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平年代我们依然要缅怀那些烈士英雄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虽然在新闻中还能看到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战争和苦难,但环顾四周,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安逸的日子,以至于我们觉得那些为我们美好生活付出生命代价的烈士英雄已经变的陌生。

然而,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烈士英雄的事迹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一个国家的历史,是由那些染血的故事组成的,我们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不是上天平白赐予的,而是要付出代价争取的。那些已经受伤的、牺牲的前辈们为我们承受了代价,而他们又得到了什么?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以血肉之躯为战友堵枪口,这种牺牲小我保护大我的精神不正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写照吗?

叶挺、江竹筠,面对威胁、折磨,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不出卖自己的同志,这种忠诚没有激励到我们吗?

对于国家、对于民族,他们这种付出是值得的,但对于他们个人来说,相比我们现在的安定生活,是不是又有些不公。

无数的英雄先烈选择了这种不公,而把幸福留给了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了解他们,尊敬他们,缅怀他们。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民要有精神支柱,这种支柱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先烈。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从课堂上学习那些先烈事迹,有的人觉得这是一种洗脑行为。

但小编觉得或许是现在的人们悠闲的生活久了,已经不觉得那些英雄先烈如何伟大了,但这种对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还是应该学习、了解和缅怀的。

我们可能没有觉察到,这些历史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身体和内心,变成了我们的血和肉。

囚歌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当你面对艰难的抉择,是哪种力量支撑你继续走下去?

也许你觉得这与那些英雄故事无关,可实际上,正是那些英雄先烈所传递下来的精神指引了你。

坚毅、忠诚、忘我、奋斗、无私、善良……这些品质仅仅是几个文字、几个词语、几句话就教会你的吗?

面对困难,我们总说要勇敢、要坚强,然而如何去做其实我们并不清楚,但如果我们说向那些先烈学习,这就有了榜样,有了目标,有了更加实际的行动。

人们说舍生取义,当我们面对着冰冷的文字时,我们感受不到其中的含义。然而,在英雄的事迹当中,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这种力量所代表的内涵。

经常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小编不这么认为。信仰并不是简单的加入团体,每天对着石像或是图画祷告祈福。

信仰是一种精神,一种心灵力量,他激励我们,无论生活中你面前的是多么高的山,多么深的水,都会赐予你力量继续走下去,他使我们能分辨是非,规范我们的行为。只要能赋予我们这种力量,就可以称作信仰。

信仰的力量

举个例子,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战乱时期那么悲惨,但我们看到在洪水灾害面前,那些解放军战士用身体当做堤坝;在地震当中,那些累倒在地的消防官兵,他们心中有什么样的信念,他们的信念又来源于何处呢。

是因为上级领导简单的一句话吗,我想不是的,在他们的血肉和心灵中,这种英雄留下来的精神已经生根发芽,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了。

那些在灾区帮忙的志愿者们,他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体验生活吗?是为了在朋友圈发几张照片等待朋友点赞吗?都不是,我想,在他们的心中,其实一直有一种精神在支持他们。

这种精神不是书本中教来的,也不是老师、父母简单的几句话、网上的几张图片就能深入心底并让他们付出实际行动的。

其实是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英雄事迹,是我们周围人的思想潜移默化的指引了我们的行为。

当我们距离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愈发久远时,我们身边恐怕很难再出现那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英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身边不需要那种英雄身上传递的精神和信念。

一个国家要有信仰、要有脊梁,这种脊梁要有目标、有榜样,这些英雄烈士就是最好的榜样。

然而,有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应该给那些英雄应有的尊重,而调侃、恶搞英雄先烈似乎成了一种特立独行、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行为。

也一些人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再艰苦奋斗了,没有必要再忆苦思甜了,没有必要再追忆过去的英雄先烈了。

但是,当我们失掉了这种精神,你会发现你的心灵正变得空虚,你会发现你愈发没有力量支撑你战胜困难,你的生活只会越过越糟,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你已经失去了你的信仰、你的脊梁。

信仰支撑我们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