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准备覆灭将军下令撤退,士兵听错以为要进攻,击鼓进攻灭一国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很多成语,而我们往往知道成语意思,也知道怎么用,但对成语的典故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而在历史上有一个人,他是成语制造者,制造了无数流芳百世的成语,但是,他个人却背负着两方评价,他究竟是如他的成语一般流芳百世,还是完成了他“男儿汉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宁可就遗臭万年!”的豪言壮志?

他在第二次北伐时,看到昔年栽下的树木已经长得高大粗壮,便叹息“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常常被用于叹息时光流逝;东晋晋惠帝被奸人司马越推翻,司马越立傀儡新帝,自己把持朝政,受到北方异族入侵,20年后他收复洛阳,叹息“神州陆沉”,现常常用于比喻领土被侵占;他灭蜀之后纳李势女为妾,妻子南康长公主吃醋了要去找李势女算账,去到李势女闺房,听到李势女诉苦“国家灭亡、家人尽失、被逼为妾”,南康长公主心一软“我见犹怜,何况老奴”,现常常用于心生怜惜;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他的“遗臭万年”,晋明帝时,他专政乱权,甚至萌发篡位之意,一句“男儿汉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宁可就遗臭万年!”吓破众人,于是,他就应了他自己所愿,成了一个遗臭万年的人。

他是谁?他就是桓楚政权的宣武皇帝桓温。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也就是故事里南康长公主的丈夫,桓温一生战功赫赫,灭成汉、取巴蜀、一伐前秦、二伐姚襄、三伐前燕,为东晋统一立下了绝对的汗马功劳。在政治上,曾有《七项事宜疏》一文响彻朝堂,“庚戌土断”让东晋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为后来的伐燕奠立了重要基础。你无法想象,像他这样一个铁血军人,在书法上也是造诣颇丰,他的《大事帖》艺术价值非常高。

在他讨伐成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桓温带兵讨伐成汉,受到了成汉强烈的抵抗,桓温的军队一度在全军覆没的边缘,桓温赶紧下令“鸣金收兵”赶紧撤退。当时风沙大,人又多,听令的士兵一个紧张,哎,没听清楚,还以为桓温要他们继续进攻!他立刻打鼓进攻。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层层溃败的军队听到进攻的号令,反而士气高涨,一众士兵士气高昂杀了个回马枪,将成汉一举歼灭,凯旋回朝。虽然这事儿历史上也没给他个典故,但就故事的精彩程度完全配得上来个成语。说他天生自带成语制造体质,还真是没有说错。

在如此多战功的支持下,桓温在朝中的地位一升再升,位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的勃勃野心也开始昭告天下了,晚年的时候,桓温开始专政弄权,甚至带动废除晋废帝司马奕,改立晋简文帝司马昱。桓温虽然有篡权的野心,他的行为也实实在在是“司马昭之心”了,但是,他始终没有把握,始终不敢篡权。晚年的时候,他逼迫皇帝给他加封九锡,但那时他已经重病在身,谢安及一众大臣知道他等不了多久,故意假借各种原因推脱,直到他去世,他也没有完成自己的遗愿。

不过,他不敢做的事,他儿子做到了。在他过世之后,他儿子桓玄篡权,建立桓楚政权,追封桓温为宣武皇帝,又是一个“儿子产生老子的例子”。说桓温自带成语制造体质还不够准确,应该说他们一家人都带有这个体质,桓玄也是很多成语典故里出现的相关人物,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桓温一生有功有过,但他的功劳又达不到很高的地位,而“司马昭之心”却又太过明显,甚至出言不逊宁可遗臭万年,那遗臭万年也真的是如他所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