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有一种人,外物控制不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27篇

读书杂谈之《庄子》

庄子:有一种人,外物控制不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庄子:只要改变认知的心态,人可以活出没有忧虑的状态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是否称心如意,是心的感受,是社会环境和自我认知的反射。庄子认为,只要改变认知的心态,人可以活出没有忧虑的状态。

其一,看到事物的本性,顺应天性,发挥特质。

庄子曰:“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长者不为有所馀,短者不为不足。”

庄子认为,天下万事万物,包括人,都有其纯正的本性,为正正。本性的东西,长的不算有余,短的也不算不足。

比如,鸭子的脚,天生就是短的,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就会造成它痛苦;鹤的脚虽然很长,但是给它截去一段就会带来悲哀。

本性是什么样,就让它什么样。本来是长的,就不要截短它;本来是短的,就不要续长它,这样任其自然长短,就不会有忧虑。

人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外貌,身材,性格特点,都有自己的特质,保持天性的一面,人才活得舒适。长成那个样子,是你的特点,本来不好也不坏,全看你自己怎么想。

顺应天性,发挥特质。性格安静的人,更适合做一些独处的工作;性格外向的人,更适合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性格不受约束的人,更适合自由职业……

人有千面,保持本来的样子,就是最佳的状态。

可是,现在社会的价值观,让人追逐外面的东西,而忘记自己的本性。让人追随网红脸,追随明星,改变自己,去符合潮流审美的标准。为了这种主流的美,人们每天花很多时间、心思和金钱,在外表功夫上,看起来很光鲜亮丽,其实内心依然没有安全感。

庄子的哲学是,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天生是什么样,就接受这个样子,天下之大美,即是每样东西,都成为原来的样子。如果树不是树,花不是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就是混乱,忧虑从中生。

其二,因材而用,不因外物而丧失本性。

庄子曰:“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

天下之物都各有其自然本性。所谓自然本性,曲的不用钩,直的不用准绳,圆的不用圆规,方的不用矩尺。

如果能因材而用,顺应本性,那么就不需要外力的推进。人如果能保持本性,就不会丧失本心,也不用那么使劲地折腾,劳财伤命。

其三,自知的人,不惑,不被物所控。

有一种人,外物控制不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庄子说,“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小的迷惑,会使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大的迷惑,会使人丧失真常之性。

人贵有自知之明。身在物欲中,享用它,却不受它束缚,做到这样的人,就是明智的,为不惑。

人人都在努力,心态上却不同。洒脱的人,有钱就用多点,没钱就用少点。而很多人,面对金钱,物质,和外在的声色,压力,而迷失了自己,这样的人就会感到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因为受累于外物,得不到解脱。

每天解读一篇经典,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关注,和我一起坚持读书、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还原创,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