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六岁,又排行第九的福临,为什么能够取代多尔衮登上帝位?

崇德八年,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谁也没有想到,皇太极会在正当盛年的年纪,突然去世。

皇太极

皇太极死的突然,也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关于储君的问题,在他生前也没有得到解决。于是,摆在众臣子们面前,一个很紧要的问题就是:下一任皇帝是谁?

当时,主要有两个强有力的竞争者,都想要抢夺皇帝这个至尊之位。一个是多尔衮,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也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因为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深受努尔哈赤宠爱,当时,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也沾了母亲的光,很得努尔哈赤得重视。尤其是多尔衮,年少时得多尔衮,文武双全,骑射功夫拔尖,颇有努尔哈赤年轻时的风采,努尔哈赤很喜欢他。

也正因为如此,当初努尔哈赤去世以后,也有野史传出,努尔哈赤原本立下遗言,要让十四子多尔衮继承汗位。但是,因为多尔衮年纪太小又没有实权,根本斗不过已经成年且拥有军队部下的哥哥们,皇太极成为了新的大汗,为了掩人口实,还逼死了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

剧照

我们无法判断这个传言的真实性,但不管如何,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被逼死是事实,一夕之间,父母亲都死去,且母亲还是被活活逼死,这对少年的多尔衮,打击重大。从此以后他一改曾经的少年心气,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军功,当清朝建立以后,他也成为了位高权重的睿亲王。当往事重演,如今的自己已经有了可以一争皇位的机会,多尔衮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皇位,他身后的两白旗和他的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也都是他强有力的后盾。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如今的多尔衮,早已经不再是多年前那个,任由母亲被逼死,也无能为力的少年多尔衮了。

可是,他的竞争对手豪格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从利害关系来说,两黄旗是皇太极那边的势力,自然希望由豪格继承皇位,以保持两黄旗的优越地位,加上正蓝旗的支持,豪格本人也素有军功,在军中有威望,而且更重要的是,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相比于多尔衮来说,由他继承皇位,会显得更名正言顺一些。

剧照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两黄旗,两红旗和两蓝旗不支持的情况下,多尔衮如果强行夺位,八旗势力可能就此闹翻,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混乱,而这种混乱,显然不是刚建立的清朝所能承受得起的。考虑再三,发现时机实在是太不成熟,多尔衮终于决定退一步。

首先,豪格绝对不行,且不说豪格是个有威望有实力的将军皇子,他登基多尔衮无法掌控他;就说豪格和多尔衮的关系,也属于势同水火,豪格登基多尔衮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想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就需要扶持一个年幼的没有什么实力好掌控的皇子登基。

多尔衮想到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当时的福临年仅六岁。其实,若是论年幼的皇子,也不止福临一个,比如十一阿哥博果尔,也是年纪小容易掌握。然而多尔衮最终选择了福临并且全力支持,据野史传言,是因为福临的生母庄妃,和多尔衮有一段私情。多尔衮自己当不上,于是才全力支持情人的孩子。

剧照

不管野史真真假假,福临的母亲庄妃,确实是个能干的女人,她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她是历经三朝辅佐两代皇帝的传奇女人,如果说年幼的福临有什么能够赢过其他皇子阿哥的话,那一定是因为他有个足够聪明睿智的母亲。

两黄旗和正黄旗的坚持无非是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而不一定得是豪格。所以,当多尔衮退了一步以后,两黄旗和正黄旗也退了一步,也觉得福临登基不错。而悲催的豪格,不过是在众臣推举他做储君时,假惺惺的说了一句“福少德薄,非所堪当。”就被多尔衮顺势而上的说:“既然要立先帝的儿子,而豪格大侄子又这么谦虚,我们也不好陷他于不义,就立先帝的九儿子福临吧!他还小,就由我和济尔哈朗各负责一半军队,共同辅政……”

剧照

于是,在多尔衮和豪格的两方势力的对抗之下,年仅六岁没有啥实力的福临,反倒成了清朝第二任皇帝,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只是,当多年以后,福临成年成为年轻有为的顺治皇帝,摄政的多尔衮成了碍事的人物,当多尔衮死后被顺治清算,剥夺封号,并掘其墓,如果多尔衮早知此结局,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