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举荐荀彧升官担任三公,荀彧:我当三公,你当什么?

曹操要让荀彧做三公的事,记录在裴注《三国志·荀彧传》中,裴松之引用荀彧别传的材料,提到了这件事,时间是在平定河北之后,论功行赏,曹操认为荀彧功高,在两个关键时刻献计,为平定河北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所以应该加封,先是把荀彧的食邑从一千户增加量千户,接着提出了要让荀彧做三公的意见。荀彧不同意,坚决表示拒绝,推辞了十多次,才拒绝了。

太祖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

先来看曹操的职务。在奉迎汉献帝到许都之前,曹操的职务为镇东将军。曹操到洛阳之后,驱逐了韩暹,控制了汉献帝的朝廷,曹操的职务增加了假节钺、录尚书事两项。车架到许都之后,曹操被拜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河北的袁绍也被拜为太尉。大将军班在三公之上,所以袁绍不肯接受。于是曹操固辞,改为袁绍为大将军,曹操的职务则改为司空、行车骑将军。

在曹操控制汉献帝的时候,三公分别为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大司马为张杨。曹操控制汉献帝是在建安元年八月,到九月,太尉杨彪和司空张喜就被罢免了。十一月,曹操就担任了司空、行车骑将军。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二年三月,袁绍担任了大将军。建安三年四月,张杨被杀之后,没有再任命大司马。太尉也一直空置,没有再任命。三公中实际上只剩下了司徒赵温和司空曹操。

到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司徒赵温也被罢免,三公中只剩下了曹操一个人,大司马、大将军也没有了。这时的曹操已经完全平定了河北,消灭了袁绍的势力,整个北方都已经平定,正在准备南征荆州刘表。到这年六月,曹操改了汉朝的官职,废除了三公,改为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己担任丞相,原来的光禄勋郗虑担任御史大夫。

再来看荀彧本身的职务。荀彧投奔曹操时,曹操的职务为奋武将军、东郡太守,所以曹操让荀彧担任了司马。之后,荀彧跟随曹操出征的时候就担任司马,或者曹操出征的时候他居中留守。曹操奉迎汉献帝到洛阳时,为了加强对汉献帝朝廷的控制,杀死了汉献帝身边的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人。汉献帝到许都之后,曹操推荐荀彧担任了侍中、守尚书令。

东汉时候对官制进行了改革,虽然也有三公,也就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但经常设置大将军、大司马,统领外朝官,内廷则是尚书令统领,三公如果没有录尚书事的名义,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实权的。名义上,尚书令是内朝职务最高的官员,侍中为其副职。但荀彧担任侍中、守尚书令,并没有再任命尚书令,等于荀彧实际上是汉献帝身边内朝职务最高的官员。

比如曹操把汉献帝奉迎到许都之后,曹操自己的职务为司空、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统领内外军政,荀彧又是侍中、守尚书令,是内廷职务最高的官员。而名义上的丞相,也就是司徒赵温,因为没有录尚书事的权力,所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力。官制改革之后,曹操担任丞相,郗虑担任御史大夫,但郗虑和赵温一样,看上去地位崇高,并没有什么实权。荀彧死后,由荀攸继任尚书令,郗虑被罢免后,则由华歆继任。

曹操在平定袁绍之前,唯一愿意忍让的人其实就只是袁绍,所以他把大将军让给了袁绍,他自己只担任司空。到平定河北之后,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自然水涨船高,职务肯定是要晋升的,而且肯定是要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以做到名实相符。尤其是在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已经加官进爵之后,曹操的官爵必然要进一步提高。

在建安十三年正月罢免赵温之前,太尉也一直空缺,曹操也还没有升官,仍然是司空,如果要拜荀彧为三公,那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曹操担任大将军,改由荀彧担任司空,或者是罢免赵温,荀彧继任司徒。还有一个办法是,罢免赵温,曹操从司空转为司徒,荀彧则解体曹操,担任司空。但名义上司空与司徒是平级,而荀彧一直都是曹操的下属,所以也不太可能出现这个局面。

在这之前,汉献帝朝还出现过一个局面,就是董卓担任相国的时候,仍然设置三公,而且一直在不断调整,没有出现过空缺。但这时候的三公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权力,既不管民,也不管军,只是具名而已。曹操把汉献帝奉迎到许都之后,之所以还愿意谦让,只担任司空,就是因为当时袁绍的势力在他之上,他在群雄之中并没有形成绝对优势。而在袁绍被消灭之后,曹操已经具备了绝对优势,自然无须谦让。所以,如果再调整,有可能的安排就是曹操担任相国,同时并设三公。

从这个角度看,曹操要让荀彧担任三公,实际上是在为官制调整做准备,荀彧作为他的萧何,如果同意出任三公,那么必然的局面就是要出现一个凌驾于三公之上的职务,由曹操来担任。而这时候曹操已经自领冀州牧,后来曹操的爵位进封为魏公,魏郡正是在冀州境内。那么这就意味着,如果荀彧同意,曹操可能会这时候就进封为魏公,而不能等到五年后的建安十八年。

所以,荀彧这时候拒绝出任三公,表面上是他谦逊,但实际上也是在和曹操进行政治博弈,委婉的表达反对曹操过早暴露篡汉的野心。表明曹操此时野心膨胀的另外一件著名的事情则是建安十三年八月,他在南征荆州的路上,下令诛杀了时为太中大夫的孔融,并夷三族,这就是因为孔融一直反对曹操架空汉献帝,经常讽刺曹操,故意让曹操难堪。曹操一直都在忍让,但在这时候终于爆发了,不再继续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