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读《大卫,不可以》绘本?

梦随心想2


我读了不下1000本绘本,也和孩子读了很多绘本,在这上面有一些实践中得来的见解。

大卫非常淘气,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妈妈又是那个永远说“不”的人设。

大卫做什么,妈妈都说不,不可以,但是大卫又总是一再淘气。对于这么小的孩子,其实一直教育说不可以效果不明显。

通过读这本绘本,孩子能从大卫身上发现自己,原来还有人和孩子一模一样啊!在被妈妈说的时候就不会伤心了,还会想起大卫。

妈妈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其实在教育孩子时,妈妈要允许孩子表达,就像大卫一样,什么都想做,那就要他们去做,但是你要告诉他们后果,孩子通过自己尝试,发现原来这样是不对的,他们试到疼就不会再和妈妈顶嘴了。

大卫总是挑战妈妈的底限,其实是想确认妈妈到底有多爱他,妈妈一再告诉他,大卫我很爱你,是给孩子安全感,对于家里有宝宝的你,也要告诉淘气的孩子,虽然你很淘气,但是妈妈很爱你。

想看更多绘本方面的知识,欢迎关注我。


莫叽童书


大卫不可以这个绘本应该是所有孩子的最爱,我家孩子从一岁左右就开始读这个绘本,一开始,他从绘本当中学到的是像大卫那样,头上戴个脸盆,手上拿个擀面杖,到处敲墙壁,外婆大声叫不可以,他就咯咯好笑。

后来听几个朋友说,他们的孩子在读大卫不可以的时候,其实也先学会了大卫那些捣蛋的动作,他们都在叫苦不迭,说这本书怎么教孩子干坏事呀?

所以,我觉得读这本书的关键不是怎么教孩子读,而是大人在和孩子读了这本书之后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这样的书籍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能够给孩子非常好的认同感,可想而知,既然孩子会认同其中干坏事的那一部分,他自然也会希望认同到里面大卫进步的那一部分,也会认同到妈妈对孩子包容的那一部分。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所作所为说不可以,会让孩子觉得ok,书上的妈妈也是这样对大卫说的,没有问题。但是很多妈妈忘记了,书上的妈妈最后给了大卫拥抱,这告诉孩子,无论他做什么样的行为,妈妈都是爱他的,而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可以勇于去探索,不用担心有任何的后果。

所以我觉得家长从这样的绘本当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怎样去教孩子读一本绘本,不要去灌输说教孩子,更应该学到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以及怎样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喵妈育儿


我是育儿达人

这本绘本还有话剧呢,我最近看了,比书还要精彩。


读这本绘本,我这个当妈的看的都不好意思了,原来妈妈是个这么可怕的角色,叉着腰,一天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

大卫就是一面镜子,照到了当父母的我们不合格的一面。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


大卫调皮捣蛋,不讲卫生,但是他又极为懂事,就像我们的孩子,懂事起来自己都不好意思责骂他。

我家孩子最喜欢我用不同的声调读,这样会很有意思哦!你也可以试试。

画面也是幽默极了,大卫黑乎乎的嘴巴,孩子看了就想笑。


桃桃林林绘本馆


《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确实是很经典,这本书让每一个看过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因为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真的是表达了他们心里的想法和顾虑。那我给我家俩宝讲这本书的时候是先看着书讲了一遍,我讲故事的语调偶尔会提高,偶尔会严肃,偶尔会把声音压低凑到孩子的耳边,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喜欢,甚至还捂着嘴巴笑呢。后来,我就给孩子讲个开头,然后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自己讲起来了,当然在他们讲时我会装作大卫的语调配合着他们,讲过几遍见孩子兴趣稍减之后我又换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情景演示,他们扮演大卫,我来用书里的语调喊他们,他们装作自己在乱涂,在捣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孩子喜欢就行,也可以不断的变换方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微笑挂脸上139392095


看到这个问题我忍不住要回答。《大卫,不可以》可以说是女儿最喜欢的绘本,没有之一。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依然爱不释手。我也很乐于跟女儿一起看这本书,不厌其烦。 《大卫,不可以》里面讲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朋友大卫,大卫这样的人设应该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的,女儿每次看到大卫调皮捣蛋的行为,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第一个画面



大卫要去拿饼干桶,他脚下踩着凳子,手臂向上高高举起,一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表情。这时候妈妈可以问一下宝宝:“大卫这样做对不对的呀”。让宝贝自己去判断这样的行为。接着妈妈可以让宝贝想一下为什么不可以。给宝贝加强一下安全意识。

第二个画面



大卫全身脏兮兮的,头上、脸上、手上、脚上都是黑乎乎的泥土,头上还插着几根草和蘑菇。可以问问宝贝:“如果妈妈看到会有什么反应,会说什么呀?”然后接着问:“这么脏,妈妈会让他去干嘛”,引导宝贝知道接下来要去洗澡,然后看看他是怎么洗澡的,就接着第三个画面。

第三个画面



盆里的水早就流出来了,大卫只顾自己玩。问问宝贝:“大卫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呀”。引导宝贝认识到浪费水是不可以的。

第四个画面


大卫光着屁股往外跑,这个时候可以问宝宝,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妈妈呢?妈妈会喊什么?让宝贝自己去想象。

第五个画面



大卫在敲锅,可以问问宝贝大卫在做什么?这个声音怎么样?好不好听?这时候妈妈会对他说什么?告诉宝贝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居,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第六、七的画面




是在吃饭的场景 大卫在吃饭的时候玩什么? 大卫嘴巴里有什么东西呀? 妈妈会对他说什么呀? 告诉孩子吃饭既不能玩食物,也不能吃太多,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

第八个画面



可以问问宝贝,大卫在干嘛,他在看什么动画片?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大卫愿不愿意去睡觉呀?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那你觉得他回房间会去睡觉吗?还是会干什么?

第九个画面



这时候妈妈可以问,大卫在玩什么?

第十画面



大卫在挖鼻孔,每次这张我家宝贝是笑得最开心,因为她也有同样不好的习惯,我跟她强调了很多次,不可以这样,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每次讲到这里,我都要问宝贝:“这种行为对不对呀?为什么不对呀”

第十一个画面



家里都处扔了玩具,妈妈要求大卫收拾玩具,这个时候问问宝贝,宝贝是不是会这样呀?要不要收拾好玩具呀?

第十二、十三个画面





可以问问宝贝,大卫准备玩什么呀?在哪里玩的呀?妈妈会说什么呀?大卫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呀?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呀?大卫闯了祸,要不要接受惩罚呀?就到了第十三个画面,大卫坐在凳子上流着眼泪。这时候可以问问宝贝,大卫现在觉得怎么样?他为什么哭呀?

第十四、十五个画面



问问宝贝,大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妈妈还会不会爱他?我觉得这里是本文的中心,让孩子明白,妈妈不论何时,都是爱着自己的。

绘本讲完了,这时候妈妈还需要再总结一下,大卫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各种闯祸,妈妈总是说不可以,也是怕大卫有危险和养成坏习惯,但是不管他怎么调皮捣蛋,妈妈都是非常爱大卫的。

图片来自绘本,看到银家这么努力的份上求点赞,求关注,哈哈哈哈哈哈


大小佩奇的妈妈


不论孩子怎么调皮捣蛋,犯了什么过错,告诉他“不可以”的同时,都别忘了让他知道妈妈的爱永不停止。这个做法就是《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教给我的。

《大卫,不可以》是作者大卫香农小时候的简笔画,那时候他只会写简单的 “NO” 和 “David”。而他就是用这两个词自画自写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记录自己不被妈妈允许做的各种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淘气,充满童真的大卫。

不可以在墙上涂鸦!

不可以爬高上低!

不可以把脏兮兮的泥巴带回家!

不可以浪费水!

不可以玩食物!

不可以在床上蹦来蹦去!

不可以挖鼻孔!

不可以在屋子里打棒球......

单纯看文字,妈妈总是说“不可以”,显得简单又粗暴。但是,这个妈妈却再真实不过了。回想一下,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对孩子说:“不可以爬高”,“不可以乱跑”,“不可以碰煤气灶”,“不可以玩完玩具不收拾好”,“不可以跟陌生人走”...... "不可以”这个词真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文字虽简单,妈妈出于本心的大喊却看出她管教的尺度,天性和教养该如何平衡?这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保持天性的孩子,他活泼淘气搞怪充满想象力,让我们头疼,每天都让我们充满挑战。但这不就是孩子应该的模样吗?

大卫幸福地闭着眼睛,依偎在妈妈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妈妈的爱。

大卫妈妈的出发点是大卫的安全、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她怎么能那么“恰到好处的拿捏管教的尺度,行为的边界”呢?情急之下怎么还能如此“理性”?原来这并不是基于“完美的、理性的分析、教育”,而是完全以妈妈爱孩子的本能,在保护着孩子!保护着他的探索,也保护着他的安全;保护着他的想象力,也保护着他的健康;保护着他的创造性,也保护着他的适应性(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当画面发展到最后的两幅图,这种爱、温馨、接纳与前面对母子认知的冲突感,让我倍感出乎意料的震撼,看到妈妈的爱其实一直都在。

读给孩子听吧,让他/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妈妈永远爱你”


糖包子or糖三角


这本绘本并没有太多的文字,可以说是一本半无字绘本,这类绘本在讲的时候,需要父母对故事有个全面具体的了解,并且一定要注意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处,家长掌握了绘本画面的细节,组织一下语言给孩子绘声绘色的讲出来,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比如,封面上,大卫将去够鱼缸,脚下垫着的几本书已经翘了起来。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

打开一页,您可以夸张的读出来,“大卫,不可以”。。。再配合上边所说的细节,就可以用您自己的话给孩子讲出来,让孩子知道这样是危险的。但是故事的主角一定要是大卫。讲完这一页,您可以接着说,“咱们来看看,大卫这个淘气包儿又干了些什么?”,然后反复这样即可。

《大卫,不可以》属于一种看故事学道理的书,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大卫的错误,切不可读故事的时候当场指出孩子也有这样的错误。孩子是聪明的,他知道举一反三,如果他真的犯了错误,家长可以说:宝贝,不可以!孩子自然就会联想到故事内容了。

下边的解读文章您可以看一下,喜欢的话还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蒋老师微课堂,里边有更多的解读文章哦

《大卫,不可以》丨绘本解读


《大卫,不可以》这个故事,获得了很多大奖,而且也入围了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百种图画书”。但是当你看到封面,赫然一个鬼娃娃,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当你翻完整个故事,发现字数非常少,一共才85个字,插图也比较简单,然而售价居然29.8元。一定感觉被坑了~那。。。为什么这本书还会获得这么多的奖项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故事主要内容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大卫的淘气包儿,每天干着各种淘气的事,封面的他就站在3本书上,踮着脚想要抓鱼,故事中还有很多大卫不该做的事,比如满身泥巴的在家里溜达,光着小屁股就出去乱跑,吃很多东西,晚上睡觉很晚等等。。。。


故事细节讲解

一、绘画细节剖析

1.夸张的大卫

说大卫是个淘气的孩子,但是淘气的孩子长得也太“可怕”了,一眼就让人印象深刻。大大的头小小的身子,圆圆的耳朵,胳膊、腿与身体的衔接处都是圆的,很多小孩子的人物画都是这个样子吧。

作者用孩子的绘画方式把大卫画出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大卫这个角色,产生一种“同龄人”的感觉。

2.突出“不可以”

画面中的大卫十分突出,同时突出的还有“不可以”做的事情,而且为了衬托出“大卫,不可以”,背景基本都以纯色处理。

更以“动态”做出了处理,比如封面中大卫想要抓鱼,为了突出危险而不可以,作者把大卫脚下的书故意画成翘起来,鱼缸和台架也摇摇欲坠,就连鱼缸里的小鱼,表情也十分担忧。

再比如大卫洗完澡,没穿衣服就直接跑出去了,为了突出大卫的“淘气”,大卫的手臂张开大步向前跑着,画面也定格在大卫在空中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大卫的表情么?

经过这样的“动态”展示,直接用画面说出了不可以的原因,够鱼缸的危险、够饼干桶的危险、一身泥巴在家里走会弄脏家里同时也让妈妈家务更难做、洗澡时浪费水,等等等等。。。。


故事内容解读

1.为什么“不可以”?

妈妈为什么让大卫停下来?

故事为什么截取这些画面?

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这个故事,是一个教小朋友“规矩”的故事,故事中很多事情,小孩子经常会做,小孩子考虑事情简单,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做。

很多家长如果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像大卫一样,恰巧当时心情不好,性子急了,很可能狠狠的教训孩子一顿,然而孩子是无辜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规矩”是怎样的,又何来的犯错呢?

这个故事恰巧教会孩子很多“规矩”,很多平时“不可以”的事。由于故事内文字很少,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比如对画面的一些解释,以及大卫是哪里做错了。

个人观点,语言点到为止就好,内容是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和加深记忆的。

2.妈妈的爱

故事中,妈妈一直在对大卫说“不可以”,然而大卫也是个调皮的孩子,并不听妈妈的话,直到最后闯了祸把花瓶打碎,自己一个人无助的坐在墙角,心理一定非常害怕被妈妈说。

然而,妈妈却说“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此时的大卫像是无助的小船终于靠岸,无助而又害怕的心情一下子得到了爱的关怀。这个画面,是讲给孩子的,同时更是讲给父母的。

3.关于饼干桶

故事中第一页的“饼干桶”,也是需要各位家长注意的一点。注意什么呢?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找到东西,就不要让孩子看到或知道,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结语:《大卫,不可以》是个”通杀”的故事,不仅教会了孩子“生活的规矩”,也教会了父母“教育的规矩”。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不知道“规矩”的孩子又何来触犯“规矩”呢?父母要教会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在孩子犯错误时,也要用爱去教导。

以上内容如果喜欢,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蒋老师微课堂,里边有更多的绘本解读文章哦


蒋老师微课堂


《大卫,不可以》这个绘本不是一个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文字极少,绘本至始至终都展示的是一幅幅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

“我的孩子看完这个故事就开始模仿大卫!越是不让他干他就越干!下次不看这样的了!”

“我孩子很喜欢看,就是这样的书看了好吗?”

“这个书还是有用,他每次做坏事,我就说他像大卫!”

……

其实书还是书,为什么大家看了后,感受会那么大的差别呢!

第一,因为我们的心态!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读完一本书后,能体会到中心思想,能有用!越急功近利,孩子离阅读将会越来越远。

亲子阅读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书是玩具,是亲子关系的载体。阅读时,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

有了这样的前提,绘本的阅读才会有趣、生动。

第二,读绘本,读图很重要。郝广才说过,“绘本是一组图画说故事的艺术。它不是一张插图,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面。绘本是有结构的,画面的布局,画面的连贯和韵律,都是艺术。”

《大卫,不可以》至始至终都是一幅幅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图画,文字极少。如果我们只给孩子读字,这个绘本的价值就失去了。字越少的绘本,图画中隐藏的信息就越多!举个例子,看其中一副

一起描述图中的信息:这幅图大卫坐在墙角,地上是打碎了的花瓶。他背对着我们,头却转了过来,眼睛上还挂着眼泪,双手拘谨的放在腿间。一脸的委屈,惶恐和无助。

“你觉得他为什么会坐在墙角呢?”

“这个时候他在想什么呢?”

“他知道错了吗?”

可以用这些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和思考,用“我认为……,你觉得呢?”或者“你怎么看的,为什么呢?”这样平等的语句来引导孩子发现图中的细节并思考。

总之,童年的天真无邪是最让人头疼的,因为他们的行为和语言都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同时也没有边界。孩子的各种好奇心也会因为我们的“咆哮”扼杀在了摇篮。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建立各种习惯和规则的时候,我们虽然有权利上的优势,但更多的是需要充分的耐心去包容和理解。粗暴的语言和斥责是没有用的,家长正确的引导,原则型的把控和温暖的怀抱才是最重要的。


陪着蜗牛看绘本


我闺女很喜欢大卫系列的书,可能觉得这个小朋友做的事情太有意思啦,也可能觉得这不是自己吗?谁不喜欢自己的知音哇😂

我分享下我是怎么和孩子一起看得吧。

1 因为大卫不可以的字不多,都是画面,所以和孩子一起更多的是看图片,我会和孩子一起观察,图片上有什么?

2 基本都是我闺女先说看到什么了?我会引导式的问,让她发现更多信息,一步步引导。

比如大卫嘴里吃了好多菜,我会问他看到什么了?通过这还能把蔬菜重新认识一下,然后会说这么多菜,是不是吃得有点多?她会说,嗯,很多。我就会问,吃多了会怎样?她会说会肚子疼,吐。我紧接着问,那你应该对大卫说什么?她就会说,大卫不可以吃多,会肚肚疼,吐的。

再比如,他在屋里玩滑板,我会问他大卫在干嘛呀?你看桌子为什么倒了?能不能在屋里玩呢?她就会说大卫不可以在屋里玩滑板,会把桌子碰到,受伤的。

类似的思路吧,现在几乎每天都在翻。


佳航妈妈爱佳航


正巧我家也有大卫系列的绘本全套,而且大卫这个系列也是我家女儿果冻儿最喜欢的绘本之一,我就给你分享一下我陪孩子读这本绘本的亲身经验吧。

《大卫不可以》绘本简介

《大卫不可以》是美国知名的图画书作家大卫▪香浓的作品,曾获得美国凯迪克图画书银牌奖。

绘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比如,大卫踩着椅子伸手够柜橱上的陶瓷摆件,光着屁股不穿衣服就跑出门去玩耍,扮成超人的样子在床上蹦蹦跳跳……


绘本通篇字都很少,每页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大卫,快回来!”“大卫,乖……”等等,更适合家长陪孩子欣赏图画,随意想象。

《大卫,不可以》适合多大的孩子看

我第一次陪果冻儿看这本书,是在果冻儿一岁半、不到两岁的时候。

绘本不同于我们小时候看的故事书,绘本的故事都在画里,图画本身就是一个小故事。

满幅鲜艳的图画,加上富有故事性的情节,很适合一岁半以后、具有图片欣赏能力的宝宝看。

而且,一岁半的宝宝,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能持续长达五分钟,足够讲完一页的故事。

一岁半以上宝宝的特点:

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能持续保持最长达5分钟。注意力集中的这几分钟,足够陪孩子讲一页甚至多页故事;

宝宝已经会走路,会自己玩耍,生活中也在墙上乱写乱画过、不穿衣服玩耍,和故事里的大卫有很多共性,这样给宝宝讲大卫的故事时,容易引起宝宝的共鸣和兴趣;

宝宝会咿咿呀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会说一些简单的字、词,便于在陪读的时候更好地互动。

所以,陪孩子读绘本,最好是在孩子一岁半以后。有互动的陪读更容易引起宝宝的阅读兴趣。

如何陪孩子读

我陪孩子读这本绘本,有两个不一样的阶段:

孩子一岁半至两岁半:我和孩子一起看书,我边指边讲, 和孩子一起想象故事;

孩子两岁半至现在三岁:我和孩子一起看书,我来提问,引导孩子把故事讲出来。

陪一岁半至两岁半的孩子读绘本:

一岁半至两岁半的孩子,正在学习说话,可能还不能够说完整的句子。但是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你说的话语,注意力也能集中几分钟,思维能力也能跟着你说的故事走。

陪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读绘本,发音要清晰,语速要慢,把书面语转化成生活用语,语调要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把宝宝听故事的兴趣带出来。

陪两岁半以上的孩子读绘本:

孩子两岁半以上,已经具备基本的话语表达能力,会说一句简单完整的话。思维能力也变强,能说出心里所想。

陪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读绘本,可以尝试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说出图画内容。这样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还练习了孩子的专注力。

你可以试着这样问孩子:

这是什么?大卫在做什么?他这样做对吗?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适合所有绘本陪读的方法

阅读前和孩子聊天,引出要读的绘本

和孩子讨论书中的画面,引导孩子观察细节

将绘本和生活进行关联,让孩子去想象

和孩子讨论故事情节

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

一些亲身经验,分享给你。

我是温柔妈咪,一个从来不打孩子、不吵孩子,超级有耐心、超级温柔的90后妈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