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什么要发生?

唐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它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他有着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诗作,它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崛起,在达到最高点时又以戏剧性的方式——被皇帝宠信的大臣造反,国力在最高点的时候戛然而止,然后以大海绝堤的态势一泻千里,最终在之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恢复过往日的辉煌。

众所周知,当时唐玄宗对安禄山可是相当的宠信,收了安禄山当干儿子,赐浴华清池,按说安禄山不该还有什么不满。当时安禄山受到压力,并毅然要反叛的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文官之首杨国忠,武将中的重量级人物哥舒翰,以及国家未来的继承人——太子。

大唐荣耀中的杨国忠

安禄山与杨国忠。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借口是讨杨国忠。杨国忠的发迹要比安禄山晚得多。当杨国忠尚未担任高官要职时,安禄山早在天宝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卢节度使,以后又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稍后又兼河东节度使。杨国忠接替宰相后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天宝十三载(754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安禄山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并令太常卿张垍草拟诏敕。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安禄山发动了以讨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安禄山与哥舒翰。杨国忠曾为了打压安禄山,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哥舒翰传记载:翰平时与禄山不谐,皇上常常和解使他们为兄弟。一年冬天,禄山哥舒翰一起来进朝,皇上派内侍高力士及中贵人在京城东面驸马崔惠童池亭设宴会。翰的母亲尉迟氏,是于阗族人。禄山因为思顺不喜欢翰,曾经憎恨他,此时忽然对翰说“:我父是胡人,母是突厥人;你的父是突厥人,母是胡人。与你的族类相同,为什么不相亲呀?”翰对答说:“古人说,野狐向着洞窟嚎叫是不祥的。这是忘本。我怎么敢不尽心事奉皇上呢!”禄山认为是在讥讽他是胡人,大怒,辱骂翰说“:突厥人竟敢这样吗!”翰想接口对骂,高力士示意翰,翰于是停止了。

安禄山与太子。

天宝十三载正月,安禄山来朝,上尝密奏,云禄山有反相。玄宗不听。十四载十一月,禄山果叛,称兵诣阙。——

《旧唐书——肃宗》

唐肃宗李亨在天宝十三年说安禄山要叛乱了,可见他自己内心也是对安禄山的忠诚怀疑的。其实更是一种不满,而不是怀疑。因为李亨跟唐玄宗的关系可以说积怨很深。李亨的第一个妻子韦氏,因为兄弟韦坚在太子集团与李林甫集团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贬岭南,引得唐玄宗震怒,太子为了自保,只得与韦氏离婚。第二个妻子杜良娣,她的父亲因为被告“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而李林甫趁机大作文章,最后唐玄宗下令杖毙杜氏的父亲,杜氏也随全家人流放边关。两次大案,两次婚变,接踵而来。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创伤,精神受到极大刺激。这种情况下,李亨与唐玄宗再也不可能回到正常的父子关系,所以唐玄宗所宠信的安禄山自然而然成为了李亨的敌人。

安禄山所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环顾朝野,举世皆敌。宰相恨不能弄死我,另外一个军方的大山头哥舒翰恨不能砍死我。唯一看上去还支持我的是那个老皇帝,但他已经七十岁了,还能活几年?偏偏太子也早就和我撕破脸了……

不反还有其他活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