进上海青楼天香阁。

气质出众,谈吐不俗,又会画画,善谈琵琶,她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另类路线,不装纯,不扮嫩,很大胆地在手臂上刺了一朵玫瑰,明艳妖冶。

当时身为盐业银行任总稽核的张伯驹前来上海,对潘素一见钟情,惊为天人,当即提笔写就一幅对联:“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潘素与张伯驹


虽然名花已有主,怎奈才子爱佳人,佳人亦是倾慕与才子。颇经一番周折,二人终于情定三生。那一年,潘素芳华二十,张伯驹三十又七。

两人一同皈依于印光法师门下,为两人分别取法号为慧起、慧素。从此,纵使往日风情万种,亦成红尘旧事。

身为民国公子哥的张伯驹当属潘素贵人,更是她的绘画才能上的伯乐。他发觉了她的慧根,出资聘请名师栽培。

潘素由起先的花鸟画过渡到青绿山水画。她的画作曾作为礼品赠予英国首相、日本天皇等外国元首。张大千曾赞叹潘素的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乱世红尘中得遇良人张伯驹,算是潘素三生有幸。

潘玉良:从青楼勾栏到美术殿堂

她是刘海粟的学生徐悲鸿的同学。

她是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

她是享誉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

如果没有遇见芜湖盐督潘赞化,或许潘玉良始终只是籍籍无名的青楼女子,更不会成为世界级艺术家。

潘玉良原本姓张,不到10岁便父母双亡.因其天生丽质,被看重钱财的舅舅卖进芜湖怡春院,做了雏妓。

17岁那年,正巧海关监督潘赞化来芜湖上任,在同仁为其庆祝的酒宴上,张玉良用琵琶弹奏了一阙关于南宋天台营妓严蕊的曲子,引起潘赞化注意。

潘赞化倒是一位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是张姑娘主动请求张先生留下她,助她脱离豺狼之地。

命运的垂青让对方悦纳了她。他娶她为妾。他挖掘她在绘画上的禀赋,安排老师教她文化知识和绘画。

潘玉良自画像与照片


遇见潘赞化,真是潘玉良人生的转折点。

凭借她的出众天资和勤奋好学,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之后,在征得潘玉良的支持下,留学法国,与徐悲鸿同学,成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潘玉良的绘画才能更是获得陈独秀认可。他在潘玉良画作《侧身背卧女人体》白描上亲自题字:“余识玉良女士二十余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所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未已也。”

赛金花:从花船雏妓到救世女侠

她是苏州花船上的清倌人。

她是洪钧的状元及公使夫人。

她是京城人口中的“议和人臣赛二爷”。

14岁的女子,成为姑苏花船上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那时,她叫傅彩云。在此,她遇见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前科状元洪钧。对方倾其美貌,遂纳为妾,为她改名为洪梦鸾。

这位谜一样的女子,至此完成人生当中第一个华丽转身,从女妓成为状元夫人。之后陪同洪钧漂洋过海,出国访问欧洲多国,使其获得“公使夫人”的称号。

乱世中,人之命运更为多舛。为求生存,赛金花多次易名,流离多地。一生三嫁他人妇,三次沦入烟花巷柳重操旧业。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赛金花因为会讲德语,加上之前出访外国时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相识。国难当头,她出面劝阻瓦德西不应滥杀无辜,并且苦劝克林德遗孀,以修建克林德碑牌坊的方式来了结克林德被害一事。为此,京城人将她成为“议和人臣赛二爷”。

刘晓庆扮演的赛金花


她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

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曾为赛金花写传,这一举动被胡适评为“大教授,为妓女写传还史无前例。”

言语一贯犀利的鲁迅在文章《这也是生活》中写道:

“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以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