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还原死鹰事件,康熙自导自演,可怜的胤禩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为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马齐,马齐被革去大学士,交与胤禩"严行管束"。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康熙第二次废黜胤礽的太子名位,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曾经和佟国维、王鸿绪一起游走六部,力荐八阿哥胤禩为太子人选的康熙重臣马齐却被再度启用。

在第一次太子被废时,康熙的处理就让人蹊跷。保荐胤禩的马齐、佟国维、王鸿绪、鄂伦岱、阿灵阿、揆叙、分别受到了不同的处分。佟国维和王鸿绪解退职位,阿灵阿、揆叙无任何惩处,阿灵阿一直任领侍卫内大臣,揆叙升为左都御史,佟家的鄂伦岱再次任领侍卫内大臣。

马齐是康熙特别重视的大臣,在废黜太子后,推举新太子前康熙曾专门叮嘱马齐不要过问此事,然而马齐却没有服从这一旨意,以致被重责。但在康熙四十八年初,第二次废太子的关键时刻,马齐的再度出现成为一个象征,这似乎表明,在新的太子的人选上,康熙皇帝似乎对八阿哥胤禩另有属意。

马齐的复出,可以看做是康熙对当年复立太子的错误的修正,这种喜悦让每一个“八王党”蠢蠢欲动的。最兴奋的当然是圣祖康熙帝第八子胤禩。

按捺不住内心喜悦的的胤禩忽然失去了“朴实”、“极正气”的一贯表现,觉得在太子被废之后,康熙对自己的打压应该被昭雪。胤禩诡秘的跑到康熙面前说了一番话。

“我今如何行走?” 又装作做烦恼:“我情愿卧病不起。”

康熙当时的回复是斥责:“尔不过一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语?以此试朕乎?伊以贝勒之身存此越分之想,探视朕躬,妄行陈奏,岂非大奸大邪乎?”

康熙还说过;胤禩“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康熙的话直白啊。

马齐复出带来的喜悦之火被康熙一盆冰水彻底浇灭。

十一月,康熙热河行猎住驾于遥亭。

圣祖实录记载;上巡幸塞外。命皇十子多罗敦郡王允珴…自畅春园启行。驻跸南苑,谕诸皇子允禩因伊母二周年往祭,事毕、理应趋赴行在,乃允禩于朕驻跸遥亭之次日,以将毙鹰二架…来请朕安。

胤禩当时并没有随侍在旁,因当时恰是胤禩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祭日,所以胤禩前去祭奠后,未赴行在请安,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只但这两支海东青等到了康熙手中时却变成了两只"将毙鹰"。

这就是死鹰事件,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大大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雍正上位以后,有很多资料被修改,但死鹰事件的大体过程是相同的,胤禩确实给康熙送了两只"将毙鹰"。

死鹰事件很可疑,胤禩这样做的原因没人能够想明白,为什么给康熙送两只将死的老鹰?昏头昏脑意气用事? 夺嫡不成故意讽刺?或者是其他人暗中做了手脚?实在令人不解。

两只将死的老鹰激怒了康熙,康熙认为胤禩以老鹰将死比喻自己,随后,康熙召诸皇子来,当众大骂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他想杀二阿哥,未必不想杀朕!”

“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这句话从哪里来?

张明德曾为胤禩相面,张明德说;后必大贵,大阿哥允偍偷偷告诉了康熙。

胤禩的为人到底如何?康熙为什么对他有如此大的疑心?

胤禩生性聪慧,雍正也说“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在康熙朝,常被人称赞“朴实、正气”,康熙的大臣和皇族对胤禩的赞赏,肯定不会是胤禩只靠单纯的笼络和曲意结党就能获得。

但在康熙看来,胤禩太柔懦,只会交结人心,其实这样的胤禩,意味着上台后,必会像明朝的那些皇帝一样,为群臣所制!并且康熙皇权独揽,独断专行,对胤禩交结朋党,运作推举自己为太子一事,视作对自己的示威,甚至是逼宫。

我们结合后来康熙对胤禩的所作所为,死鹰事件也可能就是康熙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在无法打击胤禩及胤禩的朋党的形势下,制造了一个死鹰事件打压八阿哥的势力,“胤禩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邀结人心。朕深知其不孝不义行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义绝矣!”彻底让八阿哥绝了对太子之位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