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话书法纳入教师考核资格,您怎么看?请说说您的看法?

PEP人教版英语


还别说,我所在学校,教师年年都要考基本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说课。年轻老师不行,老老师的三字都写的很好。

个人倒是认为没有必要。我教书多年,遇到的老师很多,大部分老师的字还不错,也有一部分老师的字就写的很差,但教学能力很强。用电脑搜集信息啊,制作PPT啊,这些很厉害。

现在上课基本都用多媒体,写粉笔字的已经很少了,会写毛笔字的就更少了。

比如,我知道的一个老师,每次开例会都在练字,到现在为止字还是写的很差。

这个老师不努力吗?不,很努力。写字虽然要后天练习,但也有天赋,与性格也有关系。

所以,书法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就好了,没必要所有人的书法都要达到字帖的水平。


钠镁铝老师


这样要求老师显然有点过了?人的才能各有不同?不能拿一种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也不能拿每一项专长去要求每一个人?

教美术的,甚至扩展出来教语文的老师,可以要求学会书法。对不同课任老师不应该统一模式的必须要会书法?

数学老师教数学,不能要求数学老师对学生教学一定用书法写字?教音乐的、体育、物理、化学、英语等,不应该要求老师一定要会书法。这样统一要求,对教育工作有些过于死板了。不符合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而不是说风就是雨,盲目规定,盲目行动,耽误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书法是国粹,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风,是应该大力普及和发展,而不是走必须和绝对化的道路。

现代化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都非常之高,与过去还有所不同。过去,老师只要认字、会写小楷毛笔字,会念书,会加减乘除和算盘,就可以当一名好老师。

现在人们对知识的含量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人不但要好学数理化,还要学会外语,甚至要懂法律、德育等。过去,教育没有的课程,现在都有了。

特别是随着国家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外语学习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教育组成部分。

国粹要保护,要发展,但一定要结合实际,力所能及,与时俱进。而不是死搬硬套,盲目要求,脱离现实,贻误教育,误人子弟。

都让老师课余时间练学书法,谁来备课?谁来批改学生作业?书法并非一日之功?现在,老年人无事可以练习书法,老师教学忙的要死,何来时间天天练习写书法?古人云,写书法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积月累,方可成行。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这个规律,学好书法,每年3000元投资,购买书法用品,笔墨纸,每日3小时学习练习时间,7年功夫准能写的差不多。

作为一名在职教师,具备这个时间吗?





关山枫叶


将书法纳入教师考核资格,猛一看,这是对教师素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但是细一琢磨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书法是艺术审美范畴,而平常教师书写只要规范美观大方即可,两者完全不是一码事。如果非要生硬地让教师人人都练一手好书法,那简直有点太难为广大教师了。

我练过多年书法,深知想练好书法之不容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练好的,需要有天赋,需要有兴趣爱好,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练书法的时间保障。现在基层教师每天的工作日程安排满满的,还有时间去练书法吗?如果没有时间练,又如何通过考核呢?

退一步讲,假如在教师招录时,把书法纳入考核项目,倒是可以理解,但是那会有多少年轻人因为达不到书法考核标准而拒之门外呢?如此说来,将书法纳入教师考核资格并不现实。最现实的做法,就是要从写好字着眼,我们都知道,好看的字,并不一定遵从于书法审美,但是练好书法,那一定是字写的不错。

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显然有点过于生硬,或者缺乏理性。那不妨对语文教师给点高标准吧,可以考虑对语文老师进行书法考核。这样一说,可能其他学科老师笑了,但是笑归笑,写好字还是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去练的。

总之,将书法纳入对老师的考核资格需慎重,不要给教师制造麻烦,或者工作负担最好。毕竟教书育人才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绝不能因为走形式,或者搞一刀切,让某些考核被异化了初衷。


寒石冷月


我练习书法已经有二十多年,是某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也是一名中学社团书法老师,拥有高级语文教师资格证,作为一个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来说,我要为教育部将书法纳入教师资格考核的决定点赞。


有些朋友认为:将书法纳入教师资格考核就是要每个老师都成为书法家,这不免太过牵强。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学校都会开一种课程叫书法,首先老师就是教大家怎么把字写好,至少让别人能认识,再进一步才会追求书写美观,目的是让大家在实用书写中能够文笔兼美。写好字的人很少有人能成书法家,但并不妨碍通过秀美的书写给学习和考试锦上添花。有的人因为字写的好倍受用人单位青睐,有的人因为字写的端庄而深受阅卷老师喜欢,然而他们都不是书法家。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书法是我们几千年的国粹,作为教师不要求都成书法家,但是都应写一手好字。试想如果教师的板书都东倒西歪,又怎么能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和榜样,学生又怎么能养成写好字的习惯呢?

教师资格证考核一直以来不仅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的考试,更包含“三笔字”(硬笔、粉笔、毛笔)、普通话等基本功的测试,所以将书法纳入教师资格考核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做教师应当有过硬的本领,也应当写一手好字,否则有什么资格称作老师,又能拿什么去征服学生,你们说呢?

我是潤心雅正,欢迎评论。


潤心雅正


教育部发话书法纳入教师考核资格,“咬文嚼字的鱼”认为正逢其时。这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也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兴起,而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回归。

一、书法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考试,符合教师职业技能要求。

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在[1992]39号文件中提出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该文件中指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系指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三笔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技能训练。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必须积极、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掌握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字如其人,教师应把书写作为自己另一形象示人,在学习期间多加训练力求提高,彰显自己对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孜孜以求,对严谨治学、严格治教的身体力行。

二、书法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考试,适应现代艺术教育形式。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到:“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也把中小学开展书法课程的相关政策提到日程上来,为从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老师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书法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并不是要求教师人人成为书法家,而是要人人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美育水平。

三、书法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考试,满足中华文化传承需求。

教师是培养优秀文化传承者的启蒙人,尤其在小学教育中,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的书写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教学时书写混乱,经常出现笔顺错误、错别字,不仅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还会误导学生,使其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例如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要求“写对字”,还要“写好字”;在美术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熏陶,学生可能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法教育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道德情操的最好方式,在完善人格修养、提升心灵境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如今教师队伍的主干力量集中在七零、八零一代的年轻教师群体,尤其在中小学,这一现象表现的更为突出。

书法教育的意义不只在于培养教师专业技能,还在于培养教师的文化修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增添一份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感。教师提高自身书写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审视、自我完善的过程。

综上所述,书法教育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而是各科教师的尽力追求,写好中国字,修身养性,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然需求,是弘扬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此文多引用自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书法真的太争气了!教育部发话书法纳入教师考核资格!》,仅供学习交流,若有侵权立刻删除。

有争鸣,欢迎转发分享异议!


咬文嚼字的鱼


写字早就纳入考核了。

教师资格认证除了考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还考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对于教师的书写,特别是板书有很大的促进。

现在从写字提升到书法,我觉得对于教师的艺术修养提出了要求。

可从另一面看,则如果纳入考试,被考核者们又会搞“应试教育”,去书法班恶补。

一个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造诣,还是像过去那样自然而然为好。

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但写字规范即可,欲速则不达,何况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书法天赋,搞得不好就会附庸风雅甚至走火入魔,给学生带去不良影响。

一个写隶书的,教学生写楷书,横画收笔顿笔往上翻再往下回收,我看了觉得真不是滋味!

艺术真不是一日之功,是一辈子的事——书圣也是这样。

何况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学校,教师是用麦克风和电子黑板上课。


大悔忆智冰


真的不能一刀切,做什么事也得分类和对号入座才行,现在每位老师要会电脑,这必须的。但每个人都会书法那不得了,每个人自小到大都已会书写了,讲到书法是一辈子的事,目标也是做书法家。如;我们不能要求姚明等体育明星学好了语政数史地生物化等科目,考上了大学才可打一蓝球吧!!!!!做老师也有分科艺术类,科学类,体育美,语言类等分科,各有侧重,一个人不能教全科吧!就象医院医生,现已有全科医生,但更多的是内科、外科丶五官科、小儿科丶妇科等等等众多医科。科研也一样,天文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等等,一个人虽可博学,但必须专才行。过去,我们的教育走过一样的弯路,考任何一学科必须与英语挂钩,虽然取到一定的作用。但多年来,我们中国的教育毁掉了多少专材!!!悲剧不能重演,书法传统很重要,但毕竟不能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啊!


黄伟雄20


不用搞得那么复杂啊!

书法纳入考核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除非是有专业需求的相关老师。

但是,书写规范,书写端正,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应该每个老师都该做到。

为人师表,字如其人!

老师字写的好,黑板字书写好,赏心悦目,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形象,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孩子也会喜欢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字。

我一亲戚,唯一值得自豪的就是在学校期间,被语文老师逼的练字!成绩很差,初中毕业后,拿得出手的就是一手漂亮的字!这也是她最骄傲的,也是最感谢的老师!

附图,前三是老师的字,最后一图学生的字。







教育部发话“把书法纳入教师考核”,猛地一看,感觉教师的教学素质又会提高很多,但实际感觉,教育部又胡乱添加考核名目,这与教师减负有些不相吻合,且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强制添加的话也仅是“锦上添花”的事而已。

我们知道,一名教师的书法如何,并不决定这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多时候,一名教师虽然书写不怎么好,但教学寓教于乐,讲课风趣幽默,教学质量还是很高的,而有的老师黑板板书虽然写的很好,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但实际教学却很苍白,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


当然,如果一民教师在讲课优异的情况下,板书漂亮的话会添彩很多,但强制吧板书纳入教师考核,那么很难想象一群教师没事在办公室苦练书法而不备课是什么样子,那样会不会影响教师的其他正常教学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并且,如果是一名体育老师,平时几乎用不到板书,难道也要让这些体育老师静下心来练字吗?想象还是挺滑稽的。

不论怎么说,书法在教师教学中占有很小的一部分,把书法纳入考核的意义不大,倒是有些“丢了西瓜拣芝麻”的意味,你说呢?


心情保温杯


当下我们整个国人的书写水平都比较糟糕,虽然,早些年书法就进了校园,可是,学校里那些从事教育的老师,懂书法的也是很少,进校园,也是形同非设,有的抓几个外行,滥于充数,误人子弟。

因此,要想让我们民族书写水平有所改变,有所提高,先让我们为人师表的老师提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认为,选拔或招聘老师时,应该把写好字作为一项硬指标条件,在职的老师,也要进行培训考核,达到板书、批改作业的硬笔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基本要求。这个要求,并不是书法水平上的要求,只是写好字工作职责上的要求。

当然,教语文及汉语言国学类、或专职书法的,那肯定是要有一定的书法知识,和一定的书写基础,否则那教育部多年来反复下达的书法进校园,寄希望的提高全民书写水平的红头文件,岂不是几戏一岀、白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