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嗓子眼老有痰咳不出來,咽不下去,老感覺口乾或者有東西卡在喉嚨裡。
想要明白一個事情的現象,我們應該先弄清它的原理,那麼種種表現,我們看看中醫怎麼說?
慢性咽炎——痰熱、虛火、津不上承,閉塞不通所致
慢性咽炎,中醫稱為“虛火喉痺”、“簾珠喉痺”,歸屬喉痺範疇。
“慢喉痺”是指以慢性反覆發作為特點的喉痺。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咽部不適感是以咽乾、微痛,發癢、灼熱、反覆發作為主要特徵的咽喉病。因臟腑虛損,陰液耗傷,虛火炎上所致。
喉痺病名最早見於帛書《五十二病方》,《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痺者,閉塞不通也。是對本病的最早論述。
歷代醫家有較多的發揮。首先對喉痺的病因病機從不同方面作了探討,歸納為痰熱、虛火、津不上承等。
如《丹溪心法》認為“喉痺大概多是痰熱”。
《景嶽全書·咽喉》雲:“格陰喉痺,由火不歸元,則元根之火客於咽喉而然,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證。”
《喉科心法》認為系“腎火真陰虧損故也”。
《脾胃勝衰論》曰:“飲食不節,勞役所傷,以致脾胃虛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
《醫學人門》雲:“色慾動腎火,火炎上攻,咽膈幹痛。”
在症候上,《傷寒論·少陽病》雲:“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醫學綱目》有“蓋病喉痺者,必兼咽嗌痛”等描述。
1、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機
元.王安道在《醫經溯洄集.五鬱論》中指出:“凡病之起也,多由於鬱,鬱之滯而不通之義”。《丹溪心法.六鬱》中又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於鬱”。可見情志波動,失其常度,則氣機鬱滯,氣鬱日久不愈,由氣及血,變生多端,可引起多種症狀,故有“六鬱”之說。
情志所傷,氣鬱化火傷陰
祖國醫學認為,慢性咽喉炎的發生是由於情志所傷,肝氣鬱結逐漸引起氣血失調、鬱怒傷肝、肝失調達、氣機不暢、氣滯痰凝、氣鬱日久可化火傷陰,陰虛則津液涸澀不能濡潤咽喉
脾失健運,鬱痰化火傷陰
或因脾失健運不能升清降濁,咽失所養。若肝鬱及脾,或思慮太過,均可使脾失健運,蘊溼生痰,導致氣滯痰鬱,或溼濁久停,痰溼鬱結生熱化火傷陰。
陰虛火旺,傷陰津液不濡
若日久傷脾、生化乏源,則氣血不足、若累及於腎,腎陰不足則陰虛火旺。“六淫”後未及時清除病邪,或過多服用寒涼滋膩之劑傷及正氣。
如《調經論》中說:“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2、中醫辨證論治“喉痺”
中醫認為慢性咽炎因與感受邪毒、五志過極、先天稟賦不足等有關。病機則可歸納為陰虛火旺、肝鬱痰阻、氣滯血瘀三種類型,下面,就一起看看各類型的病機、證候以及治法。
陰虛火旺
【病機】反覆感受外邪,或鄰近器官邪毒染及;或熱病之後致陰液耗損,肺腎陰虧,津不上承,咽失濡養;或因虛火內生,上灼於咽而生;或因菸酒過度,燥熱內蘊,灼津爍液;房勞傷腎,水不濟火;素體陰虛,鬱而化火,循經上灼咽部,發為咽病。
【證候】咽乾不舒,微癢微痛,咽部有異物感,噁心,乾嘔,咯痰不爽,口乾善飲,大便乾結。苔少或光剝,舌質紅,脈細數。
【治法】養陰、生津、利咽。
肝鬱痰阻
【病機】因情志抑鬱,思慮過度,致肝失疏洩,脾失健運,水津不行,聚溼成痰,壅阻咽嗌致成本病。
【證候】咽部乾燥隱痛,終日不舒,咽中梗梗不利,似有異物,頸部作脹,胸脅悶痛,痰液多而粘稠,噁心,情志不舒則加重。舌紅,苔薄膩,脈弦滑。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
氣滯血瘀
【病機】手少陰心經沿食道則滯於咽部;邪毒久留,氣鬱而滯,延宕不散,遏血而瘀,阻於咽內,氣血瘀滯,鬱而化熱,發為喉痺。
【證候】咽部幹痛或刺痛,乾燥灼熱,喉間梗塞感,但飲食吞嚥如常。舌質紫暗或舌邊有瘀點,脈沉澀。
【治法】活血、化瘀、利咽。
3、古今醫家論治“喉痺”
慢性咽炎傳統醫學稱之為“喉痺”,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咽部不適感,如干燥、發癢、灼熱、微痛及異物感,中醫治療此病有明顯優勢。中醫師將臨床上使用多年的幾則驗方介紹如下,患者可酌情選用。
清代醫家尤在涇——半夏散及湯,辛溫發散
“少陰咽痛,甘不能緩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溫發之。蓋少陰寒邪,鬱聚咽嗌之間,既不得出,復不得入,設以寒治,則聚益甚,投以辛溫,則鬱反通,《內經》‘微者逆之,甚者從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湯,甘辛相合,而辛勝於甘,其氣又溫,不特能解客寒之氣,亦能劫散咽喉拂鬱之熱也。”
近人章虛谷——宜辛溫開達,寒涼閉其邪
“少陰之脈,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入裡,陽不得伸,鬱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溫開達,使邪外解,則內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見咽痛而投寒涼,則反閉其邪,必致更重。”
《本草》——半夏桂枝治喉痺
半夏治喉咽腫痛,桂枝治喉痺,此乃咽喉之主藥。
唐宗海——人參散
此言外感風寒,客於會厭,於少陰經而咽痛。此症吳見多矣,喉間兼發紅色,並痰涎聲音嘶破,咽喉頗痛,四川此病多有,皆知用人參散即愈,蓋即仲景半夏散及湯之意也。
【緩解期,嗓子要保養】
揉氣管,按揉濂泉、天突
①用拇指指腹 由廉泉揉到天突,來回10次
②用拇指指腹 從廉泉推至天突,來回10次
③用手指按揉氣管兩側,自上而下,每一側各5分鐘
④按揉廉泉和天突穴,直到咽部有熱感。按天突時,用力方向是往裡往下扣。
(按濂泉和天突是不要過猛,以自己可承受為度,有部分朋友可能會出現想嘔或者有痰咳出情況)
中醫講究因人而異,對症下藥,藥理也是隨機應變,千變萬化。在面對病症時一定要諮詢醫生意見,謹遵醫囑,切忌盲目用藥,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