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治理蜀汉怎么样?

菜头会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三国志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穷兵黩武,导致蜀汉“民有菜色”,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益州百姓为何纷纷怀念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并非穷兵黩武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次数及其频繁,有说“六出祁山”,有说“七出祁山”,总之似乎每年都在用兵,出兵次数十分频繁,多次因为粮草不是退兵,简直是徒劳无功,虚耗国力,诸葛亮北伐其实并不是穷兵黩武,而是稳扎稳打,准备充分的北伐,穷兵黩武,意为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然而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并没有随意使用武力,而是非常谨慎的,自卫反击战更是保家卫国的一战,北伐是“奉召讨贼”,为了兴复汉室,谈不上侵略。

北伐的实际表现并不差

公元223年,刘备就已经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让刘禅认诸葛亮做相父。

公元225年,诸葛亮就已经平定了南中叛乱,稳定了蜀汉后方。

可是直到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才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这次北伐派遣赵云作为疑兵,进军斜谷扬言要攻打郿县,成功吸引魏国大将军曹真,之后主力出祁山,夺取魏国三郡。但是因为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撤退。这次北伐诸葛亮虽然失败了,但是仅仅损失了马谡的先头部队,诸葛亮的主力及时撤退,而且带走了三郡一部分人口,收降了姜维,且街亭之败损失的国力在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之下很快恢复,史称“民忘其败”。

同年,东吴周鲂断发赚曹休,大都督陆逊在石亭大破曹休,魏国朝廷为了报石亭之仇,大举增并东线,这年冬天,诸葛亮出兵进攻陈仓,但是匪夷所思的是,诸葛亮这次进攻只带了很少的粮草,并且兵力也没有带全,曹真刚刚回来支援陈仓,诸葛亮就撤退了。曹真派遣王双追击诸葛亮,被诸葛亮打败斩杀,从这儿可以看出,诸葛亮这次北伐只是为了减轻东吴压力,吸引魏军主力,而并非为了夺取城池,实际上曹真的大军已经到达东线准备进攻东吴,因为诸葛亮的出击陈仓,不得不班师回援陈仓。所以当诸葛亮目的达到,就直接撤退了。

几乎在诸葛亮撤退的同时,即229年春,陈式夺取武都郡、阴平郡。郭淮准备救援二郡,却在建威被诸葛亮击退,二郡从此划入蜀汉版图,也就是说,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应该可以算是同一次北伐,诸葛亮主要目的是减轻东吴压力,顺便夺取二郡,显然这个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

再之后是230年秋的自卫反击战,这是魏国大将军曹真主动出兵入侵蜀汉,诸葛亮的反击作战,更不能算是穷兵黩武,而且这次自卫反击战是以诸葛亮胜利结束,夏侯霸受挫于兴势,魏延深入羌中,在阳溪大败郭淮。天降大雨,连绵不绝,曹真受召班师。

直到第三次北伐2年以后,即公元231年,诸葛亮才发动第四次北伐,对手已经从曹真变成了司马懿。

上邽之战,诸葛亮打败郭淮,夺取陇西小麦。

卤城之战,诸葛亮打败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但是之后李严运输粮草不力,北伐军粮草不继,诸葛亮被迫撤退,但是撤退途中在木门道设伏射杀了魏国名将张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诸葛亮唯一一次因为粮尽退兵的。

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为了防止出现第四次北伐一样的粮草问题,准备了整整三年,同时设计出了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又联络了东吴协同出兵,诸葛亮又在渭滨屯田,做好与司马懿打持久战的准备。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了一百多天,直到诸葛亮病逝军中,司马懿追击撤退的蜀汉军队,却被姜维用计吓退。

民有菜色并非诸葛亮时期

现在很多网文说诸葛亮北伐时期“民有菜色”,的确,正史记载民有菜色是有的。但是三国志记载的蜀汉民有菜色是蜀汉后期,那时候诸葛亮早就病逝多年了。明明不是诸葛亮时期的描述,为什么偏偏要说成诸葛亮时期呢?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即使在北伐时期,得益于他出色的治国才能,蜀汉的经济能力依然强大,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诸葛亮时期:“国以富饶”,算无遗策的贾诩称赞诸葛亮说:“诸葛亮善治国”。而据晋书等史书记载,同时期魏国经济濒临奔溃,民有菜色甚至最早是描述魏国百姓的,如果不是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北伐戛然而止,蜀汉还真的能够打崩魏国。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诸葛亮真的穷兵黩武,他们的生活真的民有菜色,有必要那么怀念诸葛亮么?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晋书》

《资治通鉴》


亭殿阁


诸葛亮的治蜀治绩,几乎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数千年历史,治国施政的最高水准,在后世一千八百多年里,被无数名士贤臣推崇,并随着时间推移,历史地位更隆高得无以复加。

诸葛亮治国的方略,便是“明法”和“正身”,他制定蜀科,严格法度,赏罚必信,开诚布公,虚心纳谏,奖励直言,如董和曾因某事连续和他争论十次,诸葛亮不以为忤,反而公开嘉奖,大加鼓励。

蜀军第一次北伐,因马谡自作聪明,违背诸葛亮的命令,导致街亭之战失利。诸葛亮战后自贬三级为右将军,更向全天下通告自己用人不当的错失,(【布所失于天下】)更要求同僚们尽可能批评自己的过失【(勤攻吾之缺)】,经过数年整训,终于练出一只令魏军只敢坚壁固守,不敢与之野战的强兵,克复武都、阴平两郡,名正言顺复职。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作为一个封建政权的执政者,诸葛亮真正身体力行做到了廉洁自守,不蓄私产,大公无私,以国为家。

刘备夺取益州时,曾赏赐诸葛亮、关羽、张飞每人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铜钱五千万。诸葛亮却将这些丰厚赏赐尽数充公府库,他从出草庐起,出仕二十余年,执政十余载,一生宦囊所积,只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勉强供一家温饱。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这一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为国为民,不图私我,他的施政自然为世人人信服,哪怕施以严刑峻法,也让举国百万官民乐于接受。大小官吏同样不敢轻越雷池,起贪墨之心,极大提高了政权的组织和行政效率。

对比后世许多权臣,虽然也见识高远,试图革除制度弊病,但因为自身难以克制私欲,立身不正,生活奢靡,因此他们的变革措施便被同僚和世人认为是假公济私,打击异己,难以达到良好初衷,甚至适得其反,不免人亡政息如张居正,误国害民如贾似道。

诸葛亮又安抚百姓、鼓励生产,兴修水利,劝农课桑,在他的执政期,蜀地织锦远销中原和外域,给蜀汉国家带来大量收入。他主持修建的山河堰堤历时一千八百余年,迄今完好,仍在造福当地百姓。

诸葛亮又亲率大军,深入险峻丛林,克服烟瘴侵袭,“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令南中百姓从此真正接受蜀汉统治,当地的人员兵力、耕牛战马、金银矿产、犀角皮革,都源源不断地充作蜀军军资,使蜀国获得了一个稳定而资源丰富的大后方。(【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是费用不乏】)

因此,蜀汉虽然连年北伐,屡屡用兵,律法森严,然而生产力水平却极大提高,百万百姓养兵十万而毫无怨言。朝堂上下共同为了“兴复中原,还于旧都”的理想而齐心协力。

凭借卓越当世的个人能力、鞠躬尽瘁的工作热情、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诸葛亮燃尽生命中所有能量,不止是为蜀汉江山续命整整四十年,他的许多举措遗泽后世千百年。

史书《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汉官员,他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因街亭兵败被诸葛亮判削发之刑,然而陈寿笔下的诸葛亮治蜀,却是: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抬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五丈原噩耗传出,刘禅以天子之尊,换上白色丧服,无数百姓痛哭流涕,自发在街郊巷尾祭祀。

那些被诸葛亮收服的蛮夷部众,同样在野林荒郊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纪念这位中原汉人的圣贤。

哪怕是与诸葛亮为政敌的的李严、对诸葛亮有非议的廖立,他们在自己流放之地,一听说诸葛亮的死讯,便痛哭流涕,彻底绝望而死。因为他们皆知道,唯有诸葛亮才有足够的心胸和气魄来赦免他们。诸葛亮一死,便彻底断绝了他们重新回到政治舞台的希望。

百年之后,东晋大司马桓温挥军西征,入据蜀中后,特意寻访到曾见过诸葛亮的小吏,时年已百余岁。桓温问「诸葛丞相可与当今何人相比?」小吏云:「诸葛丞相在时,尚且感受不到他的伟大,自诸葛公逝后,一百年来,世人无人能比」一生倨傲自得的桓温,为之叹服。

【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辅佐唐宪宗削平不服藩镇,实现“元和中兴”的唐朝名相裴度,在成都武侯祠外,亲笔撰写《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认为史上诸多贤臣良相,能兼具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者,唯诸葛亮也。并赞颂诸葛亮施政「法加于人也,虽死徙而无怨;德及于人也,虽奕叶而见思」,可与伊尹、周公、管仲、萧何、张良等历代先贤齐名并肩,流芳青史。

篇末更以「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知公德音」,寄遥思于千古,写尽了诸葛亮治蜀之功,是如何声越千年,万古流芳。


狐狸晨曦


诸葛亮治理蜀汉,应该说治理的很好。

但是治理的很好,不代表蜀汉老百姓日子就过得好,事实上诸葛亮治理蜀汉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压榨蜀汉的战争潜力,用于对曹魏的战争中去,所以蜀汉老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因为诸葛亮治理蜀汉治理的好而有提高,相反,正是因为诸葛亮治理的很好,蜀汉老百姓日子很不好过,农民起义或者说民变、军事叛乱多次发生。

从刘备定成都至刘禅投降这五十年间蜀汉境内共有十一次叛乱,期间四次发生在用兵规模较大的第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期间。(民变的资料均可参见张泽咸和朱大渭所著的《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斩慕等五十余级,渠帅悉殄。寻其余类,旬日清泰。——《三国志蜀书张嶷传》”

“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馀口。”——《吕乂传》

这两段史料披露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

第一,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在蜀汉统治的核心区域(广汉距离成都38公里),竟然出现了劫掠吏民、钞盗军资的大股山贼。

第二,诸葛亮在世时,蜀汉各州郡已经不能很好完成诸葛亮下达的征兵任务;蜀汉各州征兵过程中都有士兵逃亡;诸葛亮死后,蜀汉军队出现大规模逃兵潮。

大家可以翻翻史书,军队士兵逃亡、州郡已经不能很好完成征兵任务、核心区域有大股盗贼,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什么时期。

再来看另一则史料:

三国志卷四三李恢传

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

按:同书谯周传,周在蜀汉末年上疏说:“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

谯周说“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南夷叛乱的原因之一就是南夷归附蜀汉以后赋税太重。

这三段史料可以让我们构成一个小小的逻辑链: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确实有穷兵黩武的嫌疑,就连南夷这样的边远地区赋税都收的很重,而且军队里逃亡人数不少,很多州郡都征不上兵了。

也因此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治理蜀汉的水平,就是他汲取蜀汉资源用来进行曹魏战争的水平,与蜀汉老百姓生活水平无关;甚至可以说,诸葛亮蜀汉质量的越好,蜀汉老百姓生活恐怕就越困难。


兰台


诸葛亮真正治理蜀地是在永安托孤,刘备死后。当时是面临什么情况呢?

三郡反,而且黄元太守造反,虽然被杨洪剿灭。人心浮动,东吴增兵白帝城。

内部反对声音很多,外部环境也很不好。

但是经过三年之后,东吴结成了联盟,三郡也平定了。更重要的是在平定南中叛乱的时候,积累了更多的资源。所以几年之后就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从益州疲弊,内忧外患到统一意志,北伐只过几年之久。

更重要的是,蜀汉的老百姓对诸葛亮的评价很高,因为诸葛亮的死后,蜀汉有什么好的利民政策一般都会说是诸葛瞻做的。这就是思念诸葛亮治蜀。

我写了20多篇文章关于诸葛亮的。有兴趣的可点击头像查看


知常容


我说说诸葛亮治理蜀国水利工程建设吧。

蜀汉时期,特别是诸葛亮执掌蜀国期间,较为重视农业生产,水利事业颇有发展。

粮食是革命的根本。

对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进行维修。

都江堰是秦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率领民众修建,西汉蜀郡太守文翁也曾加以整修,蜀汉时期,注重“务农殖谷”的诸葛亮当然也进行了相应的修缮。

《水经注》记载:“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在汉中兴修水利。刘备夺取汉中后,为了守住汉中要道,诸葛亮在汉中办屯田,修水利。汉水自西向东横贯汉中,支流非常多,给屯田供水提供了便利。

《水经注》记载:汉水又东,黄沙水左注之。水北出远山,山谷邃险,人迹罕交,溪曰五丈溪。水侧有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

蜀地方志也有很多诸葛亮修建和整治水利工程的记载,都证明了蜀汉时期水利事业的良好利用与发展。


小刀文史


治理得不好,魏吹都说了,诸葛亮穷兵黩武,虚耗国力,打压人才,比如魏延,吴懿。还有任人唯亲,比如马谡之流。那为啥魏国灭不了蜀国呢?因为魏国都是蠢货,连小学网友都看出来了,司马懿养寇,他们居然没看出来,什么狗屁贾诩,陈群,还有那个被吹得牛逼的曹操,曹睿,曹丕,他们连个小学毕业的网友都不如。贾诩我就不说他了,弱的一逼,还有脸嘲笑司马懿畏蜀如虎,呵呵,人家司马懿这种3流演技都看不穿,还好意思说自己算无遗漏。就贾诩这菜鸟没看出来就算了,可魏国居然没一个人看出来司马懿计斩张合,养寇自重,所以魏国都是猪,因为他们还不如小学生,最可怕是这种愚蠢还遗传了1000多年,现在终于被小学网友看出来了,真是不容易啊。


冰封三尺06


回答这个问题,先说一说中国有趣历史。

中国历史朝代如果在大治时,往往与圣君和贤相有很大关联。

而历史中,圣君和贤相比较稀缺,因此,中国历史中,所谓盛世只留下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等最好时段。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治理国家,可以肯定的说,是一个贤相。他那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精神为万世垂范。


史书上记载蜀汉社会当时情景:

民可休养生息,安其居,乐其业,上下和睦,百姓安乐。

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以至蜀汉仓实器利,路不拾遗,一个偏僻之地,成了富饶之国与诸葛亮尽职尽责分不开的。


古白羽


夜不闭户有两种可能,第一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共有。第一全国穷,都啥也没有。也可能都富,但是在封建社会富的不用锁门基本不可能,否则不用打仗魏和吴就亡了。很多时候是后人点缀的!诸葛大人没那么神,魏国也没那么坏,相反蜀国到时贫弱人口稀少了!


根号四2033357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诸葛亮对古代科技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历来以政治军事为重心,但诸葛亮对科技向来重视不够。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七擒孟获,但是连年来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国力被耗空,对百姓也造成了很大的苦难,虽然他治理的很好,但是老百姓日子不好过,自然也就发生了民变,甚至演变成了农民起义。


沐雨流枫


那诸葛亮传为啥会有“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的记载,那为啥陈寿说:“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 为啥会说:“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至于你说的山贼问题更是以偏概全,历史上哪个国家没山贼?而且蜀汉的整体情况是: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这一点是其他国家能够比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