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历史上的商纣王孔武有力,才能出众,却被打在帝王耻辱柱上

提起商纣王很多人脑子里第一时间就蹦出“苏妲己”、“暴虐”、“残忍”、“酒池肉林”等词汇。

在想想夏朝亡国之君夏桀,有没有觉得二者的重合度高达的你都快分不清这是两个人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的历史很喜欢树立典型以此来警醒后人,以此为鉴,所以往往会将人物扁平化,好人就什么都好,坏人就无一是处。但冷静想想是这样吗?

在说回我们本期要说的人物——商纣王。

商纣王本名子受,时人大概会称“帝辛”,而“纣”是后人给的恶谥,蔡邕《独断》中解释:“残义损善曰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后世人对帝辛是多么不待见啊。



商朝的江山在帝辛父亲的时候就已经走向衰落,不能把商朝的灭亡简单的归于帝辛。

而帝辛本人其实就史书记载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可见其人是勇猛有才能的,也因此为人有些傲慢,遇事不爱听臣子的意见。

而帝辛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多次带兵攻打东夷地区的部落,将中国的版图推进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一功绩是无法抹灭的。而从中也可以看出帝辛是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的。只是生不逢时,接受了一个矛盾重重的国家。

而历史上对于帝辛的泼墨基本上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武王要伐商,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所以细数了帝辛的种种罪名,以此作为“正义之师”来光明正大的打江山。

而这些罪名很多都是照搬了夏桀的经历,诸如发明酷刑炮烙之刑,宠信女人,对宠妃苏妲己言听计从之类的。

历史上真正发明炮烙之刑的是夏桀,周朝人硬安在了帝辛身上,而苏妲己其人真实存在与否史学家也是有争议的。

至于残忍什么的,在认命如草芥,奴隶命贱不如牛羊的时代,指望一个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的君主讲究什么人权,自然是不可能的。



帝辛失败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去亲征了,虽打了大胜仗,但俘虏太多,自身无法消化,结果被周武王乘虚而入,打了商朝大本营,帝辛只得在匆忙之中结合兵马应战,与准备充足的周部队相比自然胜算不大,在加上大批俘虏倒戈,最终兵败亡国。

而贵族内部的矛盾也是一大原因,帝辛的亲征也能说明他手中能用的人不多,至少没有武将,不让本人也不会亲征了,而自己庶兄微子启的投奔周人也能看出贵族内部的不和。

而帝辛最后在历史上成为暴君的代表,失败帝王的典型,除了周朝出于“出师有名”的污蔑外,后世人不断的异化、不停地将种种故事加诸其身也使得帝辛暴君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最后借助毛主席对帝辛的评价作个总结:“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