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康熙能称得上“千古一帝”吗?为什么?

超哥1157007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后人将康熙誉为“千古一帝”,其中缘由是什么?

智擒鳌拜

玄烨八岁时,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病逝,临终前接受了汤若望的建议,因为玄烨得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为继承人。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四人共同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在四人中,逐渐专擅实权的是鳌拜。他平时已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果然,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骄横和专权的野心。首先便跟苏克萨哈不相容。康熙六年(1667)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晋升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当时,康熙帝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布库”之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觐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康熙逐渐实操朝政大权,巩固了局面。

削平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要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七月,吴三桂假装请旨撤藩,康熙帝同意。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率兵造反。

康熙帝的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以此来分化敌军,削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

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军至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安亲王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

康熙十五年(1676),陕西王辅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军进攻下,先后投降。广东的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投降。陕、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定。

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吴三桂死后,其部将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驱逐沙俄

沙俄在清军入关后就一直骚扰清朝的边境,还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大片领土。在康熙二十年,清朝向沙俄发出警告,让他们撤离清朝领土。但是沙俄根本不理会,最后清朝被迫反击,对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最终清朝成功驱逐沙俄,收复了领土雅萨克。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了中国历史上对外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在东北的边境,意义巨大。

除此之外康熙帝还收复了台湾,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的经济文化发展。亲自西征漠北,将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了清朝版图。

康熙在军事上面有卓越的成就,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西征漠北开拓疆土等军事中足以体现他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也有人说他到了晚年大兴文字狱,窒塞民智。比如康熙五十一年著名的“南山集案”。《南山集》为康熙年间翰林戴名世所著,其中引用了别人作品中的南明永历年号,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后处以凌迟,涉案人数达300余。文字狱给人民的思想自由和文化创新以致命一击,直接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康熙的继任者也继承了他的治国策略,在有些手段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纪”。乾隆年间来访的马戛尔尼这样描述:“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过去150年里”这个时间段是包括康熙时期的。

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英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千古一帝”的说法,还有待商榷,至少跟同时期的俄国彼得大帝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


邓海春


康熙能不能称得上千古一帝,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好像没听说过,只记得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康熙快死的时候,他的一个老臣说过康熙是千古一帝,但那是不可信的,并没有见过其他的历史记载。

我认为千古一帝泛指中国历史上作出过突出历史贡献的杰出帝王,应有独特的建树,这种独特的建树是建立在制度、思想、文化的开创性发展之上的。当然千古一帝的“一”并不仅仅是唯一,或许是一类,一群。

真正的“千古一帝”这个称号是明朝思想家李贽送给秦始皇的,因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完成了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能称为千古一帝的还有汉武帝,汉武帝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其影响深远,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文字都可以说成是汉语、汉字。

唐太宗李世民也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唐太宗开创了大唐盛世,其当时的综合国力堪称世界第一,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鼎盛时期,外国人都把中国人尊称为唐人,现在国外还有许多的唐人街。

康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他一生励精图治,在守成中创业,在创业中守成,对于清朝皇帝来说,他的贡献与作为是无语能比的。但比起秦皇汉武及唐太宗的伟绩来说有些微不足道,后世所谓的康乾盛世的背后藴藏着中华民族无可比拟的耻辱。

因此说要把康熙称为千古一帝有点勉为其难。

康熙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才能确实是雄才大略,除鳌拜、平三番、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抵抗沙俄入侵、积极发展农业等等,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时期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他却只看到大清帝国表面的繁华,对世界局势缺乏清醒的判断,以至于中国与工业革命擦肩而过,造成了中国社会不知不觉的落后。

康熙一直意淫自己是天朝大国,其他国家都是蛮夷,天国要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蛮夷的所谓先进技术只是奇技淫巧、玩物丧志罢了,康熙的自大、缺乏远瞻与创新意识最终导致天朝大国遭到工业革命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的侵吞蚕食,康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此说秦始皇是千古第一帝,康熙是千古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遗产君


为何只有清朝的康熙大帝才配得上千古一帝

如果清朝不入关的话,那么沙俄南下的势头就不会被阻挡,而沙俄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方面。俄国人是天生的强盗,骨子里就改变不了强盗的劣等基因。欧美列强虽然也是强盗,但是也是好歹盗亦有道,也会对殖民地进行改造,对原住民也采用西方式的教育,即便是上述行为失败,也会给原住民留下保留地。而俄国人从来都是明目张胆的掠夺,对于敢于反抗他们的民族都会使用肉体灭绝。如果大清不入关,那么东北、蒙古和新疆就会被俄国吞并,而以俄国人对土地的野心使得他们也会染指华北。而对于已经在东南亚建立起比较稳固的据点的洋人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坐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被俄国独吞,肯定会掺和进来分一杯羹,而那个时候,不管内地是什么样的政权,都会在列强的联合攻击下被划分为殖民地,那么今天就不会有中国的存在,而是一个个说着英语、法语、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的小国或者是洋人的海外领地,中国就彻底亡国灭种啦。 而大清入关后,先后吞并了台湾,打下了黑龙江流域、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台湾等大量的土地,并有效的整合本土与边疆,为中国留下了极大的战略转圜空间。同时,争夺黑龙江流域以及吞并蒙古、新疆又有效的阻挡了沙俄的南下,使其南下得以推迟。也正是因为中国的体量足够大,可以有效的引入外部势力进行平衡,使得洋人只能玩以点带面,即控制一部分港口或者地区成为贸易的桥头堡,也正因如此中国才能在1840年以后确保自身的独立性。 所以,大清入关成功,不仅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之大幸。

按照真实客观的贡献和功绩排名

千古一帝

第一位

康熙大帝,我们今天坐拥着960万领土,清朝功不可没,没有清朝的衣钵,解放军无法进军,连独立的外蒙都不敢进军,更不用说苏联了。毛主席和周恩来不只一次说过,没有大清就没有今天中国辽阔的国土,我们只有两种选择(重回五代十国和被西方国家殖民),咱们今天拥有的版图是当年康熙大帝奠定了的。新疆,吉林,西藏,辽宁,南海,海南岛,云南,台湾,黑龙江,青海,蒙古,广西等等都是清朝打下来的,新中国拿着(溥仪的退位诏书)强调中国政府是唯一一个合法继承大清的国家,所以这些地方现在国际上按照法力上归中国!!!咱们继承了大清1150万的土地,四个多亿的人口。

第二位

我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在他的征途下,中国才是第一次问鼎世界,面积基本达到顶峰1200万左右,虽然只支撑了22年,但毕竟占有过,李世民虽是鲜卑族(东北人的分支),但一直在西部立都。

第三位

我认为是成吉思汗。虽然现在我们有很多人认为成吉思汗不属于中国,因为外蒙已经独立这已然成为事实,但是不可否认成吉思汗曾经是(大清帝国前身,前金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而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着我们征服世界,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第四位

我认为是秦始皇,虽然他除了统一的思想和修建长城,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但是就冲他的秦始皇陵,长城能为我们中国人进入世界八大奇迹,秦始皇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虽然秦朝2世就亡国,国土区区340万,但我们也改变不了他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实。

第五位

汉武帝,虽然汉武帝在做了很多错事,但是他对敌的气魄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ID笑似花解语


康熙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首先,康熙皇帝的一大功绩就是除鳌拜。说起来鳌拜,那是跟随多尔衮、顺治皇帝一起杀入关内的功臣。由于鳌拜功夫了得,天生神力且英勇无敌,被顺治帝称为“满清第一勇士”。在顺治帝要走,爱新觉罗.玄烨六岁登基之时,鳌拜有被封为四大辅臣之一,位高权重。 鳌拜 但是,处于庙堂之高的鳌拜,由于位高权重,渐渐的飞扬跋扈起来。不仅明目张胆的卖官鬻爵、烂杀异己,而且欺负玄烨年幼,这是康熙帝最不能容忍的。终于,鳌拜在班布尔善的挑唆下造反,被康熙帝除掉。



其次,就是削三番。所谓的三番,就是在清朝入关的时候明朝的蕃王。只是后来暂时投降了清庭。但是三番包括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尚可喜还有耿精忠,这三个从来都是天亮时对康熙俯首称臣,晚上反过来就开始招兵买马,终于成了康熙的皇帝的心腹大患。后来终于起兵造反,幸亏康熙帝启用了周培公,并带出了一批虎狼之师,灭了三番。


灭了三番,就开始打台湾了。康熙使用了由周培公推荐的姚启圣。而姚启圣也策反了台湾水军将军施琅,打下了台湾。

而当康熙为台湾忙的不可开交、无暇西顾之时,葛尔丹给康熙出了大难题,逼得康熙把自己最心爱的蓝齐格格下嫁与她。这也是康熙恨他入骨,并御驾亲征葛尔丹的原因。 草原狼葛尔丹 总结康熙一生的功绩,不仅基本上稳定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地位,而且为皇帝人民百姓开启了一个久违的康雍乾盛世。



所以,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是没毛病的。


谈古论今时


对于康熙能否称作千古一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

但康熙绝对算得上我国古代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其在位六十一年,功绩卓著!幼年除掉了权臣鳌拜,大权在握,而后裁撤三番,剿灭吴三桂叛乱,御驾亲征漠北蒙古葛尔丹部,致使其身首异处,平定西北战乱,与蒙古各王公贵族和亲,使大清北边再无战事,对沙俄用兵,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堪定了大清北边界线!用兵东南收复台湾,确保了祖国疆域的完整!

其在位追崇儒家思想,重用汉臣,文治武功样样突出,并提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减轻了人民负担。一生励精图治,国家慢慢从明末清初的战乱中恢复了过来,实为中兴之主!

然而方言全世界,此时的西方正在大的酝酿变革,而身为对西学颇有建树的康熙帝却没有让他的子民接受西学洗礼,为以后西方强盛后的入侵埋下了隐患!这也是康熙一生最大的污点!以上拙见,各位读者朋友没,你怎么看?





洛水商山


清朝实亡于康熙,康熙虽然平三藩收台湾灭准噶尔,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他做了几件事为清朝灭亡埋下隐患,若不是洋作物(马铃薯和玉米)的大面积推广勉强养活百姓不至于爆发新型的农民起义,清朝恐怕就要四世而亡了!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件事:第一为打仗纵容吏治腐败贪污,第二为战争卖官鬻爵亡国之兆,第三九子夺嫡造成朋党之争,臣不为国朋党倾轧。此三件事件件放在其他王朝都是亡国之命。清朝只是命好,有洋粮食大面积推广,救了清朝罢了!


用户54240153529


相对于中国各代帝王来说,完全可以,其平三藩、收台湾、定北疆,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功劳完全不亚于秦皇汉武;但是事情还是要一分为二,现在的人不宜总与古人比,要放在世界的大环境里面,与康熙同时代的有法国的路易十四、俄国的彼得大帝,与二人相比,康熙帝就是没把西方先进的科技引入中国,使中国错过了复兴的机遇。康熙去世40多年后,英国就开始了工业革命,中国开始彻底落后于西方。


风生海外


如果说千古一帝是秦始皇,那我举双手赞成,因为秦始皇所:做的事,在今天尚有参考意例如统一度量衡就好,还对世界上的公制单位尚未统一,而早在二千多年前秦始却做到了。


老豆224876384


他儿子最多,所以叫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