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天花板“诡异”响声!追忆周总理庐山老别墅传奇故事

1961年夏季,周恩来总理第四次登上庐山,参加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他的住所为河西路442号别墅。

这栋别墅最早的名称为“歇尔曼别墅”,由美国传教士歇尔曼1919年建造。别墅面积为434平方米,一层石木结构,北靠牯牛岭,南向长冲河,与“美庐”别墅隔河相望。别墅主立面和侧立面设有宽敞的封闭式内廊,既可做各室通道,又可供室内散步和欣赏室外风光。主客厅的窗户向外凸出,形成一个弧形,内窗台较宽,既可放置鲜花,又可供人倚窗而坐。屋顶为四坡水,面积很大,修筑了两个精美的烟囱,丰富了别墅的第五立面。整栋别墅洋溢着十分温馨亲和的浪漫气息。

庐山当地领导向周总理和邓颖超介绍,1946年夏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曾在此栋别墅下榻。周总理不由风趣地说道:我与马歇尔是老相识了。1946年国共合作第三次谈判,蒋介石在庐山,我在南京,就是靠这个美国总统特使在庐山和南京之间来回穿梭,传达国共两党的意见,前后达9次。但马歇尔如此辛苦,还是没有完成“调停”的任务,国共第三次合作谈判最后还是破裂了。马歇尔不得不提出辞职,美国派华莱士来华接替他的职务。当时国内一家大报报道此事时,标题用了中国特有的回文技巧:“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正读反读都一样,巧妙至极呀,我至今还印象深刻。没想到10多年后,又住进了马歇尔当年住过的别墅,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呀!

周总理说着,爽朗地笑了,在场的人也都笑了。

1961年8月18日至9月17日,周总理在这栋别墅里住了整整一个月,留下了很多传闻故事,且听下面两个小故事。

不允许安装新窗帘

周总理和邓颖超刚住进别墅,卫士长成元功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别墅只有一层,又宽又长的外走廊直接面对紧挨的马路,用整体落地大玻璃封闭,但大玻璃墙却未安装任何帘布。也许别的客人在这里居住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总理晚上总是工作到很晚,常常在走廊上活动活动身子或踱步思考问题,灯光照耀,毫无遮掩,很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他当即向总理提出,要向会议组反映,马上安装能遮挡整体玻璃墙的窗帘。

总理想了一下,点头说道:安上窗帘要方便一些,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不过分。

成元功刚转身要走时,总理又喊住他,仔细叮嘱道:我们只是短期住住,不要给地方政府过多增添麻烦。你去跟会务组说,不必专门添置新窗帘,仓库有不用的旧窗帘或旧床单,临时遮遮就可以了。

成元功有些不情愿地说用新窗帘也要不了多少费用,会议期间总会有不少领导来商谈工作,用旧窗帘甚至旧床单会不会不太雅观。

总理笑了,说道:窗帘不过是晚上用来遮挡遮挡的,旧点有什么关系,我们又不是要常住,能为地方政府省点就省点吧。你看这整个走廊要拉上窗帘,面积还是不小,不是一两块窗帘能解决问题的。

成元功只好如实照总理的叮嘱向会务组反映,后来会务组从仓库里找出替换下的旧窗帘安上,总理才感到满意。

天花板响声何来

总理住进别墅的第三天,在别墅门口站岗的战士向成元功报告,白天和晚上有时听到别墅屋顶的阁楼上有神秘诡异的“叭嗒……叭嗒”声响,不像老鼠或猫等小动物跑动的声音。成元功马上和几名卫士爬进阁楼,用电筒四处照射,只见天花板上推了不少杂物,并未有翻动的迹象,落满灰尘的天花板上也未见有脚印之类的可疑东西。

成元功和秘书反复商量,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向总理作了汇报,建议总理是否换个地方住。总理想了一下说:庐山只这么大,来这么多领导人,住房一定极为紧张,住处安排都是经过反复考虑才安排妥当的,现在我们要换一处地方定会引起连锁反应,会给地方政府增添极大麻烦,我们要为当地的同志多想想。总理说完后,又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说道:再说如果这里确有安全问题,换了别的同志来住,不也不安全吗?我们可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安全。我看还是先想办法把问题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如确需要换,再向地方政府讲清楚原因,我们不能住,别的同志也不能住。

第二天清早,成元功便和两个卫士攀上天花板,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静静守候。几个小时过去后,“叭嗒……叭嗒”的声音又在天花板上响起。成元功对准发出响声的地方,猛然按亮手电筒。三人不由大吃一惊,原来从阁楼角落的杂物中竟然爬出一条一米多长的粗蛇,粗蛇的身上不知何时夹上了一个老鼠夹,或许是粗蛇无法弄掉紧夹在身上的鼠夹,一爬动,鼠夹便在天花板上碰出一阵阵声响。原来是这么回事,三人松了一口气,将蛇制服。

总理听了汇报后,满意地点点头,说:这就对了嘛,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不要回避。

周总理1961年下榻的这栋别墅,1990年被辟为“周恩来纪念馆”,里面陈列着周总理五上庐山的活动业绩,上面所讲的这两个小故事并不在陈列之中。它们虽然很平凡,但却一直在庐山老百姓的口中相传,人们从这些小故事中真切地感受到一个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的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怀!

1996年这栋别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