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头还是要发?清兵入关,这座小城选择了后者,历经81天全部战死

崇祯是一位末代皇帝,但他对于明朝的灭亡却没有多少责任。当明朝交到他手中的时候,已经是举步维艰,崇祯做了他自己的努力,但奈何改变不了大势。当败局已定时,崇祯旁边只有一位太监,他痛哭流涕,上吊自杀,一代帝王就这样凄惨落幕。但崇祯是死了,明朝也亡了,不过天下百姓对于汉人的归属感却没有消失。

李自成失败之后,明朝仍旧没有彻底灭亡,在南方还有一个弘光政权存在,执政者是弘光帝。但弘光帝却连李自成都不如,他既无谋略,也无勇气,性格又胆小懦弱,全凭明朝故臣才得以维持下去。这样的政权自然无法长久,因此在1645年,弘光政权便被击溃,所部二十多万军马全部投降,自此明朝彻底灭亡。

在此之后,清朝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因此他们进行改革,这其中就有剃发令。清政府规定,所有人都要剃发留辫。清朝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很简单:从生活习惯上改变汉人的习俗,从而彻底同化甚至消灭汉族文化。但清政府没有想到,这个法令却在全国遭到了极大的抵制,甚至导致各地大规模起义。

清朝要求剃发易俗却触怒了许多汉人,因为这相当于让他们背叛先祖。因此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有人抵制剃发令,坚决不剃发。针对这种情况,清政府迅速派遣官员士兵来到各地巡查镇压,逼迫汉族人剃发易俗。

而方亨就是一位这样的官员,他来到江阴后便准备宣读法令。方亨只带了四个满族士兵,但他却丝毫不惧,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大清的官员,谁敢不听自己的?因此方亨刚到江阴便下令让全城的百姓都集合起来,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剃发令。

然而方亨还没有读完,便有人问道:“若我不剃发又怎样?”方亨冷笑道:“留发不留头!”他以为当他说完这句话后百姓们会惶恐不已,但他却没有想到江阴的百姓们竟然非常愤怒,大声怒道:“那这头不要也罢!”方亨见势不妙迅速找了个机会逃跑,并将此事上报给朝廷。

朝廷一听此事顿时震怒,派出王爷率领大军攻打江阴。但在此之前,江阴百姓早已决定起义,他们拥护阎应元为城主,在阎应元的主持下,江阴进行全城搜查,将所有的满族奸细全部找了出来,并修筑城墙,准备作战。

因此当清军到来之时,他们面对的是坚固而众志成城的江阴城。然而在清军看来,明朝都被他们灭了,小小的江阴又算得了什么,因此他们立刻开始进攻。可是清军却没有想到江阴的百姓竟然拼死抵抗,清军伤亡巨大都没有攻下江阴,因此清军派人向城中递交劝降书。

令清军激动的是,江阴竟真的同意了,为了表示诚意,他们还派出城中德高望重的老者带着银子来到清军大营进行投降。清军王爷亲自出来迎接,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些老者身上带着的竟然是炸药,他们进入大营后引爆炸药,炸死了几位王爷和许多清军。

得知这个情况后朝政更加愤怒,他们派出更多更强大的军队对江阴这个小城进行猛攻。江阴城内只有十万人,但外面的清军却有数十万之多,这样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江阴仍旧坚守了八十一天,最终粮草殆尽,男丁几乎全部死绝,江阴终究城破。

阎应元声泪俱下,提刀刺胸投湖而死,以明决心。城破之后,江阴城内的所有百姓仍旧没有投降,他们或与清军同归于尽,或自尽而死,满城尽是尸首。最终全城九万多名百姓竟全部死绝,没有一人投降,而为了攻打江阴,清军也伤亡近十万人,就连王爷都死了几位。

江阴是一个小城,但他们却以自己的决心和意志与清军作战,打出了汉人的威风,捍卫了汉人的尊严,他们是英勇而伟大的,他们值得后人纪念。

参考文献:

韩菼.江阴城守纪:台湾文献丛刊,清代:62页

《满清入关与“剃发令”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