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机农场倒闭的原因有哪些?

月光下的温唇


农业历来是弱势行业,农业投资创业失败案例比较多,如今是消费者热捧和期望高品质农产品的时期,所以因农产品品质而造成市场销路不畅或是滞销,导致农业失败不足为怪,那么有机农场倒闭会有哪些原因呢?笔者认为,品种的选择、生产技术的把控、市场销售的预估、成本的高投入、品牌意识的重视等多将是有机农场倒闭的致命原因。

1、选择的品种不当,有机农场的成败与其自身生产的产品有着必要的关联,选择什么样的品种至关重要,同样是有机栽培,不同的品种有着不同的生长需求与生长周期。在前年,附近的蔬菜基地就因品种的选择让他损失了一大笔,当时李老板为了提高蔬菜的品质,选择了有机蔬菜的种植,可是在种植有机芹菜和有机西蓝花品种时,一场大水把西蓝花淹了。

2、生产过程把控不严,有机产品在栽培在生产过程中,要比正常的种植严格的多,不管是种植的环境要求,还是生产管理过程,有机产品是绝不可以用化学农药类的,而且在生长过程中对有机肥的运用,水肥的把控等管理多比较讲究,一不小心就会影响有机产品的品质,有家有机农场100多亩地有机种植,就是因为施肥过多造成了植物的严重病变,造成了损失。

3、对市场销售的预估不足,产品是企业的生命,有机产品是有机农场的生命,在投入达到产出,不管是否有机多要对市场做一个预估,比如周边同类品种的种植数量与价格定位等,只有对市场做好充分的调研,可能提高产品的效益,保障有机农场或基地的正常运行。

4、投入的成本过高,产量很低,有机种植与普通种植在投入与产出方面是有很大的区别的,1、现在市场上提高的有机肥品种比较多,各个功能不同,价格也是比较高;2、管理比较精细,特别是气温与施肥方面;3、出产周期较长,产量很低。临镇的一家有机草莓种植基地老板说,同样面积的草莓种植有机肥的价格要比普通的高很多,基本要高在500元-1000元左右,而普通的草莓每亩可产3000斤-5000斤左右,有机的草莓只能产1000斤-2000斤左右,所以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也是造成有机农场不能生存原因之一。

农业产品也是链条式的生产过程,每个环节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造成有机农场倒闭的原因很多。不过,在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时代,有机食品的生产将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一旦树立了有机品牌,收益也是颇丰的。


光头农夫


本来不想答题的,可是看到有机农场四个字,还是忍不住进来吐槽下。

首先,什么是有机农场。顾名思义,种植有机农产品的农场就是有机农场。那么,再进一步,什么是有机农产品?网上很多人认为我不追化肥,不打农药就是有机农产品,其实这是想当然。有机农产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一种农业模式,除了要求种植期间不施用化学肥料,不利用化学药物以外,你的灌溉用水能达到二级水质吗?你的种植用地土壤里的重金属比如铜,铅,铬,锌超标吗?你的农场离主干道距离超过一公里吗?以上任意一个条件达不到你都不能说你的农产品是有机农产品。

目前我国的有机农产品采用的是认证形式,但认证以后基本没人管你。说白了,我国目前除了植物工场里面产出的极少量农产品,几乎不存在真正的有机农产品。上海郊区的农场通过有机认证的也有那么几家,我们去参观的时候,老板自己介绍,最多就是说自己无限接近有机标准,但没谁敢说自己的农产品就是有机农产品。

吐槽完了有机农产品,还得回答楼主的问题,有机农场为啥倒毕闭了。对于有机农业定位这么高端的产品来说,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你没搞定销售问题。即使是号称有机的农产品,其生产成本其实也是极高的,花了大量成本生产,搞不定市场,就是个死。其实有机农业才是最应该搞订单农业模式的一种生产方式。


病虫防治and农业科普


如果有机农场倒闭,那么原因有几种

1.项目性

此类失败都是失败于纸上谈兵的推演计划,其初心并非是真正干农业,仅是为了项目而进入农业

2.理想性

此类失败在于单方面的计划和考虑问题,主观认为我有好产品就应该有好市场,但现实的残酷击垮了资金链,只有倒下

不管怎样的失败,其内在都是小看农业的失败,都是轻视农业实践的失败!

农业生产企业为工业生产企业更复杂特殊

首先在于产品。

农产品大多数带有时效时,特别是有机农业产品的保值时效更短!

其次在于消费者

农产品基本上是食物,“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基于自身利益,表现是不将就的“零容忍”

综上,失败已经过去,如果还有投资农业的朋友,请多方面考虑

1.销售2.人力成本3.核心技术

个人认为,中国农村市场是当下中国的隐形主战场!

也许是创业者唯一可以白手起家的战场,但是,需要更多的耐心与付出,特别是智慧!

(图片是我拍照,欢迎分享)











贵阳人在内蒙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有人看到了商机,从而诞生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有机农场。那么为什么有的农场经营不下去,会倒闭失败呢?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现在的有机农场大都以家庭为单位,在自己承包的土地范围内活动,规模较小,造成经营成本过高,势必会导致农场内所销售的产品价格昂贵,与市场同类别产品悬殊过大,不被消费者认可,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二、有机农场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类似摸着石头过河,方方面面都不完善,再者,有机农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大众的视野,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导致了客源不稳定。

三、有些城乡结合部的有机农场刚开始很火,但是由于缺乏长期输出型产品,导致了消费者去体验之后不能进行二次及多次消费,造成客源越来越少。

以上几点是我对一些有机农场倒闭原因的简单分析。






农家晓可


我个人通过几年实践认为:第一,做有机的成本和风险都比无公害及绿色食品高的多。这让很多农民对此望而却步。第二,消费水品注定有机的受众面窄,暂目前仍属小众消费。第三,优质不一定优价,让做有机的农人十分煎熬。

其实,有机前景应该是很光明的。大家都想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但这些年农产品出了这么多事,大家都感叹这世上到底还有没有干净、纯碎和安全的食材。大部分消费者只对物美价廉的食品感性趣。农民种植农产品成本提高,没有真正体现出优质优价,那他很容易放弃对有机的坚守。

如何破局呢?首先咱们农民要自律,不要见利忘义,做一个有良心的农民,那样才有可能生产出低农残和零农残的农产品来。如果有能力的最好对自己的产品做个农残检测,这样可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有利于农业走向良性循环。而广大消费者应该有正确的心态,我们国家平均每年每个人吃掉2.59公斤农药,除去一些消费水平高的人群、自产自吃的小菜园农户。这样一来,你每年吃了3公斤农药也是未偿不可的事。现在这么多病很多应该和农残有很大关系的。有病上医院没人给你讨价还价,要多少给多少,还得快快给。所以说,真是放心的农产品,价格高点也是合情合理,农民多得点也是心安理得。

以上是我对有机种植的一些感想,纯属个人观点。


开着飞机放羊儿


想要轻松不能种田,想要发财,更不能种田。在目前这个阶段搞农业生产是一件吃力不讨好,风险还很大的事。很多有机农场之所以倒闭和目前的国情分不开。

一:农产品价格过低。国家的政策都是农业反哺工业,工业产品价格连年上涨,而农产品价格徘徊不前。即便是有机农业或者是无公害农业,国家的重视自然不够,农产品也没有卖出应有的价格。加上有机农业前期投入很大,成本较高,更容易出现亏损。


二:市场对接机制不健全。很多有机农场倒是能够生产出一些优秀产品,但是在销售方面没有渠道,加之很多农产品销售窗口期非常短,过了这个时间可能就只能烂在地里。这一点需要政府充当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个媒介,利用政府的公信力,搭建销售平台,促进农户和企业对接,根据市场行情,进行生产引导,不一窝蜂而上,发展订单式农业。

三:无法形成品牌效应,难以得到市场认可。其实对于有机和


无公害的农产品理念这几年是越来越深入人心了,人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还是非常慎重的。但是遗憾的是,虽然生产有机食品的企业比较多,但是能够叫上名字的却非常少。加上有机行业比较混乱,很多产品以次充好,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即使你生产的产品符合各项标准,都不一定能够卖的掉。因为这些指标并不是能够直观可视的。只能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让消费者能够真正区分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

四:自身生产技术或者环境因素,无法生产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这个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有机农业生产条件非常严格苛刻。很多农长主本身对于有机农业了解不多,在生产环节中容易出现技术问题,有些即使自身技术过硬,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无法掌控,空气污染,水污染都可能导致产品的污染。


炊烟渐远


有机农场倒闭的原因众多,提纲挈领,仅对农业种植领域,不做具体展开分析,:1.为了获取补贴,紧追优惠政策;2.用工业化制度管理农业,天气、季节变化对作息时间的影响没有考虑周全;3.对产品的选择、消费群体、消费区域定位不准确,销售团队不健全;4.园区设置不合理,土地闲置浪费面积太大;5.种植制度不衔接,土地片区、品种轮换不恰当;6.园区外围、内部种植区,生态防护不完善,病虫害发病机率大,植保成本增大,作物产量降低;7.利益机制不协调,植保技术总监、种植技术总监、农场工人的利益没有与所承担的责任相一致;8.产品标准同质化严重,只是注重了农药残留指标的检测,不注重产品营养成份含量的差别;9.单一的农场规模效应不大,难以形成品牌效益,各个农场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协同效益。


山东植保刘伟平


目前有机农场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还处在概念阶段,因为真正落地太难了。

1、真正要做有机农场,并不是大多人以为的只要不用农药化肥就是有机了,必须有专业化的设备和专业化的团队,再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肯定是不行了,所以说建设有机农场必须有雄厚的资金资本和技术资本。

2、做农业本身就是长线投资,不可能当下就有回报,所有光有钱投资还不行,还要有充足的现金流支撑,不然的话即便投资了,或许还没等到回报就关门大吉了。

这也是很多人看好有机农业,却没做起来的最重要原因。

3、投资农业其实就是投资一个农业生态链,不光要能建设好生产基地、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农产品,更重要的是还要有销售通路,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到应有的价值,一切都是白忙活,倒闭关门也是迟早的事。

以上就是叶雨拾光的个人意见,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说说你以及的观点,也欢迎关注“叶雨拾光”~


叶雨拾光


有机?是不是问的“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在目前的自然环境中,做不下去了,倒闭了,这就对了。

我不是幸灾乐祸,但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咱来剖析一下“有机农业”这个概念。根据多方资料查证。有机农业的一个核心标准,就是在生产农产品过程中,绝对不能使用农药化肥。

现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然在使用化肥农药。因为,不使用农药化肥的根本生产不出农产品。


回村歇歇


凡事不能过于激进,学外国也要依据国情,一些所谓三农专家,多看了几本书,自己感觉很深刻,提着高大上的见解,就一窝蜂的地上,损失的是国家,最了解的得是农民。说倒闭不为过,长期停产是事实,可谓拿了补贴,浪费了金钱。

农业走有机之路,农村走向农场,这是趋势,毋容置疑!但一定深入调查研究,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有条件的地方要上,不具备条件的要等待时机成熟后上,这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国家的用心是好的,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理解,并不见得农民的认识都肤浅?正确利用国家政策,有效利用国家的扶持资金,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引导农民走趋势性道路,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