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儿童叛逆期”,如何与孩子交流?

邵金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叛逆期,在叛逆期孩子大多都非常不听话,不服管教。这个时候,作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尤为重要。

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变得叛逆。想要孩子不那么叛逆,你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不要总是跟孩子说这不对那不行。即便你知道他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你也应该温和的开导他,或者让他自己去尝试一下失败,这样他不仅能够自己理解对错,他们心里对你的所作所为也会表示感激。

和叛逆期的孩子沟通一定要切记不要大吼大叫宣誓主权,你应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跟他分享生活经验,而不是将自己的姿态摆得高高的,给孩子心理造成压力。陪伴他的时候让他感觉内心温暖了,这个时候再沟通就简单多了。


海边小布丁


今天讲的是面对孩子叛逆期,与孩子的语言表达这一层面进行分析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些,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 回答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譬如不少妈妈爱说的:“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出去玩儿之类”、“你如果不把饭吃饭,我就不给你吃零食了”。这种句 式,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而且总是负性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


 

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


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


父亲带儿子看电影,儿子指着男主角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电影里的人物角色,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区分。于是我这朋友就告诉儿子,这个人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他儿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没过多一会儿,儿子又开始问:那现在,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父亲才回过神来。于是,换了个方式,很干脆地告诉儿子:他是好人。他儿子这才长舒一口气,满意了。对孩子来说,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既不好又不坏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这就是孩子们的逻辑。


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喜欢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就是源于他们这个时候惯于单行线的思维模式。


为此,面对孩子含糊其辞是绝对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说“不好说”、“都挺好”“你可以这样一点点那样一些”之类的话,孩子无法听懂。所以,能够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说的东西,就用黑白去说。不能的,就不说。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是非观。


下面是可供参考的家长在孩子叛逆期的语言表达:



多特儿童专注力


所谓叛逆,是因为孩子想做自己,叛逆不是一个需要矫正的错误,父母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打开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空间和规则!叛逆期分为几个阶段,可怕的两岁,叛逆的七岁到九岁,叛逆爆发期十三岁。针对于这个几个主要阶段,如何与孩子交流呢?

1,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想要表达意见,用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适当给予建议和引导。了解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探索新事物!引导孩子进行社交,学会分享!尊重孩子已经形成的内在规则和秩序感,不要轻易打破,不要频繁更换生活环境和相处方式!

2,稳定孩子的情绪,换位思考。让孩子保持愉悦的情绪,换位思考,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培养情绪健康,懂得感恩的孩子!

3,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减压。不要探听过多关于学校生活,社交方面的事情,给孩子足够的生活支配空间,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过多的干涉导致孩子对父母抗拒或者产生失望情绪!有足够隐私空间的孩子内心更强大,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教育孩子,也需要虚心接受孩子的意见和看法,与孩子一起成长!


宝贝成长绘本


孩子叛逆期家长认为很难管教大多是在12岁左右开始的。孩子进去青春期后,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需要依赖家长,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如果家长总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和孩子说话,去要求孩子怎么做,去批评他哪里做的不好,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伤害,没有得到家长的尊重而厌烦,甚至会拒绝与家长沟通,孩子越大,家长这种感受越深刻。

孩子都会有青春期叛逆期,家长要做的就是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孩子遇到问题,不要去替孩子做决定,多给孩子出方法,让孩子自己思考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家长经常替孩子做决定,孩子有时候不理解,就会和家长出现隔阂,亲子关系紧张。不利于青春期叛逆期平稳度过。很多小学很优秀,初中后很叛逆,大多都是家长不给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造成的。


彩虹家庭教育


其实在早期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这块“叛逆”这个词有很大的争议!

我个人也接触好多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基本上不存在叛逆,他们的父母基本上和孩子的关系是那种亦师亦友的感觉。

孩子存在“叛逆”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两个原因:

1父母对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了,对于孩子有些宠爱过头。

2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时候的孩子其实和父母的关系已经不好了。教育一般是先有关系后有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你想,如果你和你爱人或者朋友的关系已经很糟糕了,他们说的话你还会听吗?

孩子更是如此,关系不到位,你是没办法沟通的,他根本听不进去。所以最主要的是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位了,沟通的问题还是问题吗?

建立关系最快的方式就是高品质的陪伴,陪伴孩子的时候少看手机吧。一起互动做一些事情,有时候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听听孩子的意见。最能和孩子拉近关系就是要么你成为孩子要么让孩子才成为大人。

其实这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坚持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共情能力。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变化很明显。

我是小于儿老师,以上个人见解纯手打,如有帮助,还希望采纳。如果你有任何育儿和家庭问题欢迎交流!


小于儿育儿


叛逆期其实是成长期——孩子一生必经的3次叛逆期

一、2到3岁,从婴儿过度到幼儿

二、7到9岁,从幼儿过度到少年

三、12到15,进入青春期

典型的特点是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思考和行动,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与家长对着干,唱反调,情绪易失控,行为偏激。

这就像大虾和螃蟹一下每一次退壳,都是一次成长,所以叛逆期恰恰是成长期,是机遇期。

是家长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好时机。

是培养孩子为自己负责的好机会。

是引导孩子合作,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好机会。

最好的方法是家长提升沟通能力,学习一些沟通技巧。

比如非暴力沟通,EQ型沟通。三明治回应等。


丛冬旭鼓励教育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不同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经历、都会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叛逆期的孩子只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所以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些事。在成人的角度有时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就造成了碰撞。没有谁能彻底的解决这种问题、都是按方拿药、大道理可能都知道、具体到个体教育就千差万别了。我的观点是从小多陪伴孩子的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即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能及时交流沟通、就不会产生多大的问题。缺少沟通交流、一旦遇到问题孩子拒绝和家长交流、问题就很难解决。我现在就正处在儿子初三的青春期、各种问题频繁出现、让你焦头烂额,现在后悔的就是小时候缺少陪伴......

特别是一个孩子的家庭、更是伤透了心!各位好自为之吧、且爱且珍惜!


独钓寒江雪30540604


怎么?儿童也有叛逆期啦?儿童要真懂得叛逆那就好了,说明开始具备个性了。可惜这又是心理学家们的想当然,其实不过就是小孩儿常爱犯的小毛病,你往东他往西,你说上颐和园他偏要上游乐园,但是你想过没有折衷一下逛动物园,不要以大人的兴趣点丈量孩子,也别让孩子的执拗左右了大人,颐和园是大人爱去的地方,游乐园是孩子爱去的地方但花钱多,但你要告诉他双方都妥协一下,我琢磨小孩儿不会反对。孩子处在儿童期对事物的认知都是直觉的感性的,他认为他是你的宝贝儿就应当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这不是叛逆,像青春孩子有了点理性认识又不成熟倒可勉强叫叛逆。关键要跟小孩儿平等交流,把你摆在一个和孩子是小伙伴的位置,他就跟你有亲近感而不是年龄辈分强弱造成的隔疏感。大信息时代的孩子跟过去闭塞时期的孩子理应不一样,我们不能沿袭旧的古训那一套,带孩子也要思变。


蛩呜斋主


儿童叛逆,和父母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就容易叛逆,我家就是这个情况,父母天天争吵,要不冷战,搞得我也想弄点事情让他们看看,可是我没有,因为我现在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为了你的孩子,请处理好夫妻双方和家庭的关系,毕竟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情感名言杂录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2—3岁宝宝出现的叛逆行为,被称为是“宝宝叛逆期”;12-18岁出现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即“青春叛逆期”。而6—8岁的孩子,则会出现“儿童叛逆期”。孩子在这几个阶段的叛逆行为,都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儿童叛逆期,和孩子更好的交流呢?

一、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理解对方的难处。

与人相处,有一颗同理心很重要。对孩子也是一样,尊重孩子,换位交流,用同理心理解孩子,在沟通中关系自然就会比较融洽。

二、多渠道沟通。

面对叛逆心较强的孩子,若一味苦口婆心给他讲大道理,是很难听进去的。这就需要父母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改变沟通方式,不要强加自己意愿给孩子。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为孩子亲人而焦急担忧的角色里,沟通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观察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问题。在沟通中多观察,运用恰当合理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多渠道和孩子做沟通。

三、父母要抓住孩子逆反心理的要点。

虽然孩子小,但孩子的叛逆的多一半来源于与父母的代沟。父母要分析原因,了解孩子需求,融入孩子的世界,实现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四、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还只是个孩子,但在他自己眼里,他已经长大,有自己的主见。所以,这个阶段的父母要放开自我,去了解孩子,严禁训斥甚至打骂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是一种智慧,其中的道理相信多数父母都懂得,但是实践起来就比较难。为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在孩子这个特殊的成长时期,必须多沟通,多总结,这样才能获得融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关注公众号:现代教育中心(ID:neoelite),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同时,这里还汇集好玩的英语知识、实用的育儿心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致力于让父母和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