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四分五裂后,杨逍的势力有哪些?

文丑而颜良62255842


杨逍有一手好牌,可惜他没有认真对待,如果阳顶天可以寿终正寝而不是意外死亡,他可以陪杨逍把这手牌打好,可惜阳顶天过早离世,杨逍手里的牌还没来得及整理,大部分就都废掉了。当时阳顶天把乾坤大挪移传给杨逍,指定接班人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杨逍可以及时规范自己言行,团结同僚,那明教的未来就大不一样了。

看看《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会发现里面的人报团严重,左右使是兄弟,四法王是兄弟,五散人是兄弟,五行旗使也是兄弟。然而,他们互相之间关系并不好。比如说书中最明显的就是杨逍跟周颠关系恶劣,而其他人呢,周颠跟韦蝠王关系不好,韦蝠王跟范遥关系也不好。总之,没有一个武功盖世的教主镇着,明教就是一盘散沙。

然而他们关系不好的原因却是不同的,比如说五散人五行旗使跟左右使关系不好,主要是因为左右使性格太孤傲,脾气不对付。而四法王跟左右使关系不好呢,主要是对实力排名不服气。在里面韦蝠王有一段话很值得回味。当时韦蝠王杨逍跟张无忌再遇范遥,范遥说起如何混进汝阳王府的经历,韦蝠王对他的果敢机智十分佩服:

这话什么意思呢,其实就反应出在以前阳顶天在位时候,四大法王对这个排名其实是有意见的。要说实力资历,鹰王年纪最大,武功未必低于杨逍范遥,狮王文武全才,人缘最好,蝠王轻功天下第一,毫无争议,龙王为教主出战,功劳第一。他们的实际武功跟杨逍范遥也没有什么明显差距,而杨逍范遥两个年纪轻轻,也没做过什么突出贡献,凭什么排在他们前面。所以四大法王跟杨逍是竞争关系,是很难拉拢的。

但是呢,五行旗跟五散人却是明教十分重要的中坚力量。五散人看着只有五个人,似乎没什么势力,但是他们在外围收弟子,领导义军抗元,在明教外围弟子的名望不是一般的高。这几个人个人实力是无法当教主的,所以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野心,他们要推崇的,就是一个德才兼备让他们信服的人当教主。这个时候如果杨逍可以俯下身子跟他们交朋友,其实并不难,冷谦武功高强不爱说话,心里却什么都清楚;张中是个道士,还会算命,对于命运人心这些看的很透;彭莹玉和说不得两人是和尚,却是最识大体最豁达的;周颠脾气暴躁,但也是爽快人,顺毛捋也不难对付。杨逍如果诚心实意与他们结交,实际上可以很快收服他们的心。

除了五散人,五行旗的势力那就更强大了,五行旗有正副旗使一共十个人,这十人都算是明教中高层,是可以说得上话的。他们十人各有绝技,统帅的旗众也是在金木水火土五各方面能力突出,既能单兵作战,又可以领兵打仗。当然了,如果讲个人实力,他们跟五散人差不多,并不是格外突出,他们跟鹰王的关系不怎么样,鹰王一出走就跟他死磕到底。这些正好是杨逍可以利用拉拢的先决条件啊,可惜杨逍丝毫没有走动起来,跟他们联络感情。所以五行旗使跟杨逍关系也只是泛泛。



想想看,如果杨逍跟五散人五行旗搞好了关系,再加上范遥的支持,就算阳顶天突然失踪,他接任教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在这之前,阳顶天就释放了强烈的接班信号,那就是把只有教主才能修炼的护教神功传给了杨逍。后来杨逍说起乾坤大挪移时,他说他只修炼到第二层,再往下修炼就会全身真气欲破脑而出,这说明什么,说明杨逍知道的乾坤大挪移可不止两层,只不过下面的他无法修炼而已。只不过很可惜,杨逍对于阳顶天的厚爱似乎没有太多反应,阳顶天也没有及时规劝他跟明教高层搞好关系,最后出了意外,明教四分五裂。

明教分裂以后,只有杨逍以左使身份留守光明顶,高层全部出走,那这个时候势必留下了很多无人依附的教众。明教就把这些人整合起来,重组形成了天地风雷四门。天字门是男教众,地字门女教众,风字门是出家人,雷字门西域少数民族教众,管理的也算是井井有条。这些势力也就成了杨逍的专属势力,不过这些人显然是不受重视的,作者连门主的名字都没有给他们配一个。

也就是说,杨逍本来可以拥有整个明教的,最后拥有的只是一些没人要的游兵散将。四门虽然人数众多,但是论武功高强比不上四法王,论管理完善本领出众比不上五行旗,杨逍的总体势力,不过尔尔。


一览众河小


自明教分裂之后,实际上就只剩下杨逍留守在总坛,处理教务,统率教众,在苦苦支撑着整个明教的运转。可以说在张无忌之前,杨逍就是明教名不顺言不正,但却手握实权的教主。只是杨逍并不敢也不想妄自尊大,自称为教主。明教能支撑到张无忌接手,光明顶以一人之力,对抗六大派高手轮番挑战的殷天正固然出彩,但一直维持明教运转的杨逍同样功不可没。



阳顶天离世之后,明教四分五裂,只剩杨逍阵营留守光明顶。

阳顶天时期的明教,教中人才辈出,卧虎藏龙,兵容日盛。自阳顶天而下,依次排位分设:光明左右使逍遥二仙、紫白金青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和天地风雷四门门主,统率天下百万教众。在阳顶天的带领之下,内修外攘蒸蒸日上,铸就了明教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声势日隆,称雄武林的霸业,却因阳顶天的突然离世而分崩离析。阳顶天的意外离世,再加上他的遗书未能及时公布,明教总坛的一众高层群龙无首,彼此间素来的隔阂越拉越大,内乱四起。这些人在阳顶天在世时,因为大家对阳顶天敬若神明,将他视为明尊降世,因敬服于阳顶天一人,尚能共事一堂。但阳顶天一死,彼此间互不相服,终于四分五裂。

首先是紫衫龙王黛绮丝为了能以非明教中人的身份,进入光明顶密道夺取《乾坤大挪移心法》而出教;接着光明右使范遥为了寻找阳顶天失踪的真相而离开光明顶。然后在寻找阳顶天几年未果之后,又爆发了五散人联合青翼蝠王韦一笑,与杨逍和五行旗掌旗使争夺教主之位。在教中年纪最大的白眉鹰王殷天正为了不想搅进这一潭混水,愤而出教,自立教门“天鹰教”。金毛狮王谢逊劝解无果只身离开了光明顶,争位失败的韦一笑和五散人最终也离开了总坛。


这些离开总坛的高层领导中,黛绮丝、范遥、韦一笑和谢逊是只身离开。殷天正之所以能一手创立“天鹰教”,有一个很大的基础便是东南地区以他为首的一班教众。五散人中冷谦、铁冠道人、周颠和说不得也是独来独往,彭莹玉则是江西和广东地区的明教首领,离开总坛之后,一直以教主的名义发动起义,他是明教高层领导中与起义军关系最大的人。

明教总坛与明教旗下的义军,只是名义上的统率关系。两者之间,实际上都是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义军的发展全是义军首领自己的事,明教的总坛是不过问的,只要不来总坛争夺教主之位就行。因此,明教的义军虽然遍布天下,但实际上不归总坛所统率,教主只是名义上的统领。

杨逍道:“不管兵革战阵,明教光明干净!”他简略解释: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着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的首领,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但决不能任由他们来争教主之位,由他们来指挥明教。”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而按照后来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虽然天鹰教和韦一笑还有五散人都及时回援,但真正与六大派在攻上光明顶的路上有交手的,还只是五行旗,天鹰教两次看五行旗在跟六大派交手,由于彼此间的间隙,竟然只是在坐山观虎斗。由此可见,五行旗一直就留守在光明顶,护卫着总坛。而且再加上后来在少林屠狮大会上,从杨逍指挥五行旗摆阵这一节来看,五行旗实际上就是一直是杨逍的阵营,服从杨逍号令。


那么如此一来,留守总坛光明顶的杨逍,其手下的势力应当就是一直归他管辖的天地风雷四门和五行旗。那么这两个部署势力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再仔细的分析一番。

杨逍阵营的实力非同一般,这是支持他能维持明教运转三十年的基础,他更有实力担任教主。

先看杨逍自己直接统率的天地风雷四门,各自的教众人员。据小说所说:“天”字门所属是中原男子教众;“地”字门所属是女子教众;“风”字门是释家道家等出家人;“雷”字门则是西域番邦人氏的教众。可以说除了东南被“天鹰教”拉拢和江西广东一方被彭莹玉统率的,这四门基本是囊括了中土明教的所有教众。而起义军是不能算的,因为起义军的首领虽然是教徒,但已经士兵则不一定信教。

五行旗则是总坛治下的自卫军,分为锐金旗、巨木旗、洪水旗、烈火旗和厚土旗。五行旗配备精良齐全,战斗力凶悍,是一只训练有素的正规军。称得上军队的,实力同样是不容小觑,根据小说中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战来看,每行旗旗下分队众多,那五行旗总共人数,基本配备都应是以万为数。


如此说来,杨逍阵营中的势力,当真是不一般。这从他能派兵攻打峨嵋派,却不致于伤了元气一事亦能看出。与在东南势力庞大的“天鹰教”一直分庭抗礼的,实际上就是以杨逍为首的明教总坛一脉。这也是保证着杨逍能够一人维持明教,在阳顶天离世之后三十年正常运转的基础。虽然五散人和韦一笑还有殷天正不服杨逍,但明教总坛的事实际上还是杨逍说了算。

杨逍一直不敢妄自尊大,一是因为他的性格过于孤傲;二是因为他跟范遥一样,不相信阳顶天已经离世了。而且羽菱君个人认为,杨逍应当一直相信阳顶天是准备把教主之位传给他的,因为不然的话,阳顶天当年不可能将明教教主才能修炼的“乾坤大挪移”传给了他,这也是在当年五散人想争夺教主之位时,杨逍想跟他们争到底的原因。

只可惜当年杨逍的“乾坤大挪移”估计是刚修炼不久,很难证明,假如当年他的神功已像三十年后那样,在对阵五散人和韦一笑时,练到了第二层,那么见识到杨逍修炼了镇教神功的五散人,他们肯定也会服了杨逍,奉他为教主,那样明教可能就不会四分五裂了。


杨逍虽然孤傲,但绝对是有担任教主资格的。他是个文武全才之人,武功不用说,绝对是阳顶天明教,仅次于阳顶天之人。文学方面,他所著的《明教流传中土记》一书,对中土明教起源和发展历史的记载,绝对称得上是对明教的一件大功德。张无忌也是因为这本书,了解了明教的过往之后,才彻底对明教有了全新的认识,推动他继承使命,去消除明教与中原各派的积怨,最终联合他们促成了抗元统一战线的形成。

有些读者可能会因为修订版小说中,金庸先生在小说结尾对杨逍一句“年老德薄”的评价,将杨逍轻视。但是金老所说的这句话,这个“德”字并不是指德行,而是指功德,而且还不是指对明教总坛的功德,而是指杨逍对明教义军军事的贡献。前面所说,义军其实不归总坛所管,杨逍对军事确实贡献不大,因此最后的义军推翻蒙元政权之后,百万将士自然不可能将他们胜利的果实让与杨逍,名义上教主的杨逍自然争不过义军实际上的统领朱元璋了。

不过新修版小说,金老在重新解释了明教总坛与义军的关系之后,已经删除了评价杨逍“年老德薄”的那句话。因此,杨逍还是那个杨逍,他对明教有绝对的忠诚,他在明教中的地位,无论阳顶天在不在世,他始终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光明左使,他有实力和能力但此要职。明教虽然四分五裂,但杨逍却让明教保留下主心骨,从这点说,没有杨逍,张无忌纵有天赐神功,他也整合不了明教。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在金庸老先生的笔下,杨逍可谓是风一般的男子,武功在四大护法之上,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关键相貌出众,和光明右使范遥合称逍遥二仙。


明教由于教主夫妇失踪,范遥因寻找教主下落,追踪成昆不成,反被暗算一掌打下山崖,生死未卜。另一边紫衫龙王没有完成帕莎总教让她偷取乾坤大挪移的心法的任务,却早已破了戒,爱上了银叶先生,无奈只好被迫离教。谢逊不知所踪,到处杀人,白眉鹰王也弃教东走建立起天鹰教。自此明教四分五散,杨逍只好暂管明教事物。



势力一:掌握明教实权

明教无主之后,教中主要领导干部对今后该何去何从,教主之位怎么处理产生了分歧,时间久了,自然一场大战必不可免结果便是实力更强的杨派完胜。从之后的光明顶之役也能看出,杨逍掌握明教实权,回来帮忙的白眉鹰王,韦蝠王,五散人等都是战败被迫离教而已。


杨逍就像是中央里的二把手,其他的只能算封疆大使,传递情报员,也只是被分配任务的大将罢了。可想而知,虽然教中离散之人甚多,但明教体系未变,如果杨逍下达任务,也是会有人执行的。

势力二:五行旗的拥护

就像皇帝身边有中央禁军一样,总坛也有五行旗的护卫。之前五行旗一直受教主的直接调配,但教主失踪,而杨逍掌管教中事物,自然而然地听从他的调遣。既然是保卫总坛安全,可想而知这五行旗的实力,他们的武功虽不及使者法王,但他们的忠诚不是一般明教弟子可以比拟的,他们的工作就是誓死护教。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五行旗的实力。五行旗是护城大军,他们所擅长的都是些战场战斗的实用武器。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五行旗的锐金旗每人一套弓箭,一把板斧,一杆飞枪;巨木旗从高处把千斤重巨木推下压死敌军;洪水旗喷射毒水,让人闻风丧胆;烈火旗倾倒石油,发射火弹;厚土旗则是挖建防御工事,又或者挖通攻城的地道。金木水火土样样俱全,而且旗下实力雄厚,个地方都有分支。


影片记年轮


阳顶天时期的明教人才济济,鼎盛一时。

阳顶天为教主,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下设左右光明使者,类似两个副教主,以光明左使杨逍为尊。紧接着紫白金青,是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类似教主的高级幕僚班子。



教主地位尊贵,一言九鼎,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是明教的核心领导。五行旗和天地风雷四门人数众多,是明教立教的基础。

阳顶天去世后,明教群龙无首,明教迅速分裂。紫衫龙王黛绮丝破教出门,金毛狮王谢逊滥杀无辜,光明右使范瑶不知所踪。

四分五裂的明教,最有实力争夺教主的是白眉鹰王领导东南教众一派(后来成立天鹰教),光明左使杨逍。五行旗,青翼蝠王韦一笑,五散人实力稍弱。

白眉鹰王能成立天鹰教,可见他在教内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众多教徒的支持。杨逍身为逍遥二仙之一,排名在四大法王之上,明教以光明左使为尊,杨逍在明教的地位仅此于教主。杨逍熟悉明教历史和教内事务,著有《明教中土流记》。



杨逍之所以在教内地位尊崇,是教主的有力争夺者,主要原因就是他有天地风雷四门的支持。天字门统率中原男子教众;地字门统率女子教众;风字门是释道等教出家人;雷字门是西域诸外族人氏的教众。可见天地风雷四门人数之多,杨逍的势力之大。

中间是杨逍属下天,地,风雷四门门主所统的光明顶教众。—《倚天屠龙记》。这样罢,请杨左使率领天地风雷四门,留镇光明顶,重建本坛。—《倚天屠龙记》。

四分五裂的明教,众人纷纷离开光明顶,只有杨逍率领天地风雷四门守卫光明顶。这天地风雷四门也是杨逍的主要支持者。



四分五裂的明教,青翼蝠王韦一笑和白眉鹰王殷天正是杨逍争夺教主的主要对手,五散人是杨逍的对头,五行旗也不听杨逍的调动,只有天地风雷四门是杨逍的势力。


我是一个小书虫


在倚天屠龙记中,自教主阳顶天不知所踪后,杨逍暂时代理明教上下事宜,几乎成了孤家寡人的局面。

阳顶天作为明教教主,自他而下,明教的高层有逍遥二仙,光明左使杨逍和光明右使范遥,紫衫龙王黛绮丝,白眉鹰王殷天正,金毛狮王谢逊,青翼蝠王韦一笑合称四大法王。,以及五散人,五行使者率领的五行旗。

这些还不包括在中原各地反抗明朝的地方起义将领。像是朱元璋,常遇春等……

我们看过书都知道阳顶天因为妻子和成昆旧情复燃,因此走火入魔长辞于世。

按照道理说,杨逍作为教主之下千万人之上,是接任教主职位的最佳人选,但事实确实阳顶天在辞世时却将教主之职交接给谢逊,没有传位给杨逍。最大的一点原因是杨逍相差谢逊在人员关系上有距离。

论实力,论智谋,谢逊或许比不上杨逍,但是论到人员关系上面,杨逍是万万不如谢逊的,这也是教主之位传给谢逊而不传给杨逍的最主要原因。

五散人不服气杨逍,当然其下的五行旗自然也不会太服气杨逍。

四大法王中的黛绮丝和韩千叶隐姓埋名隐居,谢逊夺屠龙刀隐居冰火岛,白眉鹰王开创鹰天教。

可以说,明教自上而下,没用一个人能对杨逍服从的。

估计,能服从他的也就是贴身婢女,以及杨逍自身一家人罢了。


字里行间的梦


只能管得了小喽啰,明教主力都走了。紫衫龙王叛教了,金毛狮王困在孤岛,白眉鹰王自立天鹰教,青翼蝠王在西边四处溜达,也不去中原。五散人都各自流浪,光明右使去当赵敏师傅。也就只剩下小喽啰了。


浮生为悲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有那些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