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你的故事太多了

最近,朋友圈被一个消息刷屏了——新街口又要升级啦!

这次“焕新颜”可真是让大家高兴坏了

作为中华第一商圈,南京的市中心

新街口不仅是个好吃好逛的地方

更见证了南京城市的发展和悠久的历史

它的过去是啥样子?

历史上有什么大事在这发生?

在这里,是否有着你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的小火车

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始发站—明代


明代南京都城图

说起新街口,很多人觉得它是“新生儿”,其实它早已经是个300多岁的老人,清朝绘制的《明代南京城图》里就已找到了它。

明朝初年,在如今的丰富路北段,折东到中山南路的一小段街巷,就叫新街口。当时这条街巷,远不如现在繁华。

其实“街口”在明朝时,是一个通名,在南京城里还有“土街口”,南边还有一个“下街口”。后来,附近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街口,于是“新街口”的名字就来了。

虽然叫法到明朝才有,但是新街口这个地方早就属于南京范围内了,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它都在宫城范围内。



明代南京都城图中明确的标出了“下街口”

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繁华地段。历史上,作为都会的南京,它最繁华的地段莫过于贯穿城市东西、南北走向的主干道交界的地方,因为交通发达,财富汇聚。

六朝时期最繁华的地段是今天的太平南路、太平北路一带地区,也是城市的中轴线。到了南唐时期,最繁华的是中华路,当时的宫城位于今天的洪武路一带。明朝最繁华的地段则是现在的老城南。



清代南京都城图,南京的街市明显更密集了

清末民初的时候,新街口已经渐渐开始繁华了,当时南京最繁华的地区有三处。第一处在位于中华门与神策门之间的北门桥处,第二处就在今天的下关,第三处就是夫子庙。

第二站—30年代


上世纪30年代新街口广场时间推移,新街口慢慢从城市的一个地名变成了城市重要枢纽的转接点。1928年8月,中山大道破土动工后,新街口逐渐成为中山路和中山东路连接点的专称。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榇奉安大典之后,新街口一带开始拓宽改造。

1931年1月20日,在经历了3个多月的建设后,南京市内街道上的第一个广场,又称新街口广场,C位出道啦!



上世纪30年代新街口鸟瞰图

新街口广场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0米,面积1000平方米。内部为直径16米的圆形大草坪,向外依次是8米宽的环形弹石地面停车场,9米宽的水泥三合土筑成的花坛,20米宽的环形沥青车行道,5米宽的环形水泥混凝土人行道。

试想一下,80多年前,中国有多少城市能够拥有这样气派壮观广场?



不仅如此,福昌饭店、大三元菜馆、同庆楼菜馆、三六九菜馆等饭店扎堆开业,大华大戏院、新都大戏院、世界大戏院等娱乐场所汇聚与此,雄伟壮观的交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阔气的大陆银行......新街口已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时髦的代言词,随便一喊,“走,今天去新街口下馆子去”。

第三站—6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新街口广场热闹场景

1949年4月23日,南京迎来解放。7月6日下午17点30分,在新街口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刘伯承、张际春、李达、宋任穷、陈士榘等领导人登上阅兵台,检阅了参加阅兵式的队伍。在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伴奏下,参加阅兵仪式的各兵种队伍绵延不断地从新街口广场通过,整齐的脚步声、隆隆的马达声与广大群众的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新街口广场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上世纪50年代南京新百成为了全市最热闹的商场

随着时代的前进,新街口也渐渐变身为城市的商业中心。1952年,新街口百货商店成立,是当时南京第一家“国字号”商场。1993年9月,新百成为南京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一时轰动。

那时候,不管是搪瓷脸盆还是西装外套,都会想到去新百买。小朋友一听家长说“今天去新百买东西”,肯定是开心得没了形,新百的搪瓷水杯一定是最好的搪瓷水杯。



上世纪70年代的新街口商场内,人头攒动

60、70年代的商场不比现在,但购物体验却很不错。商场每个柜台里都配有一位服务员,每次付钱时,收银员找钱时滑来滑去的铁丝,灵巧的抛掷动作倒有点武侠片的感觉,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第四站—80年代


远远看去,金陵饭店“鹤立鸡群”

1983年5月,金陵饭店建成,这座曾被誉为新时期“神州第一高楼”矗立时,几乎全城都沸腾了。

人们奔走相告,那一刻的幸福感真是无与伦比!有的步行来看,有的乘车来看,有的不惜从老远的浦口风尘仆仆,转车过江赶来看,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流,一睹这座五星级饭店的风采。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金陵饭店的建成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巨变。

“在金陵饭店开业的几年中,不少单位组织活动时,首选就是到金陵饭店旋宫,在品茗笑谈中,乌瞰南京古城的全景。我曾去过一次,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下滚滚长江像一条银色的缎带,静静地漂浮在绿荫丛林中。”

第四站—21世纪


上世纪90年代新街口的环形天桥

随着新街口圈的不断发展,环形的交通也成了大家焦虑的重点。

1989年,在新街口广场的四条主干道上方分别架起一座人行天桥,市民过街从地面升到天桥上。当时人行天桥分四段,没有连起来。

很多老南京人或许都有印象,从新百到斜对角的金陵饭店,要穿过中山南路的天桥,再翻越汉中路的天桥,才能到达彼岸。每次过街,都有种牛郎织女过鹊桥的感觉。



2001年新街口四周的天桥(现代快报记者路军摄)

后来,四座孤零零的天桥终于“牵手”。1997年的新街口照片里,天桥已连成环形,只要上一次天桥,就能绕着孙中山头像走一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2010年,地铁2号线竣工通车,但人行天桥却再也没有回来。取而代之的是地下三层互通的人行通道,将过街通道、地铁1号线和2号线串联起来,通道两侧还开了不少商铺,开启了过街新方式。



2001年新街口广场(现代快报记者路军摄)

第五站—未来


新街口俯瞰图

2010年5月19日晚,阔别了南京新街口中心广场9年多的 “孙中山铜像”正式回迁,也预示与旧时代的话别,与新时代的招手。

其实,新街口的中心曾经放过很多不同的雕塑或模型。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之前,新街口广场中央曾放过一枚巨大的炸弹模型,目的是提醒人们警惕日军的空袭。日军进城后,这个模型就被换成观望台,观望市区动向。



1942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76周年纪念日前夕,新街口广场中央迎来了孙中山先生铜像。1966年,矗立在新街口广场的孙中山先生铜像换成了宫灯牌楼,铜像被转移到中山陵园管理处保存。1989年,新街口广场的雕塑又变成金光闪闪的3把“金钥匙”烘托着银色的圆球,寓意着南京人民靠科学、民主、法制3件法宝,去打开现代化大门。



如今的新街口,灯光璀璨

现在的新街口,每逢节假日日均客流量峰值超过百万人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闹繁华。但繁华的背后是深厚的底蕴、是浓浓的人情。

记得小时候,每次家人带着我们去新街口,都觉得自己的世界变大了,而如今,它也将带着这座城市的人,去看更新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