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演称帝杀兄长之子,弟弟高湛杀高百年步其后尘

北齐文宣帝高洋因为饮酒而早亡,年仅十五岁的嫡长子高殷即皇帝位,毕竟年少,但是有大志,于是与大臣杨愔等心腹意图架空高演和高湛两位亲王来加强皇权。

(高洋)

高演和高湛均是高洋一母同胞之弟,也就是都是娄昭君的儿子,此三人把持了北齐的所有军政,高殷也就实为没有军权的君主,这种情况下有君王风度的高殷势必改革军队来扶持自己的心腹来统管军队。

而高演早就想要坐上皇位了,一直在积蓄力量,终于时机成熟。高殷密谋准备外放高演高湛,对其猜疑排斥,但是却被同党出卖,高演趁机上告娄昭君,娄昭君遂废高殷,高演即位。

(娄昭君)

娄昭君为什么要废亲孙子高殷呢?原因就是高殷母族是汉人,而北齐是一个鲜卑政权,高殷身居汉鲜混血,还要将拥有鲜卑血统的高演和高湛边缘化,娄昭君只能将其废掉来保全自己的两个儿子。但是高演即位后不到一个月,就下令将高殷杀害,稳坐帝位。

(高演)

可惜的是高演当皇帝不到两年,便因为杀兄长之子而心感愧疚,精神错乱,在一次外出打猎的时候摔伤,后就一直处于迷糊状态,直至病死。高演在临死前改立继承人,将皇太子高百年改为皇太弟高湛,并且嘱托高湛一定不要学自己,要善待高百年。

高湛即位之后,前几年还遵从兄长遗愿,对高百年这个侄儿没有下手,毕竟高湛并不是一个仁义之君。直到公元564年因为高百年爱写“敕”字引发了高湛本就想杀高百年那恶毒的心,于是就召集高百年进宫,将其打得奄奄一息并斩首投池。

(高湛)

高百年还是没有摆脱那悲惨的命运,想想其父高演也没有遵从高洋的意愿而杀了高殷,因果循环,环环相报。高演其兄高洋嘱托到:必要时你可以代取高殷但绝不能杀他,可是高演做了,随即高湛也步其后尘杀了侄儿。

从这就可看出北齐到底有多乱,身为君者,施仁政方可为明君,而北齐的君主属实人神共愤,天下之大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