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智取威虎山,他的原型是谁?上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

很多人都知道杨子荣的大名,因为他在智取威虎山中,可以说是表现得相当出彩。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样板戏或者影视中的虚构出来的人物,而是有着现实的原型,因为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令人遗憾的是,名扬天下的他,却在很长时间,找不到他的原型。

他参军的时候年纪可不小,已经是28岁的成年人了,那是1945年的8月,他在胶东报名参军。按照他的想法,进了部队就能上阵杀敌,没想到他偏偏被分配到了炊事班。不过在第二年的剿匪中,有一位班长牺牲了,指导员看他一贯表现不错,就临时把他提拔为班长,让他带着战士去剿匪。

没想到他还真是这块材料,第二天他就整出了一个大事件。当时部队前进到杏树沟,发现这里的土匪多达400余人。他们早早地建好了工事,妄图盘踞在这里负隅顽抗。这时候团长却发现自己的阵地前沿,居然有个人挥着白毛巾向敌人投降。

这让他气的七窍生烟,为了避免动摇军心,他当即就决定一枪结果了这个叛徒。幸亏这时传令兵赶了过来,告诉他那是杨子荣,他要以此为机会,去劝降那些土匪。团长听得目瞪口呆,这杨子荣也太胆大了吧。没想到过了两个小时,他手下的这个班长,竟然把土匪全部说服了。

不费一枪一弹,就收拾了400多名土匪!杨子荣也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他的大名当即就传遍了整个部队。至于智取威武山的事情,大家在影视剧以及样板戏中,实在是看得太多了,他只带了6个战士,凭借自己的大智大勇,就把包括"座山雕"在内的20多名匪徒来了个一锅端。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到部队嘉奖的"特级侦察英雄",在此后的16天,在执行一次作战任务时,被敌人给杀害了。由于他当年参军匆忙,在部队里用的,与地方所用的名字也不相同,也大大地增加了部队寻找他的生世的难度,就连他的战友曲波,也就是《林海雪原》的原作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后来部队根据他生前说话的口音,锁定了胶东地区进行调查。尽管部队以及地方进行了多次调查,都一无所获。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也就是1969年的时候,国家专门为此成立调查组,在动用了大量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才发现了他的身世。原来他叫杨宗贵,是牟平人。在1991年的时候,当地为他修起了纪念馆,让后人永远地纪念这位战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