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容易被所谓的“大师”骗?

枕着论语,睡出更好的自己,这里是小梁为您带来的《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本文内容节选于喜马拉雅音频节目《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133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译:孔子的弟子伯牛,得到了一个恶病,孔子前往慰问。孔子从窗口握住伯牛的手,对他说:“像你这样优秀的人,那么高尚,那么淡然,那么通天理,那么聪明,那么具有广泛的同情心,那么助人为乐,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呢?”

01

我们的疾病和品格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有段时间,网上流传着小梁十年前接受访谈时,提到的一个观点——心性对一个人的健康很重要。

那时候,我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品德……可以凌驾于物质之上。如果一个人有病,本质上一定跟他的心理有很深的关系,而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就应该长寿。

现在看来,当时之所以有那种想法,是因为小梁读书不精、根基不深。因为我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发现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面临这个问题了——

我们的疾病和品格到底有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呢?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有一天,孔子很悲伤地去看一位名叫伯牛的学生,伯牛就是冉耕,孔门十哲之一。孔子从窗外伸手进去,握着伯牛的手看他。

为什么孔子要站在窗外呢?有很多种解释,其中一个版本说冉耕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可能会传染,所以孔子只能隔着窗户远远地看一眼。

但孔子的内心还是很悲伤,于是冒着生命危险握了一下他的手,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像你这样优秀的人,那么高尚,那么淡然,那么通天理,那么聪明,那么具有广泛的同情心,那么助人为乐,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呢?传言伯牛得的是麻风病。

这件事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儒家这种正统学科里,很少提及自然科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是为了道统服务的,没有学派认为自然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许小梁的判断不对,总之李约瑟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结合小梁之前讲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是不应该得病的,得病是因为心理原因。归根结底,要不就是自己的内心出现了问题,要不就是做了坏事,受到了来自上苍的诅咒与惩罚。

现在看来,我们的确应该修正这种态度。

02

对大部分人而言,品格远没有高尚到不得病的程度

很多“佛里佛气”“道里道气”的朋友得了病后,不去看病,而是跑去找“神仙”画符。这样的人小梁这些年见得太多了,其实真正有效的并不多。我观察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类似于催眠术的技法,再加上一些医疗行为。

我们对此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洞察——对大部分人而言,品格远没有败坏到身体变差,或者高尚到不得病的地步。

我们不可以轻易地把疾病与一个人的性格、品德,乃至心性直接划等号,一旦你有这样的想法,其实非常危险。

它最大的危险是,我们遇事时会更多地寻找主观原因,而没有看到客观世界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尽管从终极智慧上来说,主观和客观也许是一体的,套用一句似懂非懂的话,物质和能量总是可以对接的。

小梁觉得,这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学习了这篇后,我想郑重而认真地与大部分朋友说:“不要太过‘佛里佛气’‘道里道气’,佛家智慧、道家智慧都不是这么简单的。在我们大部分人的俗世生活中,还是应该按照俗世的游戏规则做事,还是应该尊重整个技术世界的变革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03

之所以会被“大师”骗,是因为对科学的不相信和内心的超级幻想

在《冬吴同学会》里,我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说:“这几年我最大的一个反思是,我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人了,才更加坚定地确信,以前我们相信有一个终极真理,人们只要不断地接近它,并臣服于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其实这样做阻碍了我们拓展自己边界的可能。”

尤瓦尔在《未来简史》里举了一个例子,古时候,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巫师,会举办向上苍祈雨的仪式,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有类似的仪式。也许有时巫师的祈祷是有效的,但如果你了解一些最简单的空气动力,还有物理和化学的知识(比如人工降雨),就会知道不用祈雨,仅用这些方法就可以达到降雨的目的。

以前小梁也跟大家分享过,一家以色列的公司发明出一种直接插上电以后,就能把空气中的水变成纯净水输出的装置。理论上来说,一个人在家里只要有电源,只要插上那台机器,不需要接水管,就可以把空气中的水全部变成可以饮用的纯净水。

你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们家生活中需要的淡水只要在空气中有就行了,这样做减少了很多成本。

你可以借由拜佛、修行做到这些吗?也许可以,但小梁现在还没见过哪个修行之人,站在那里只需要五分钟时间,手上就能滴出一大杯可以饮用的纯净水。

换句话说,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容易被所谓的大师骗,究其原因,第一是对科学的不相信,第二是心中充满了一种超级幻想。

04

如果你真的睡不着,那就去看病吧

在本篇中,孔子说:“这样品格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呢?”这句话隐含着一种判断——一个人品格高尚,就不应该得这样的病,但更深层的含义是,品格与疾病有某种等号关系。

这一连串的暗示、假设、可能,也许孔子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指向性,但对后世来说,许多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学偏了,凡事都不讲客观世界,凡事都落在心性上,落在品格上,落在主观世界上……

有个著名的笑话。有一次,一个人在水里快被淹死了,经过的一艘船要救他,他说:“不,我是上帝的信徒,我要上帝来救我,你走吧。”后来又经过了一艘船,又来救他,他还是不让救,等着上帝来救他……

最后他死了,到天堂的时候,他指责上帝:“我一辈子如此虔诚地相信你,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说:“我派了那么多船经过,你都不上船,我有什么办法?”

本篇我们学习的这段话很简单,说的是古人在面对传染病时,只能很伤感,而今天人类通过简单的牛痘接种,基本上已经在地球上消灭了天花。

人类在整个医保、社保和科技体系里活得越来越长了,连撒哈拉沙漠等很多地方的人均年龄都超过了六十岁;中国雾霾比较严重的地区,平均寿命也八十几岁了。从大数据样本来说,科技的进步、中医和西医的共同努力,提升了大家的健康水平,起码是延长了平均寿命。

当然还有很多朋友说:“这是战争减少导致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战争会变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加强了全球化的贸易,大家都在做生意,贸然打仗对双方都不好,这就是墨子崇尚的观点——“交相利”,互相有利益交换的时候,对和平是有帮助的。

如果你真的睡不着,发现用各种祈祷、催眠的方法也搞不定,那就去看病吧,勇敢地找西医或中医,各种方法都试一下,这也许是对自己最好的帮助。

曾经有位佛学修为很深的老师跟我说:“如果有菩萨,如果菩萨真是我们理解的无所不在的,那为什么科学不是它带给我们的恩赐呢?”

想想也是,你为什么要把这一切排除在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