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出现“尿蛋白”?应该如何选择药物?

劳方运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现代非常常见的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虽然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都不棘手,但是他们的并发症才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并发症很大几率会导致死亡,其中,“尿蛋白”就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那么,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预防出现“尿蛋白”呢?应该要如何选择药物呢?

“尿蛋白”是肾脏疾病,大多都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尿蛋白”是很难治好的,且其对身体各物质含量都是影响极大的,得了此症会缩短身体寿命,还会引发并发症,如尿毒症。所以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需小心谨慎,预防该病的发生。预防该病的发生,首先就应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使其达到理想的水平,从而避免肾损害。

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除了分别要达到降压、降血糖的效果,还要保护肾脏和减少蛋白尿的排出,才能有效预防“尿蛋白”疾病的发生。一般会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来降压和降蛋白尿,糖尿病则服用降血糖的药物。不过此两类药物并不是万能的,要视情况服用,譬如:当高血压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的血肌酐大于264mol/L时,就要慎用此药物了。如果患者日常血压过高或血糖过高,就要及时就医了,切不可怠慢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杂病。


医联媒体


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为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高危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咱们身边。

那么他们造成的严重的疾病,除了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外还有什么?

那么就是肾功能不全,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导致肾脏动脉硬化,久之肾脏功能不全,如若再不好好控制,最终导致肾脏衰竭。



那么早期,肾脏刚受到影响时,可能只是出现尿蛋白阳性,当尿液所含蛋白定量大于100mg/L或150mg/24h,我们称之为蛋白尿。

那么当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合并尿蛋白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药物呢?

其实应该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他们分别是以普利及沙坦类药物为首,举个例子:培朵普利、氯沙坦钾。



因为ACEI和ARB类药物在降压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那么是肾脏功能无论多高都可以用吗?

不是的,药物是有禁忌的。当血肌酐大于265umol/L时,建议不使用以上两种药物;或当服药时血肌酐持续升高,也建议停用。

此外,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肾肾动脉狭窄、高血钾、在妊娠的最初三个月和哺乳期等禁用。

此外ACEI有个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干咳,建议如果口服ACEI出现刺激性干咳那么可以选择停药,如果说可以耐受,可以继续口服。

这类药物还有你转左室肥厚,保护心脏功能等作用,可谓是一箭双雕!

所以心衰、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人,服药后既能降血压又能降低尿蛋白风险而且还能保护心脏功能!

心血管内科王医生于2018.6.23日编辑


心血管王医生


全科健康守门人,很高兴为大家分享高血压及糖尿病引起蛋白尿的药物选择!

简单的举个例子,我们的肾脏就相当于是一个筛子,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它的每一个筛孔都很小,蛋白质通不过这个肾脏的,所以我们的尿液中就没有蛋白。但是肾脏受到长期的高血压、高血糖的冲击,这个筛子就会变形,筛孔就会变大,此时蛋白就会通过肾脏,形成蛋白尿。漏出的蛋白越多,尿蛋白越多,体内的蛋白就会越少,人的营养状况、免疫力就会降低,特别容易发生感染。有的人还伴有、全身水肿、腹水、胸水等情况。



所以我们要预防出现蛋白尿,必须要控制好血压、血糖(找专科医生,根据病人自身的情况调整用药,把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这样,才能延缓并阻止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的到来。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有了蛋白尿呢?尿液中多了蛋白,在解小便时,就能发现自己的尿液里泡沫很多,且很长时间不会消散;或者自身营养状况变差,出现全身水肿等情况。考虑肾脏受累,建议一定要及时就诊,调整用药。



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用药的选择,主要考虑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收缩进入肾脏的血管,让进入肾脏的蛋白质减少,从而减少漏出的蛋白,减少蛋白尿!该类药物能有效延缓肾功能的衰竭、减少蛋白尿。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以下人群禁止使用ACEI:1、用药后出现持续干咳;2、血清肌酐浓度>226;3、血钾>5.5;4、有肾动脉畸形狭窄和只有单侧肾脏的患者。

总结:尽早控制血压、血糖非常重要,勿偏听偏信中医中药治愈糖尿病、高血压等等,延误了控制血压血糖的时间。

喜欢,就点赞,点评论,点关注。全科健康守门员,每天在这为大家分享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


医学健康守门员


在实验室检查中,当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者定量实验时尿液所含蛋白定量大于100mg/L或150mg/24h,我们称之为蛋白尿。

在高血压、糖尿病中出现蛋白尿,说明肾脏已发生病变,我们称之为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产生蛋白尿是由于病变本身导致肾小球毛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及电荷屏障改变,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尿原,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

常用降压药XX普利,XX沙坦类,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病中在早、中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在肾功能不全晚期(肌酐>3mg/dl)不宜使用。糖尿病肾病多出现在病程长且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中。

这两种疾病预防“蛋白尿”出现的关键都在于日常的血糖血压控制,选择适宜自身的降糖降压药物,规律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如果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去当地医院就诊,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医学界作者 李土豆


医学界儿科频道


尿蛋白在正常人群中每日量不超过150mg,也就是说正常尿液中蛋白含量较少,普通检查测不出。当尿液所含蛋白定量大于100mg/L或150mg/24h,我们称之为蛋白尿。尿蛋白在肾脏病中较为常见,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

当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患者尿检查测到尿蛋白,可说明该患者病情发展至肾脏,出现了高血压肾损害或糖尿病肾损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长期的血压控制欠佳,日久可危及相应的靶器官,对于肾脏来说,可造成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从而供血不足而出现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病程长且血糖控制不好,较易并发微血管病变,其中肾脏损害是最为严重的。二者肾损害,典型的表现就是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其病变的本质是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及电荷屏障改变,大分子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进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了尿蛋白。预防该现象的发生,就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以避免出现肾损害。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选择能够保护肾脏的降压药,推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类药,在降压的同时,能够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的排出,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人病情制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生活中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规律服用降糖药,以期血糖控制达标。若出现蛋白尿,同样建议选用ACEI及ARB类药物治疗。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其血肌酐大于264umol/L时,要慎用此类药物。这两类患者若日常监测中见血压、血糖值偏高,应积极就医,预防病情进展而出现并发症。

本期答主:王星星,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是每个这样的患者担心的问题。每个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也应该重视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血压高了、血糖高了均不可怕,可怕的是慢慢来的并发症,它们让患者不知不觉地发生并发症,让患者错误的认为没有不适就没有疾病,从而不去早发现早治疗,并发症发病率高,如题的“尿蛋白”就是高血压或糖尿病常致的肾损害,严重了发生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等。在肾透析治疗中的患者,大部分患者是因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

一,如何预防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出现尿蛋白?
1,解决任何事情,找发生的源头

既然病根是高血压或者糖尿病,那控制好病根非常重要,即控制好血压或者(和)血糖非常重要。不要去乱保肾(保健品或药物得不偿失)而不去好好的控制血压和血糖是非常错误的。


2,慢性病,预防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止肾损害等并发症的关键

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态是预防的慢性病的关键(如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高危险人群定期体检(至少1年1次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观察观望,该吃药时不吃药,不该吃药乱吃药。


3,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药物来预防“尿蛋白”?

慢性病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药对医患者来说是最为复杂的事情,只有专业医生(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正确观察和把握,所以药的事情,患者自己不要当医生,交给医生去反复调理才是正确的做法。


患者尊医吃服药,定期随访调整药物,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慢性病治疗的生活方式改善及心态调整上。


二,如何发现慢性病对肾脏的损害(尿蛋白)?

1,高血压或(和糖尿病)吃药自然好,但是,不同的人,对药物效果的反应不一样,长期吃药,观察效果及副作用,必要时调整药物的服用。尿蛋白(或其他心脏血管的损害等)的发现应定期体检(若尿蛋白阴性至少1年体检1次,若阳性应尊医嘱复查)。


2,早发病“尿蛋白”,医学上也称之为蛋白尿,除了尿常规及尿蛋白定性或定量检查外,尿肌酐/尿蛋白比值是一个早期发现肾损害的非常敏感的检查项目。

三,若发现了尿蛋白,如何选择药物?

1,这个也是医生的任务,一般发现尿蛋白,说明肾脏功能有损害,并且恢复起来特别的慢(1年,2年,若干年等)。医生观察肾功能的情况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等),一般优选用大剂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研究发现氯沙坦或厄贝沙坦等对尿蛋白治疗作用占优势)既能降血压、保护血管,又能降低蛋白尿、保护靶器官。


2,药物治疗的同时,切忌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肥、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低糖饮食、少熬夜、戒烟酒等,否则尿蛋白治疗效果不佳!(长期不消失)。

余千兰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

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击左上角,查看更多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

小眼睛医生很明确的告诉你,如果你想要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导致的蛋白尿问题,你必须先要降血压和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够保证或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你可以看到上面这个图片,展现的是蛋白尿的样子,如果尿液这么多泡沫,在临床就能达到大量蛋白尿的程度了。

小眼睛医生在过去经常建议大家要控制血糖和血压。因为对于这些慢性疾病,造成损伤最严重的应该是疾病对于靶器官的损伤。

不管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损伤最严重的靶器官就是肾脏。所以想要延缓疾病的进展,血压和血糖的控制是首当其冲的。


上面这副图片,像大家展示的是肾脏疾病进展的过程。最早期,肾脏会出现微量的蛋白尿,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肾脏功能逐渐变差,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后肾脏功能的终末期是肾脏衰竭。

控制血压和血糖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来说,小眼睛医生建议这些患者可以把血压控制在140/80mmHg以下,如果你想更好,其实130/75mmHg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但是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如果已经出现蛋白尿,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进展。

ACEI类药物在临床上是不错选择。比如吃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这些ACEI类药物长期服用,能够缓解蛋白尿的进展,对于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可以选择服用。

我是小眼睛医生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