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和于谦曾经的恩师给他们起过艺名,为什么他们一直不用?

九月晴天



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师父并没有给他们起过艺名,所以他们一直用本名。

相声是最注重师承的一门艺术,往往相声演员拜师之时,师父要给徒弟起一个艺名,为的是保护弟子,方便出去之后知道是谁的弟子,这也是相声的一个传统。郭德纲又极其重视传统,给弟子们起艺名“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排字。可是,郭德纲和于谦二人为什么用的本名呢?


郭德纲小时候曾用名字郭大纲,可能是由于太接地气了,上初中的时候就改名郭德纲。郭德纲的相声师父是侯耀文,于谦的相声师父是石富宽,这大家都是清楚的。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声界开始树新风,打破旧的习俗和门派划分。在那个时候开始,相声界就不兴给徒弟起名字,徒弟们也只称呼师父为老师。冯巩、姜昆、师胜杰等等知名的相声演员,也都是在那个时候学习相声的,并没有起艺名。


侯耀文和石富宽也是那个年代学习相声的,本身就没有艺名。所以当郭德纲和于谦拜师的时候,也就没给他们再起艺名。同时,郭德纲拜师之时,已经小有名气,更加不适合改名字。


郭德纲和于谦是有艺名的,不过不是相声师父起的。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所以很多的相声演员都有几个师父,比如快板师父,评书大鼓师父等等。郭德纲和于谦有一个共同的师父,那就是评书师父金文声老先生。同时拜师的还有李菁和高峰。


金文声老先生按照规矩给四人起了名字,分别叫做郭增福、于增寿、李增禄、高增喜。四人的艺名还是非常喜庆的。对于金文声老先生,郭德纲是十分感恩的。当年闯荡北京,报名号是杨志刚的徒弟,遭到否认后,是金老先生告诉郭德纲报他的名号,让郭德纲有了一个师承。


为什么郭德纲和于谦不用金老先生起的艺名呢?一方面金文声并不是他们的相声师父,而既然如今二人作为相声演员,当然就不能随便报出金文声给的艺名。另一方面二人的名字实在太喜庆,一报幕“下面有请郭增福、于增寿为大家带来相声《我要反三俗》”,是不是有点太搞笑了?


雨天论娱乐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郭德纲这个名字就是他的艺名,其实不然,郭德纲本名郭大刚,上小学时,他把名字改成了郭德纲,所以说,“郭德纲”这个名字是学名不是艺名。其实郭德纲是有艺名的,而且他的艺名非常有意思,让人听过之后绝对分分钟出戏!


郭德纲2004年拜相声名家侯耀文为师,这个时候的郭德纲多少已经有些名气,并且各种场合的演出中,使用的都是“郭德纲”这个名字,所以,侯耀文就没有给他按照相声界的辈分给他取艺名。而郭德纲在相声界是第八个代“明”字辈传人,大家觉得叫什么好听呢?

郭增寿

郭德纲在相声界虽然没有艺名,但不妨碍他在其他领域有啊!这不,2006年他和高峰、于谦、李菁四人,共同拜著名的民间艺人,西河大鼓大家金文声为师,金文声给他们四人分别赐字“福、禄、寿、喜”,加上他们四人在西河门的辈分“增”,郭德纲艺名是郭增福、高峰是高增禄、于谦是于增寿、李菁是李增喜!

真没想到吧,郭德纲还有这么一个接地气的艺名呢,想想就觉得可爱,而且感觉郭增福这个名字和郭德纲的外形以及生活态度都非常匹配呢!而且这个名字,听起来能让你分分钟“跳戏”!你想啊,主持人报幕说,下面请听相声《你要高雅》,表演者郭增福、于增寿,现场不笑作一团才怪呢!郭增福这个名字就是一个有趣的“包袱”呢!

为什么一直不用郭增福这个艺名呢!

这个得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郭德纲当年拜师金文声前辈的时候,正是德云社异军突起的时候,观众们只认郭德纲的相声,只要有他的演出,门票必定很早就买光光,可谓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德纲携于谦等人拜师金文声,金文声非常感动,觉得西河评书终于有了传人,并把自己所有的本事毫无保留的传给了他们,给他们取了艺名。但是这个艺名他们四人却没有一人使用,原因就是,郭德纲这个名字已经叫响神州大地,如果此时贸然改名,势必会引起大众的不适应和舆论的哗然,对他的发展十分不利!


另一方面,郭德纲的主业还是相声,而郭增福这个名字是按照西河门的辈分取的,所以老郭在舞台上表演相声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用这个艺名了。

在表演评书的时候,由于郭德纲这个名字已经名声在外,有这个名字,就能卖出票去,如果换成郭增福这个名字,多少会造成观众的疑惑,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联想起他就是郭德纲。在名字就是标签、就是票房保证的年代,想让郭增福这个名字和郭德纲一样家喻户晓,需要时间,而已经走红的郭德纲恰恰没有这个“时间”!


一方面是已经成名的“郭德纲”,一方面是需要重新吸引大众注意的“郭增福”,老郭自然不会舍近求远了!


相声迷老于


师傅给徒弟艺名这事很重要,是对师徒关系的一种确认;新中国后,传统曲艺传承方式大幅变化,取不取艺名就不是必须的了。

首先说郭德纲这个名字。郭德纲,曾用名郭大刚,上初中后改名郭德纲。郭德纲8岁开始学评书,之所以十几岁改了这个名字,没有什么资料可查,但是应该和他学评书后内心有一定追求,评书又是通过帝王将相兴亡故事讲述道德文章,宣扬三纲五常,受到启发;“郭德纲”不是艺名,是身份证上的真名,与原来的“郭大刚”发音相近。

郭德纲相声方面跟着学习过的老师包括杨志刚,常宝丰,侯耀文等。杨志刚是较早教过郭德纲的,不过双方后来闹僵各不认账;既然不是师徒关系,没起艺名正常;常宝丰先生算是“开蒙”老师,不过不算入室弟子,否则郭德纲后来也不用拜在侯耀文先生门下了。侯先生收郭德纲为徒时候,郭德纲已经在相声方面已经成名多时,侯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大气、创新的人,没起艺名也就顺理成章。

郭德纲评书方面,自己说早先是跟西河门名家高庆海学习。高先生比单田芳、田连元这样的大名家都要高一辈;郭德纲没有正式拜师高。评书方面正式拜的师傅是金文声,按“连”的辈分,收的郭德纲应该是“增”字辈,有艺名,叫郭增福。

郭德纲西河大鼓老师是王田雨先生;郭德纲拜寿时虽师傅相称,但应该没拜师,谈不到艺名。

郭德纲京剧方面拜了麟派传人赵麟童先生为师。不过,赵先生2018年去世,生前未行拜师礼;郭德纲在赵先生去世后补办了拜师仪式,亲自下跪为师娘奉茶,郭德纲也正式成为麟派的一员。赵先生去世,应该也没有给赐艺名。

于谦老师,早年的相声受赵世忠先生影响最大,后经李金斗撮合,自己努力,拜石富宽先生为师。石先生与侯耀文相交多年,做派相似,应该从新俗,未给于谦起艺名。

郭德纲扛起恢复传统大旗,收徒弟起艺名。但是他弟子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个字排,一辈徒弟因年份不同排字不同的做法,应该也没有先例。郭德纲自己不用艺名,一是成名早,二是主业师傅未起。郭的徒弟却确实是他一手带起来的,规矩自然是这个当家人定了。








长剑不出鞘


郭德纲和于谦确实有艺名,还有个共同的师父——金文声,只不过是评书门。而这对当下相声界黄金搭档成名于相声,观众自然记住了本名,评书也只是郭德纲在成名之后的另一“空闲”时演出,于谦老师貌似从未见过其表演评书,闲暇时光都给了马场、以及“抽烟喝酒烫头"。

评书这门传统曲艺,相比于时下相声的繁荣,显得有些落寞,有新时代娱乐元素冲击、也有人才青黄不接之故。郭德纲如果不是因为极具江湖名气,其评书也未必能吸引观众眼球,这点和麒麟剧社、太平剧社同理同因。

金文声老先生在2006年一口气收下了郭德纲、于谦、高峰、李菁等四位高足,并分别赐字“福禄寿喜”,郭德纲评书门艺名就是郭增福,有些俗气但很健康、喜庆,不过知道的人甚少,郭德纲也极少提及。

艺人就是这样,被观众所记住并熟悉的名号,不管是本名还是艺名,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可以转化成现实利益的标签,不会轻易放弃或更改。提起相声,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郭德纲,但绝对绕得开“郭增福”。

京剧神童陶阳,郭德纲给艺人陶云圣,虽然在相声舞台上郭德纲一再介绍陶云圣,可惜观众还是记住了“陶阳”,所以现在德云社在公布演出名单时都是直接用陶阳这个本名,“陶云圣”这个艺名只能留给德云社“家谱”了。

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何曹云金、何云伟等郭德纲曾经的爱徒,离开了德云社并被郭德纲公开宣称收回“云”字,至今仍旧顶着骂名也不愿意舍去艺名、用回本名。至于何云伟最近的改名,给云注水,成了“何沄伟”,耍聪明之伎俩尔,考虑的还是艺名的品牌效应。

假如郭德纲因为评书而名震江湖,并且在成名之时一直用“郭增福”报幕、演出,那如今的相声界也就没德云社什么事了,反而是评书界多了一个小黑胖子。

当然了,郭德纲少用评书艺名,并非对师父金文声的不尊重,恰恰相反是尊崇有加,德云社总店后台,挂着五幅遗像,其中一幅就是金文声老先生。和“睚眦必报”一样,有恩必报也是郭德纲真性情的一面。


岑詮



genbiyechang


最近问题怎么又纠结到别人的艺名上面了。

演员用艺名是为了在行业内行走方便,一个好听的艺名很明显能够起到响蔓儿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已经成名的艺人,改用后来师父给的艺名这样对观众来说需要增加一个再熟悉的过程,是损蔓儿的。

比如刘宝瑞这个名字很响亮了,但是张寿臣的徒弟都是立字辈儿的,刘宝瑞的艺名是刘立棠,他也没有用过。

常宝堃的艺名是常立桐,同样也没有用过,大家对常宝堃的本名已经很熟悉了,甚至他的外号小蘑菇都很熟悉,但是常立桐的艺字就很少或者几乎不用。

常宝堃的徒弟苏文茂用的也是本名,他有两个艺名,一个是苏伯光,一个是苏仲仁,两个艺名都没有叫响,反而是本名苏文茂更广为人知。

对于名字已经叫响的艺人来说,让他们改名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有时候改名是一件很损人气的事情。

歌手里面也一样,比如最近邓紫棋要改名,势必会影响她的人气。

作家里面也有例子,我总觉得安妮宝贝改名叫庆山之后,整个气场都不一样了,势必影响人气的。

只有我这种没人在意的自媒体作者,没事儿改个名字没啥影响而已。

何况,郭德纲和于谦他们相声门的师父并没有给他们起艺名呀!

那个和高峰一块的增福增寿是评书门的名字。


草野泥涂


在我们心中有一个传统的观点,“艺人就要取艺名”,比如说成龙原名陈港生,成为艺人之后就改为了成龙。所以看见艺人本能的就会想到,”你的艺名是什么“?其实这个想法在德云社里是比较复杂的存在。

首先说一下郭德纲徒弟艺名的由来,德云社给徒弟们排字是已故的德云社元老张文顺先生根据旧时候的戏班排字,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来排的,这里论科而不论辈,所以说这几科的学员或者说徒弟都是师兄弟的关系,并不存在辈分的关系。但每一科都有名额限制。所以说郭德纲的徒弟们都有艺名也有本名,在舞台上用的基本都是艺名。

同时,艺人们取艺名的有很多,比如严屹宽,本名严宽,海清本名黄怡,张国荣本名张发宗,张艺兴本命张加帅。也可以看到,在娱乐圈混艺名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取个名字叫狗剩儿,估计会瞬间掉粉到终结吧?

而郭德纲原名叫郭大刚,后来改为郭德纲,属于本名,后来拜入侯耀文的门下,侯耀文也没有给他取艺名,直到2006年年底,郭德纲,于谦,李菁,高峰,一起拜评书界的泰斗级的金文声老先生为师,金老先生为他们四人分别取了艺名;郭增福,于增寿,李增禄,高增喜,合称“福寿禄喜”,真是喜庆。

但郭德纲于谦在相声界就没有用这个艺名,一来呢,因为那是评书界的老师给起的艺名,不在相声界使用并不算违反什么尊师重道之德,再呢就是这郭增福、于增寿的艺名过于的喜庆,就像前面我们举例说明的,英俊潇洒的大明星叫狗剩儿那个道理,相声专场一出来,报的是:“表演者郭增福,于增寿”,可能底下就要“吁”声一片了吧?这掉粉的趋势可能不会比明星掉粉好到哪儿去,所以,这艺名和本名的使用,还是要看场合和整体的情况的。


宋拟飞扬


我记得好像2006年他和高峰、于谦、李菁四人,共同拜著名的民间艺人金文声为师,金文声给他们四人分别赐字“福、禄、寿、喜”,加上他们四人在西河门的辈分“增”,郭德纲艺名是郭增福,我想他们没有用是因为他们本身名字郭德、于谦这名字在当时相声中是已经有名声了,大家都都认识了,如果突然改名字,应该会让观者迷茫吧

最后如果觉得我说的挺好,那你就点点关注吧!也可以下方留言我们讨论一下哦。


心如火水


郭增福,李增寿,听起来充满了传统文化求好向善的意味,福禄寿喜也是顺手拈来的字,再来个增,嘿,起的还挺洒脱不羁的🤣,but,新的娱乐背景,大家都习惯了简洁明了的,线条,事物,文字等,冷不丁冒出来个增福增寿,无贬义,感觉蠢萌蠢萌的~试想一下,相声开始了,或者结束时经典致意观众环节变成这样子——: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郭增福于增寿代表德云社向我的衣食父母致敬,破费了各位~

特喵的,听起来这是一个多么喜感又魔幻的致意😎



世沫歌者J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