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起兵造反,朝廷讨伐,身死!儿子起兵造反,皇帝封王,赐姓!

唐安史之乱后,有一名反将,因当令投靠朝廷,被封做一方节度使,之后名义上由唐朝管,实际上自己过着高度自治的日子,身后还被奉入凌烟阁,可谓享尽荣华富贵!他就是李宝臣。

李宝臣生于公元718年,时唐玄宗为帝。其实他本来也不叫这个姓名,他是奚族人。奚族历史悠久,是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唐代时的奚族人许多都归顺朝廷,李宝臣也不破例,后来他被范阳的一名将领张锁高收养,然后取名叫做张忠志。

张忠志自身也很优异,最拿手骑射,也就是因为这个,入了安禄山的眼,成为他的亲信。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李宝臣帮忙,成了安禄山的养子,所以又改名叫安忠志。战乱期间,他只是带了十八位士兵就抓住了太原尹,让太原的守兵不敢上前。

安忠志随后又驻扎土门关,唐朝不敢进攻。其时李泌就与唐肃宗提到,这一帮叛将里面,比较勇猛的不过是安忠志这些算了,由此说明,安忠志的确比较凶猛。到了758年,郭子仪等人扭转局面,安禄山兵败被次子杀害身死,安忠志很怕死,所以向大唐屈服,但是没多久,形势再一次对安禄山等人有利,所以他又背叛了唐朝。

公元761年,史思明身死,长子史朝义承继官位,但是史朝义很胆怯,没什么谋略,安忠志觉得跟了他也没前途,所以把自己手上占有的土地上交朝廷,表明诚意归附。安史之乱彻底平定后,唐朝也元气大伤,所以没有追究这些屈服的敌将。不久,安忠志被封为成德节度使,而唐朝为了进一步拉拢他,还赐他李姓,名宝臣,大意说他是大唐的好臣子。

而李宝臣在这次册封后,还真的安分了一段时间,但是越到后期,李宝臣就越放肆。他这个成德节度使,是其时藩镇实力中最强壮的,随着兵马人数扩大,他与田承嗣等人还结成亲家,彼此联盟,更重要的是,他开端不向朝廷交税,不听朝廷指令。

其时唐代宗碍于国力,没有出兵征讨。但是接着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田承嗣杀了李宝臣之弟,两方节度使交恶,这也正是唐代宗乐意看到的,所以当李宝臣弹劾田承嗣时,唐代宗就命他跟朱滔一同出征。

不过这场仗谁也没有赢,李宝臣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优点。

李宝臣年纪大了之后,常常喜爱猜忌别人,因为惧怕自己身后儿子李惟岳压不住部下,所以把旧日跟随他上战场的几个兄弟都杀了,其他将士见此,心寒不已。

据史书记载,李宝臣心中一直都有志向,就是做皇帝,平定全国,虽然老了,但仍是有这个心思。所以,他也走上了许多皇帝晚年的老路,迷信术士,还请了一个术士过来,在祭坛上做法,而那个术士也很懂李宝臣心思,说会有印玺突如其来,到时候全国不必交兵也能够得到,李宝臣听完,被忽悠到了,很高兴。

但是后来这个术士怕被李宝臣看穿,所以悄悄在水中下毒,跟李宝臣说这是甘露水,喝完后能够见到神仙,李宝臣没有置疑,立刻喝下去,结果变哑巴,几天后去世。

李惟岳继任后,立刻把这个术士抓到,杀了,朝廷那儿追封李宝臣做太傅,奉入凌烟阁。一个重复作乱的叛将也能够纵横这么多年,唐朝衰落明显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