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本来有成年的儿子,为何却选一个才8岁的小孩子做为接班人?

乔乔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他在位54年,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如果非要评选个中华民族“千古一帝”,汉武帝能否夺冠不好说,入围没问题。

但就这样一位强悍又高寿的皇帝,驾崩前却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太子刘据,次子齐怀王刘闳,三子燕刺王刘旦,四子广陵王刘胥,五子昌邑王刘髆,六子刘弗陵。

选来选去,刘彻选择把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刘弗陵。

幼主继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英明神武的汉武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实在是没有办法!

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皇后卫子夫所生,本来极为受宠,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年仅六岁的刘据被册立为皇太子,但这位爷十分不走运,征和二年,巫蛊案发,矛头直接指向他,无奈之下他用母亲的令牌调兵诛杀了权臣江冲,最后自己也死于非命。

次子齐怀王刘闳,母亲为王夫人,他在元狩六年封为齐王,但很快夭折,并且没有留下子嗣。

三子燕刺王刘旦,是李姬所生,这位老兄误把继承皇位理解为排队等的士,大哥死了,二哥夭折,那不就轮到我上位了,于是不等父亲召唤就从封地来到了首都,等着受册封,结果被老爸搂头一棍打回去,还拿掉了三个县的封地。

四子广陵王刘胥,是刘旦同父同母的弟弟,天生的举重选手,摔跤九段,猛兽猎人,动不动在家里举大鼎炫耀臂力,与春秋时期举大鼎出事故的秦武王嬴荡有一拼,汉武帝虽然喜欢武力解决问题,但对这个四肢发达的儿子很不喜欢。

五子昌邑王刘髆,他老妈就是那位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的大美女李夫人,好事的网友可能还知道,他大舅舅是汉武帝的基友李延年,二舅舅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按说凭这关系,怎么着也轮到他继位,但他命不够硬,老爸还没走,他先走了。

最后就剩下了年仅八岁,壮大多知的刘弗陵。

刘弗陵的身世也很有意思,老娘赵氏被称作钩弋夫人,相传她天生手握拳不能展开,武帝从她家附近经过,有望气的神棍告诉武帝此地有个奇女子,武帝找来一看,我擦,是个大美女,手虽然是弯曲的,但听到金口玉言,立马就打开了,还攥着一个玉勾。

这事倒非杜撰,史书上有明白记载,在日慕乡关看来,钩弋夫人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网红,他的父亲原本是宫里的宦官,熟悉汉武帝的喜好,虽然早早去世,但不排除他的同事同党用他女儿给皇帝下套的可能性,至于手不能伸,还握个钩子这事,完全就是忽悠皇帝了,高度怀疑贾宝玉衔玉而生的桥段就是取自这。

钩弋夫人长得漂亮,肚子也争气,武帝都那么大岁数了,人家却进宫不久就怀上了,而且一怀就是十四个月,搞的汉武帝激动万分,把钩弋夫人的宫门改为“尧母门”(尧就在他妈肚子里混了14个月)。

说实话,我每次看到这段都想到张国师的著名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边的女主为了能够怀孕,欺骗老公说自己怀上了,她以为这样一来,老公出于照顾就会经常来,来多了不就能真怀上了吗?

不知道张国师在拍摄前有没有搞清楚,古代女子怀孕后是否还会继续同房.

如果钩弋夫人真能怀14个月,多半就是用的这招,要不,就是请别人捉刀,给老公戴了绿帽子。

不管是不是亲生的,刘弗陵这小伙还不错,身体结实,聪明伶俐,和汉武帝小时候很像,子不类父是汉武帝最不满戾太子刘据的地方,如今老来得子,还是一个克隆版的自己,能不高兴吗?

再加上其他几个儿子不争气,想来想去,干脆,把位子传给小儿子得了。

当然,汉武帝也不是感情用事,为了儿子顺利接班,他还是做了很多准备。

首先是干掉了网红老婆钩弋夫人,作为一代圣主,汉武帝虽然迷信,但哪里看不透那些鬼蜮伎俩,只不过男人嘛,何必与美女计较,只要女人高兴,装装糊涂就过去了,但大事临头,该认真的认真,子幼母壮,将来难免上演吕后乱政,干脆杀之以绝后患。

其次是指定几个托孤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位辅佐幼主,他们忠诚,能干,懂业务,又互相制约,只要尽心尽力,问题不大。

做好这一切,武帝放心的去了,8岁的刘弗陵顺利上位。

客观的说,刘弗陵还是很厉害的,他小小年纪能治国理政,还能当机立断,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人,颇有康熙前世的风度。

可惜这小伙,小时候身体结实,长大不知怎么变虚了,20岁就撒手西归。

皇位转了一圈,最终回到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宣帝刘病已手里!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早有安排!


日慕乡关


汉武帝一生有6个儿子,太子刘据死于公元前91年的“巫蛊之祸”,次子刘闳在18岁时驾薨,第四子刘髆就在汉武帝驾崩前一年去世,据说其成为昌邑王11年都没有到过长安。不过其子刘贺,在汉昭帝死后做了27天的皇帝被霍光赶下了台。那么,剩下还有三个儿子三子燕剌王刘旦,四子广陵厉王刘胥,六子汉昭帝刘弗陵。然而,汉武帝没有选择刘旦和刘胥,却选择了8岁的刘弗陵这是为何?

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第三子,刘旦。其实,刘旦蛮有心机的,只是一眼就被汉武帝看穿了。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自杀以后,刘旦就已经有了觊觎太子之位的想法。毕竟老大和老二都去世了,自己是老三,按照顺序他认为汉朝的皇位必定是属于自己的。在公元前88年,当时汉武帝病重,刘旦派使者到京城长安,请求宿卫长安,以备不虞。很显然,刘旦是心急火燎的想到京城做皇帝,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这一点他是知道的,所以看见刘旦这么一说,勃然大怒。立斩来使,紧接着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国三个县邑,以示惩戒。汉武帝事后感叹“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从此汉武帝开始厌恶刘旦,转而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俗话说,心机吃不了热豆腐,刘旦主动送上门去想做太子。且当时的汉武帝还没有死,刘旦就这样心急,是谁都会发怒。不过,事实证明汉武帝不立刘旦很正确,在汉宣帝继位以后,刘旦就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好在密谋没有成功,不然汉朝的历史又会被改写了。

我们再来看看汉武帝的第四子刘胥,此人身材高大,喜好游玩比较奢侈,且能举鼎。这个人估计和秦国的秦武王差不多,好斗,且没有法度。行为放荡,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材料。所以,汉武帝没有立他做储君。其实,刘胥心里也清楚自己做不了皇帝,所以在当时也没有争夺皇位。不过在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因为年龄小,当时由霍光辅佐,刘胥心里也不满,也有觊觎皇位的想法,还暗自诅咒汉昭帝。汉昭帝后来英年早逝,由于霍光专权,刘胥依旧没有坐上皇帝的宝座。在汉宣帝刘询继位以后,因为参与诅咒汉宣帝被发觉,最后自杀身亡。

汉武帝之所以立小儿子刘弗陵,是因为刘弗陵年龄小没有什么恶念,且从小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大概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深受汉武帝宠爱。在排除刘旦和刘胥以后,他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由于年龄小,为了刘弗陵顺利继承皇位,汉武帝找了一个信得过的大臣霍光,命其辅佐刘弗陵。由于死后害怕其母亲像吕后那样专权,于是将钩弋夫人处死。所以,综合种种因素,汉武帝选择刘弗陵其实是正确的,如果选择像刘旦这样的人,不知道汉朝会不会出现分裂,像霍光这样的权臣,恐怕刘旦也驾驭不了,年免产生事端。


谋士说


这也正是说明了汉武帝的无奈,如果真要有自己真心认同的继承人,汉武帝又怎么会将皇位交给年少不知事的幼童呢?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最大的也就是原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而自尽身亡,这最满意的儿子就这样一命呜呼了。那么太子之位就这样空出来了,也许是对刘据的愧疚,亦或者是对其他儿子的不放心,所以他先将太子之位空着,等观察之后再说。



那么,就有儿子急了,老爸这是什么意思呢?老三刘旦就趁着汉武帝病重,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这是赤裸裸的同老爸要皇位啊,以汉武帝的性格,他怎么能够容许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逆子当皇帝,于是便直接下诏申斥于他,并削去了他三个县的封地,彻底的不在考虑他。

然后就是刘髆,刘髆的生母是李夫人,同时他还有一个舅舅就是李广利。李广利也非常希望外甥能够当上皇帝,于是就伙同丞相刘屈氂谋划立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后李广利便直接投降了匈奴,丞相刘屈氂则被腰斩。而刘髆也就这样被落选了。

接着就是刘胥,刘胥与刘旦是同母所生,但是刘胥这个人喜好淫奢,私生活非常不检点,就这样的人还不如前两个人选呢,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自己很反感的儿子,汉武帝果断的把他给排除了。而刘闳去世的早,所以也没得选。



最后一个就是正主刘弗陵了,刘弗陵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一个,因为他觉得刘弗陵很像自己。并且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也是很得汉武帝的宠爱,所以汉武帝很早就有意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刘弗陵了,只不过不知道自己能活里面,所以一直没有册立刘弗陵为太子,而且因为担心以后子弱母壮,钩弋夫人擅权,所以将其给杀了,等到自己即将去世才将皇位传给刘弗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