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也是一份事业 ——我为什么从独角兽「知乎」辞职

辞职之后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流言,今天的文章和视频算是个回应吧!

今年1月,我辞去了负责「知乎」广告销售的总经理职务,回到温哥华的家中,回到两个女儿身边,专心陪伴两个女儿成长。

2016年加入「知乎」,团队从3个人发展到近200人,「知乎」广告的收入增长十几倍。无论出于和团队的感情,还是个人职业发展,此时辞职似乎都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然而于我,这个选择却意义非凡。和2015年离开工作了6年之久的腾讯选择创业不同,这一次我选择了回归家庭。

其实从小女儿在温哥华出生时起,今天的选择似乎就注定了。2015年老婆挺着大肚子只身前往温哥华待产,而我在忙于自己的创业项目。随着预产期的临近,我不得不放下在小区中测试的无人值守便利店和不到4岁大女儿一起去加拿大陪产。半年之后,当我们带着提篮里的妹妹回到中国时,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对O2O项目谈虎色变,避之不及。

我不得不在继续创业还是找一份稳定工作中作出的抉择。弟弟半夜驱车来到家里,劝阻了我加入一家正在筹建的创业公司。话说得非常实在:“如果融资稍有拖延答应你的工资没发及时发,我就问你,房贷、车贷,你家里三个女人要养,你能坚持多久?”确实,那时候稳定的收入对于家庭更为重要。选择一家前途可期、发展稳定的公司是更为现实的选择。毕竟,让家里的三个女人吃饱、穿暖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他的另一句话埋下了今天的我做这个账号的种子——“未来的10年,女儿们肯定是你生活的中心,不如好好工作利用空闲时间为她们做点什么吧!”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知乎选择了我;而一家商业化初期的内容型平台,对于我来说更是如鱼得水。性格使然,一加入「知乎」我迅速恢复了工作狂的本来面目。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了早10点到凌晨1、2点的工作状态。记得当年斗斗和周源说起我的状态,周源不无担心的说“看久一些吧!”。所幸,直到离开的那天,我一直保持着这份状态和对「知乎」的满腔热爱。

也是从那时起,女儿们只有少数周末才能见到清醒的爸爸。可能是遗传了我的基因,两个孩子上呼吸道都非常容易感染。那一年冬天,孩子们频繁的发烧咳嗽,姐姐的咳嗽持续了2个多月,不到一岁的妹妹更是需要持续打吊瓶退烧。辛苦了妈妈和爷爷、奶奶一次次的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终于,我们做了决定,让孩子们离开北京。春节过后,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开始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而我,留在北京继续工作,为了收入也为了自己热爱的一份事业。

妻子和孩子们不在身边,助长了我工作狂的本性。家,真正成为了每天用来睡几个小时的旅馆。人在一种状态下久了很容易形成自我的认知误区。明明沉迷于每天工作带来的自我满足感,但心理却偏激的认为“要不是为了这个家,我何必如此辛苦!”每当妻子表达希望我到加拿大和家人团聚时,总免不了一场争吵。本来就不善表达的姐姐慢慢的不喜欢在微信上和我聊天,答应她录的讲故事视频也变成了催问声中变成一次次的失望。孩子们、妻子、家似乎离我越来越远,原本亲密、温暖的家庭关系似乎变成了一种机械的契约维护——你负责带孩子,我负责挣钱。

一次朋友问我:“你每天这样用命换来的一切,真的是你家人想要的么?”

“那怎么办?我不挣钱了么?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反驳到。

“命没了,家就没了!”朋友甩给我一句话。

不知道是不是人到40岁的缘故,从前听不进去的话慢慢开始听进去了。是呀,这一切到底是家人必须的还是自己拼命想要证明的自我价值呢?命没了,家还在么?家没了,那些钱还有意义么?和妻子通电话,告诉她我的决定和犹豫,聊起来放弃一份事业自己实在觉得可惜。她说:“老公,做好爸爸也是一份事业。”

做好爸爸也是一份事业!

1个月后,我正式提交了辞职申请,3月所有办公系统账号关闭,我正式离职了。开始在加拿大做一名全职爸爸。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充满了好奇和惊喜。姐姐换了的学校,居然是大温地区排名前3名的私校。小女儿也在痛哭了几个星期后开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去了。

来之前,我很难理解妈妈一个人在异国带娃的孤独与无助。直到有一天和老叶两口子一起吃饭,老叶感慨道:“你说,人家妈妈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在这又没啥人能帮忙,容易么?!”看到两个妈妈都眼里转着泪花,我才开始有所体会。而今天大女儿关于母亲节的作文震撼自以为是个好父亲、好丈夫的我:“Mon,help us do work and they do most of work even.My dad don’t help her.”

呼……

其实男人做一点努力女人就会感受到,过来后,最直接的变化是妈妈情绪的改善。朋友们说:“你来了以后你老婆气色好多了!”也有人开玩笑的抱怨小黛(我媳妇):“怎么着?老公来了彻底不出门,在家躺着啦?”小黛笑了。

3个月的时间,开始适应全职爸爸的生活,开始享受全家团聚孩子们成长的种种快乐。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妈妈做早饭我带着大女儿去跑步、跳绳。8点钟和孩子们一起吃早饭,8点20出门开车送两个孩子上学。姐姐8点50到校不能迟到,妹妹幼儿园时间比较随意,但要争取赶上幼儿园9点钟的早餐。下午2点半出门,接姐姐放学去上各种补习班,写作、中文、钢琴、滑冰……哈哈,有个中国妈妈,孩子到了哪里也不轻松。特别喜欢每天接送孩子都会经过184号公路,由冬至春风景各不相同,总有惊喜映入眼帘。

行车记录仪拍下的184号公路

在国内时就喜欢和别人聊孩子,现在关于孩子、关于教育有了更多的话题。作为一个从没在国外长期生活过的人,一切都是陌生而有趣,一切都值得分享。这里的孩子每天上学的学什么?学校管不管午餐?都说老外算数差,到底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外国孩子的运动能力普遍都很强?印度家长也向中国家长一样为教育焦虑么?在加拿大是应该租房子还是买房子?在加拿大买车和中国有什么不同?我会把观察到的中加教育差异、陪伴女儿们的点滴生活、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在周一的「带娃日记」和周五的「温哥华那些事儿」中与你分享。同时此前给大女儿讲的系列故事也会整理出来在周三的「添添故事」中更新。

欢迎登陆微博、微信、喜马拉雅、优酷等平台订阅「添爸带娃加拿大」,国外的朋友也可以在Youtube上关注「BB Tiantian」。

写到此时,看见窗外冰场中,添添努力滑冰的样子,欣慰极了。“好爸爸也是一份事业!”我是添添爸爸,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