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了愛耳日
想想還是很有必要給家長們科普一下的
生活中太多養護小細節,方法不當
令孩子聽力受損,乃至危及生命!
愛耳日,看到很多寶媽留言:
“2歲女寶感冒了好幾天,突然有一天耳朵流膿水了,這可把我嚇壞了,馬上去了醫院,診斷是中耳炎。”
“真沒想到,由於我的錯誤餵奶姿勢,竟害苦了自己的寶寶,這麼小得了化膿性中耳炎!”
“3歲兒子從小就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鼻塞、流鼻涕是常事,最近感冒兩個月都沒好。直到奶奶吐槽說孫子不『聽話』了,才引起我注意!兒子因鼻炎久治不愈,引發了分泌性中耳炎,耳朵裡有積液,導致聽力下降。
中耳炎作為僅次於感冒的第二大呼吸道感染病,輕則引起聽力下降,重則引發併發症且可致命,但很多寶爸媽經常忽略它。
中耳炎,三歲以下的寶寶最易感染!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高發於6個月-3歲的孩子,大約80%的孩子在3歲前至少有一隻耳朵被感染。
寶寶易發中耳炎,一方面因為寶寶易患感冒,有7成以上是由感冒引發;另一方面因為孩子咽鼓管的長度和形狀比較特殊。
相比於成人,寶寶的咽鼓管更短、更寬,與咽部連接的角度更平坦,這樣一來,細菌和病毒更易從鼻咽部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嬰兒咽鼓管水平、成人咽鼓管傾斜
中耳炎有哪些症狀,如何判斷?
比較小的孩子生病了不會用語言表達,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寶媽們要引起注意,寶寶很可能是感染了中耳炎:
1、無原因發熱,且連續3天體溫達到38℃以上;
2、吵著“耳朵痛”,頻繁抓撓耳朵或用頭蹭枕頭;
3、躁動不安、愛哭,或拒絕吃奶,睡眠不佳;
4、耳朵有膿性黏液分泌物流出;
5、對聲音的反應變差,注意力下降。
另外,我們也可以用耳溫測量法,簡單判斷寶寶是否患有中耳炎。
測量方法:
同樣的體溫計,分別測量雙側耳溫,如果相差0.5℃以上,應該考慮溫度偏高側出現中耳炎,溫度高的一側往往就是感染側。
懷疑寶寶中耳炎,建議到兒童耳鼻喉科進行檢查。
兒童最常見的中耳炎主要分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往往是由寶寶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急性發作引起的。
主要症狀為突發耳痛(小寶寶會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發熱等症狀,嚴重的化膿性中耳炎可出現鼓膜穿孔。
輕度急性中耳炎時,可以先觀察48-72小時,同時給與鎮痛、退熱等對症治療;
如果48-72小時後效果不佳,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
對於沒有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任何滴耳劑都不會有治療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
寶寶有時頸部淋巴結腫大,就有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了。
清除中耳積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
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狀;
過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噴劑等。
如何預防中耳炎?
感冒時鼻腔內分泌物增多時,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急性中耳炎。
鼻塞嚴重時,可使用鼻腔清洗器清洗,睡覺時將頭部墊高些。
2、注意餵奶姿勢
寶寶平躺著喝奶,或人工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使寶寶來不及吞嚥而嗆咳時,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中耳炎。
讓寶寶側躺或趴在大人腿上,叩擊背部,幫寶寶咳出奶液,如仍然無法解決,要儘快送醫。
3、溢奶或吐奶後記得檢查耳部
寶寶溢奶或是吐奶後,奶水容易順著面部流進耳朵,媽媽不能僅僅擦乾淨寶寶的嘴周,還應檢查寶寶的耳朵有沒有液體流入。
4、不要讓寶寶躺著哭
寶寶平躺著哭時,眼淚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裡,滋生細菌,導致耳朵發炎。
5、擤鼻涕不要用力過猛
寶寶鼻塞嚴重時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急性中耳炎。
6、洗頭洗澡時做好防護
為避免汙水流入耳道,在給寶寶洗澡、洗頭時,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
中耳炎是兒童中最流行的疾病之一
家長們一旦發現寶寶疑似得了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