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是死后唯一葬入八宝山的爱国军阀

提到龙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主席和滇军领袖,响当当的

“云南王”

而且,他的书法“端庄严谨,颇有大家风范”,亲笔题写的“石林”,一直留存于现在,成为云南省最具代表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主政云南期间,龙云提出了要建设“新云南”的宏伟目标,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成效。尤其在抗战期间,云南成为了国民政府最坚定的战略大后方。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人。他早年起就开始参加反清斗争,在1911年时加入了滇军,并很快被云南都督唐继尧所赏识,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自己的侍卫队长,最后升任滇军第五军军长,成为了滇军中的实力派。

1927年,面对唐继尧的一系列倒行逆施,龙云联合胡若愚等人,发动了“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之后,在与胡若愚的斗争中,龙云终于胜出,成为滇军事实上的领导人。

1928年,龙云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主席,正式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在龙云当政后,老蒋也是刚刚在国民政府中掌权,对云南这样的偏远边陲之地,一时无力顾及。因此,为了牵制和掣肘屡屡对自己进行挑衅的桂系,老蒋对龙云更多地采取拉拢政策。

而龙云,其实也非常需要依靠老蒋的中央政府支持,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这个时期的龙云和老蒋之间,可谓是各取所需,相安无事。老蒋甚至这样评价龙云:

“龙云好比南越王赵佗,自帝其国,非敢有害于天下。龙云只想独霸云南,称臣纳贡,既无问鼎中原之心,也乏窥窃神器之力,不同于阎、冯、李、白,对龙云要容忍,只要服从中央,即使他在云南另搞一套,最后为我所用,无伤大局。提拔龙云,就是压低李、白。”

对于老蒋的宽容与夸许,尽管是表面的,龙云自然投桃报李,多次表示对老蒋“始终拥护”和“一切服从”,并在蒋桂大战和西安事变等事关老蒋性命得失的关键时刻,都站在了老蒋的一边。因此,虽然多年来老蒋逐渐地消灭了各地军阀,但对龙云在云南搞得小政权,他却并没有太过介意。

全面抗战爆发后,龙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民族大义,为了抗击小日本,滇军第一批就拨出6个旅和12个团的兵力,组建了第60军出滇前往前线抗战。

1938年4月,60军参加了徐州会战,血战台儿庄,有效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会战。台儿庄战役后,滇军仅剩下了一个师的兵力。不久,龙云又派出第二批的滇军共计3个军约20余万人,出滇参加抗战。

除了积极派兵抗战以外,龙云的另一大贡献是修建“滇缅公路”,保障了援华物资的供给线。龙云在资金、技术和设备统统缺失的情况下,克服万难,独立从云南征调民夫几十万人,修建完成了900多公里的公路。英国《泰晤士报》,盛赞到:

“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得到”。

从抗战中后期开始,龙云日益感到老蒋对自己的威胁,尤其是对于老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抵触。龙云对于西南联大以及民主同盟在昆明的民主运动,采取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并使昆明有了“民主堡垒”的声誉。这些,越来越引起了老蒋的仇视。

1944年底,龙云秘密加入了民盟,加上中共在昆明的地下党影响,共同组成秘密委员会,讨论团结西南各省力量的问题。龙云的这些举动,更加引起了老蒋的忌恨,最终决定彻底解决掉龙云。

1945年10月2日,抗战刚刚胜利不久,老蒋立即对龙云开始下手。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免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职务,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这个虚职,任命卢汉接替龙云的云南省政府主席职务。

《龙云传》

《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