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寄情之山水⑬: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重读郑州│第八篇 英才寄情之山水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今郑州市新郑)人,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面对风起云涌、变幻多端的七国形势,韩非建议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发愤著书、立说、明志,写下《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著作,受到秦王政的重视,被邀出使秦国,然受谗言所害,冤死狱中。韩非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尤其有选择的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法家理论体系。他主张 “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 ,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 。称法的制订,应该 “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法的施行,应该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他综合了商鞅的 “法” 治,申不害的 “术” 治,慎到的 “势” 治,提出以 “法” 为中心的 “法、术、势” 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哲学上,他发展了荀子的学说,认为 “道” 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 “理” 则是具体事务运动的特殊规律。肯定具体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道” “理” 也都要随之而变化。提出 “缘道理以从事” ,反对 “无缘而妄意度” 。主张用 “参验” 的方法来验证人的认识。他注意到事务的矛盾性,强调对立面不可调和,提出 “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主张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的历史观。还认为 “人民众而货财寡” 是社会动乱的原因。强调一切社会关系,如君臣父子、交换及剥削关系,均出自人们的 “自为心” 或 “计算之心” 。他肯定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法令的依据。

韩非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章大家,他的文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思想缜密,结构严谨,笔锋犀利,论辩有力,形成了政论散文的鲜明个性。梁启超曾评价说 :韩非为文, “壁垒森严,能自立于不败之地以摧敌锋” 。此外,韩非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还善于以收集、整理和创作寓言故事来表述观点,哲学寓言,有故事,有情节,有文采,有意味,著名的《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远水不救近火》《唇亡齿寒》的寓言,千百年来,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不但脍炙人口,而且给后人以哲理的启迪。

重读郑州•英才寄情之山水

图 版

韩飞像

韩非故里——郑州新郑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