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的悲哀:我必须倾尽全力,才能抵达别人的起点

《红楼梦》发展到后面的章节,贾府势弱,探听到朝廷急需一位公主或郡主和亲,来维护边疆几十年的和平,经过私下的多番筹谋之后,成功吸引南安太妃将目光看向了宁国府。

南安太妃来访,贾母选择了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和薛宝琴前去见客,沉吟一番后又对王熙凤说:“再只叫你三妹妹来陪着罢。”由此可见,这五位姑娘都是和亲的备选之人。只是,史林薛四位姑娘的优势和待遇与生俱来,而探春三姑娘作为庶出的女儿,私底下不知道要奋斗多久,才能得到贾母这一句模棱两可的认同。

一、庶出身份,低人一等

大观园的姐妹们之中,只有迎春和探春两个是庶出的女儿,天生就比别的姐妹们地位卑下。如果说贾宝玉是全府上下的命根子,探春就是那迎风摇曳的小草,只能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自生自灭。


探春的身份,注定了她说话做事都必须要谨言慎行,如果不想如迎春一般唯唯诺诺,就只能自己争前途。与黛玉初见,是她热情的挽着黛玉的手,是她第一时间看出宝玉不对劲,赶忙上前制止宝玉。

第四十六回,贾赦想要贾母身边的鸳鸯做小妾,贾母大怒,正好王夫人在身边,老太太迁怒对着她劈头盖脸一通臭骂。作为亲儿媳的李纨见情况不对,连忙将姐妹们都带出门去。而探春却是个有心人,她在屏风外听了会儿就进来救场了,赔笑着向贾母说道:“这件事儿与我们太太有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做大伯的要收屋里人,小婶子如何能知道?就算是知道,也要推说不知道。”


一句话就说得贾母转怒为喜,王夫人也是感动莫名,旁边懵懂的贾宝玉也是一脸敬佩喜欢的看着她,且不说贾母和王夫人为人,只说这会儿探春的作为,该是怎样的恰如其分。探春通过自己的言行,能力和勇气向王夫人和贾母证明,她是一个有能力、有勇气、有决断、正当用的女孩子。

就算如此,王夫人面上也是淡淡的,更别提心里怎么想了。对王夫人来说,庶女只有能给家族、给嫡母带来利益,才能物尽其用。所以对这个名义上的闺女,王夫人从来也不会嘘寒问暖,疼惜抚爱。

二、姨娘兄弟,频扯后腿

探春的生母是赵姨娘,一个颜色极盛却又顶顶糊涂的女人。虽然赵姨娘素来以半个主子自居,但在芳官等丫鬟眼中,她却是“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贾母不高兴了,对着赵姨娘兜头就是啐;王夫人自诩嫡妻,对赵姨娘视而不见;凤姐儿对赵姨娘也是三天两头的当面数落呵斥,完全不忌讳当着探春和贾环的面。自尊自强如探春,心情怎么会好?更讽刺的是,这些都是赵姨娘自己招惹的。

在封建社会的滕妾制度中,庶母和公子小姐之间,是可以名正言顺切割开来的。妾室虽然算得上是半个主子,但妾室所生之子都要归在嫡妻的名下,是正正当当的主子。所以后来探春才义正言辞的说她的母亲是王夫人,她的舅父是九省检点王子腾。

至于赵姨娘和赵国基等血缘亲戚,不过是奴才而已。赵姨娘威胁探春要拉扯自己和兄弟时,探春才冷酷傲然的说:谁家的姑娘们见着拉扯奴才的来了?虽然律法上如此,情理上终究不容,所以赵姨娘才会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寻出由头来,闹腾一阵子,生怕别人不知道她的身份。

三、群芳争艳,才色不显

在贾府四姐妹中,有光芒四射、才华横溢的嫡出大姐姐在前,探春无论是身份还是才情,都不够看,只能勉强在云英未嫁的三春之中乍露头角,赢得一丝关注;


府里来了林姐姐,宝姐姐,这两位文采风流乃群芳之首,探春之前得到的一丝成就,在两位表姐面前就更没有发挥的余地了;

后来,史家大姑娘湘云,薛家堂小姐宝琴也在大观园小住,探春虽然是海棠诗社的名誉社长,实际上在写诗作词方面,远不及多位表亲;


虽然遗传了赵姨娘的好样貌,但在满园子莺莺燕燕的映衬之下,她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炫耀的特色。

王熙凤病重,剩下的不是不堪其用,就是身份不够。唯有杀伐果断又识文断字的探春,挺身而出临危受命,让摇摇欲坠的贾府家业又一次恢复生机。只她毕竟是弱质女流,一个人难以挽回贾府颓势,只能以身相殉,远嫁他乡。


四、坚韧心性,百折不挠

第七十四回,王熙凤抄检大观园,园子里众姐妹什么反应都有,唯有探春的反应最为强烈,隔着书页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深入骨髓的失望!

她沉痛地说:“你们先别忙,自然有连你们一起抄的日子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如今自己家里好好的也抄家,果然今日真的抄家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满脸。

作为一个聪明敏锐的官家小姐,探春不能自抑的眼泪,是因为她已经可以预见那即将到来的汹涌波涛。她自小经历过那么多的起起落落,见到过人世间各种各样的面孔,她曾经那么的希望得到贾府众人的关注,那么希望能够接触到贾府的最高权力层,那么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蒸蒸日上,可惜不能够了!

在远去的船上,她的眼睛一直盯着那个血肉相连的女人,以前种种的争执矛盾,怨愤不甘,都随着滚滚波涛消逝殆尽。即使明白自己的命运又能如何?她只能不自主的沿着家族规划好的路,去面对那未知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