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那些有趣的事儿(3)——烽火戏诸侯

三、烽火戏诸侯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即位了。

周幽王一即位,关中一带就发生了大地震,接着是连年的干旱,闹得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周幽王却不闻不问,继续依着自己的性子瞎胡闹。有个叫褒珦的大臣劝谏幽王,幽王就把褒珦关进了监狱。褒珦是褒国的族长,褒国人展开了积极的援救行动,把一个叫褒姒的美女进献给幽王,幽王一见,惊为天人,马上纳为妃,把褒珦给放了。

关于褒姒,还有一个富有神秘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早在夏朝末年,有一天,两条龙跑到王宫里交配,自称是褒国的先君。夏王吓坏了,赶紧占卜。占卜的结果是:把龙的精液收藏起来就大吉了。两条龙high完就飞走了,留下一大滩精液,夏王就让人把精液搜集起来,放在盒子里好好保存。夏商周三代,王室均以祭祀天地的大礼供奉它。周厉王末年,就是那位被赶到髭地的主,忍不住好奇,打开偷看。结果,龙精流了一地,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玄鼋)。这只黑色的大蜥蜴爬到王宫里去了,恰巧碰上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几十年后,在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宫女很害怕,就把婴儿丢弃到了城外。这个被丢弃的婴儿恰巧被一对卖桑木弓、箕草箭袋的逃亡夫妻发现了,便把她抱养了,并逃到了褒国。后来他们给这个小女孩取名叫褒姒。

卖桑弓箕箭的这对夫妻为什么要逃亡呢?原来这时在周朝的国都流传一首童谣:“月将升,日将暮,檿(yan,桑)弧箕服,几亡周国。”当时是周宣王在位,宣王听说了这件事,就命令把所有卖桑弓箕草箭袋的人都杀掉,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

褒姒不爱笑,但一笑百媚俱生。白居易形容杨贵妃“回头一笑百媚生”,唐朝有本书叫《琱玉集》,书上说,褒姒“一笑有百二十种媚”,比杨玉环还多二十种呢。幽王为了博得她的一笑,悬赏“千金”。这就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有个叫虢石父的大臣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虢石父善于阿谀奉承,帮助幽王干了不少坏事,幽王就让他做了上卿。为了让褒姒一笑,虢石父自然不遗余力。

在国都西边的骊山一带,为了防备西戎的入侵,修建了很多烽火台。如果敌人进犯,就燃起烽火,临近的诸侯要马上出兵救援。幽王就让士兵燃起烽火,带着自己的美人坐在高高的山头上观看。烽火燃起来了,满天的火光。邻近的诸侯以为西戎入侵,赶紧带领军队屁颠屁颠地赶来了。赶到后却没发现一个敌人,便问幽王怎么回事。幽王说:“诸位,辛苦了,这是一次军事演习,你们可以回去了!”诸侯们很不高兴地各自带兵回去了。褒姒见这么多战车兵卒跑来跑去瞎折腾,开怀大笑。于是幽王就狠劲折磨起了烽火台,如此几次,烽火烧得再大,诸侯们也不来了。

这件事实际上也反映了周王室的衰落:王室搞军事演习,诸侯敢不到场,在以前王室强大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你们想干什么?要造反吗?这可是要被征讨灭国的大罪。看你们演习的样子,战车有掉轮子的,有翻沟里的,有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的,还有这国的士兵跑到那国军阵里去的,这样乱哄哄的怎么打仗,还要再多演习几次。

幽王是这么想的,诸侯们可不这么想:你以为军队跑来跑去不花钱啊,你给掏军费啊,这花的可都是老子的血汗钱啊!老子不干了,你能把我怎么样?你还以为你是能号令诸侯的周王啊!诸侯不听话,幽王也没辙,国力衰退,王室已经没有能力征讨忤逆的诸侯了,诸侯们才敢这样放肆。

诸侯们放肆也就放肆了,西戎不来进犯也就没事了。西戎被周朝打了几百年,早就被打怕了,也不敢轻易炸刺,这次怎么这么大胆,倾巢来犯呢?这还要从周幽王说起。

周幽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娶了申侯的女儿为妻,生了一个子,名叫宜臼。幽王即位后,就立宜臼为太子。后来幽王又娶了褒姒,褒姒给幽王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想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有一回,幽王要宜臼到后花园来。宜臼到了后花园,幽王就让人把一头猛虎放了出来。老虎猛扑向宜臼,宜臼也算镇静,对着老虎大吼一声。老虎也吓了一跳,不敢往前扑了,宜臼得以安全离开。还有一会,幽王在宜臼饭里下毒,幸亏有人报信,宜臼又逃过一劫。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有一次,宜臼出去郊游,就乘机逃到申国舅舅家去了。申国在现在的南阳,山高皇帝远,幽王也拿他没办法,就废了王后和太子,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宜臼和申侯也没闲着,他们积极活动,发誓要拿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他们就与西戎串通一气,准备里应外合,干掉幽王。西戎一听能到周朝的国都里掳掠抢劫,二话不说,马上发大军进攻西周的都城。于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王城被破,幽王、褒姒和伯服都死在乱军中。

说实话,申侯和宜臼这事干得不地道:这是引狼入室啊。宜臼虽然出了口恶气,但国破家亡,昔日繁华的国都成了一片废墟。国都被蛮族攻破,君主和太子被杀,这还了得。幽王再无道,也是领导啊!于是,郑国、晋国、卫国,还有秦襄公率领的周朝卫戍部队联合把西戎从镐京赶跑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申、许、鲁等诸侯拥立宜臼为周王,是为平王。平王也受到了郑、秦、晋、卫等平定西戎之乱诸侯的拥戴。经历了这场大乱,王室的力量就更加衰微了,镐京残破,加上担心西戎再来侵略,平王便决定迁都洛阳。由此,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毕竟勾结异族来攻打自己的国都,杀灭自己的父亲、兄弟这事儿不光彩,也有人反对宜臼为王。虢国的虢公翰拥立宜臼的兄弟余臣为王,史称携王。周朝出现周二王并立的局面,这种局面后来还出现过。二王相持的好多年,后来,晋文侯杀掉携王,终结了二王并立局面。

诸侯们拥立宜臼为王,恐怕也没安什么好心。王室虽然衰微了,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领导,在名义上还是有权力发号施令的。宜臼做了亏心事,诸侯不仅不拿这说事,还继续拥立他为王,好处肯定小不了;另外,王室也就更不好随随便便干涉诸侯们的“内政”了。诸侯们的小算盘打得还是蛮精的,参加卫国战争的诸侯们都得到了丰厚的奖赏:卫侯被加封为卫武公;晋文侯被赏赐了一坛祭祀用的好酒、象征征讨权力的弓矢和四匹良马(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还写了一篇《文侯之命》的文章来表彰文侯的功绩,并承认了先前晋国在汾河流域侵占土地的合法性;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在镐京保卫战中英勇牺牲,郑武公即位,继续为周朝打拼,平王很感动,就加封郑武公为卿士,帮助平王打理朝政,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秦国得到的好处更丰厚。秦襄公原本是周王的卫戍部队司令,在卫国战争中作战英勇,并一路护送平王到洛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功劳不小,平王加封秦襄公为诸侯,把岐山、镐京的土地都分封给了秦国(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虽然是空头支票,但凭着这空头支票,秦国很快就扫平了西戎,兼并周边的一些小国,奠定了称霸的基础。

四、咸鱼者说

周朝的建立本就先天不足,在大肆分封诸侯之后,并没有在诸侯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只取得了相对的优势,不过是一个大一些的诸侯国而已,很多远离王朝的强大诸侯一直不服从王室的管理和调遣。成王的时候,周公旦采取铁腕,平定了的商朝遗老的叛乱,教训了一些不听话的诸侯,打击了夷族的侵扰,稳定了政局,开拓了疆土。到了穆王的时候,周朝达到鼎盛时期,周穆王还曾到西域的昆仑山去旅游,拜访传说中的西王母。之后,周朝的境况就每况愈下,直到西周覆灭,东周开始,周朝依然摆脱不掉由盛到衰的历史循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周朝立国,面临种种压力:商朝余孽、怀有异心的诸侯、强悍的蛮族。于是朝廷上下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稳定了局势。局势稳定了,王公贵族们就开始享受太平盛世了。周朝不爱打仗,武王伐灭商朝,不愿再继续打仗,于是就“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后来周公制定礼乐典章,建立一整套的礼仪制度,希望通过礼乐制度来实现王朝的长治久安。不过竞争者们始终没有放下过刀枪,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王朝轮回,帝王兴衰,一代又一代,周朝却成为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在周王朝兴盛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几个伟大的人物,而到了衰落期,却英才辈出,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历史?就让我们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