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39)——钱学森 神级别,将中国导弹发射提早20年

学神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在上海出生,祖籍浙江杭州。在祖训“进贤使能则国强,光学育才则国盛”的影响下,钱氏家族出现了多位科学领域人才。

钱学森的父亲非常重视独子钱学森的教育,钱学森3岁就到北京,在北师大附属小学和北师大附属中学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

钱学森从小就才智过人,生在内忧外患的中国,他的父亲认为实业救国是最好的出路,于是1929年,18岁的钱学森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在人才济济的交大工程系,别人都要通宵复习才能勉强及格,钱学森却能保持每门功课90分以上。不仅如此,1934年6月,在他在本科毕业后,还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七届“庚子赔款奖学金”中唯一一个航空留学生。他比“学霸”高一个等级,他是“学神”!

(庚子赔款奖学金:根据1901年签订的“庚子条约”,清政府需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给德、法、俄、英、美、日等国,年息4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约10亿两白银。其中,俄国占29%、德国20%、法国15.7%、英国11.2%、日本7.7%,美国约占7.3%,约3200多万两白银。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中国,充作留美学习基金,1911年初,利用庚款,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在美国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东岸的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硕士学位之后,他从美国东岸跨越整个美国来到西岸的帕萨迪纳,拜见美国空气动力学泰斗冯·卡门教授。

冯·卡门对钱学森敏捷的思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力荐下,钱学森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

1937年,钱学森还加入了一个5人组织:“火箭小组”,后来他们被认为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5位创始人。由于设备简陋,他们又不顾危险,事故不断,因此他们这个组织被人称为“敢死队”。

1939年,钱学森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与导师建立了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空气动力学专家。

从1942年起的八年时间里,没有美国国籍的钱学森在导师冯·卡门的极力担保下,拿到了保密许可证,他可以获取所有高级别保密内容,自由出入五角大楼。

1945年,德国战败,五角大楼派出一支科学家组成的队伍去德国“科学考察”,钱学森和冯·卡门一起赴德国与空气动力学家普朗特和“火箭之王”冯·布劳恩见面。钱学森拒绝出席和德国科学家的午餐,他说:

“我愿意向德国人学习,但不会跟他们一起吃饭。”

1943年,钱学森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1945年任加州理工副教授,1947年接受母校麻省理工邀请任教授,1949年任加州理工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爱情

1947年,钱学森回家乡省亲。这次回家他遇到了父亲至交之女,美丽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蒋英比钱学森小8岁,貌美似赵雅芝。

在1947年的农历七月七日,钱学森正式向蒋英求婚,不久便举行了婚礼,一起返回了美国。

在美国,钱学森继续进行他的学术研究,蒋英研究声乐,夫妻两人琴瑟和鸣。

漫长回国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许多在海外的科学家都为了建设新中国,纷纷踏上回国路。

1950年,钱学森夫妇就开始争取回国,可是这时冷战开始,美国不允许这个掌握了核心机密的科学家回到中国。

美国海军次长称: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的保密通行证被取消了,FBI直接冲进他的家里带走了他,13天后,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元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蒋英去接钱学森的时候,发现他脸色苍白,无比消瘦,甚至已经失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曾经为美国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竟然沦为囚徒。

之后,他经历被软禁、无数听证会,其中有一段听证会的记录能看出钱学森的不屈:

问:你效忠共产中国吗?

答:不。

问:你效忠谁?

答:我效忠中国人民。

问:在本国和红色中国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为了美国而与红色中国作战?

钱学森的律师抗议: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战争。

问:你现在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答:我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我已说过我必然效忠中国人民,而如果在美国和共产中国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能的,那么我将站在美国这边作战。对此是毫无疑问的。

问:但是你将先做决定?你将决定它是否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答:是的,我将做这样的决定。

答:你不会允许美国政府为你做决定?

答:不,绝不会。

钱学森知道作出这样的回答之后,他是不可能再留在美国了,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软禁。

在这段时间内,尽管不能工作,受尽屈辱,可是钱学森不肯虚度光阴,他一边想办法回国,一边做学问,用3年时间完成了《工程控制论》。

1955年的一天,钱学森夫妻终于想到可以向中央高层写信求助,他们先把求救信寄给蒋英在比利时的妹妹,再由比利时转寄给钱学森的父亲。这封信漂洋过海终于来到了钱学森父亲的好友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手中。

信中有一段这样写到:

“被美国政府拘禁,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

周恩来总理想方设法与美国进行商谈,在日内瓦会议上,以释放11名朝鲜战争中被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为代价,终于让美国同意放钱学森一家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登上了回国的船,在过海关时,美国政府还突然扣留了他多达800公斤的笔记和书本。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冯·卡门对于钱学森的回国万分惋惜,他感叹:

美国把火箭技术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奉送给了红色中国。

两弹一星

钱学森回国后,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接见。

1956年,他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并担任院长。

钱学森带领研制的东风二号发射成功,成为中国火箭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中国的火箭技术终于从仿制走向了独立研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

美国断言,中国虽然原子弹研制成功,但5年之内不会有运载工具,10年以后才能掌握导弹核武器。可是从原子弹到两弹结合,中国只用了2年。

1966年10月27日,在酒泉发射场,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圆满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人再也不用忍气吞声了,钱学森研制的火箭,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钱学森之问

2005年,当温家宝总理看望他的时候,他说: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希望后世提起“钱学森”这个名字的时候,想起的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几行简短的介绍,更要记住他听证会上那句不屈的回答:

“我效忠中国人民。”

谨以此篇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