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永安姓氏志》系列

李姓《永安姓氏志》系列


李姓源自嬴姓,出自五帝颛顼高阳氏之后。据宋人欧阳修、宋祁等所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记载,李姓出嬴自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古代司法长官),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果实)得全。为感木子之恩,遂改理为李氏。利贞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

李姓形成后,在河南苦县(今鹿邑)生息繁衍。利贞十一代孙李耳,字伯阳,外字聃(dān),世称老子,周平王时做过管理藏书史官。李耳的裔孙李昙有四个儿子,因为在外地当官定居而分出2支:长子李崇官任陇西太守(今甘肃临洮县),封为南郑公,遂为陇西房;四子李玑为赵郡(今河北邯郸)房。后来,随着族裔繁衍,陇西房分39房,赵郡房分为东、南、西3组,皆人丁兴旺,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宋代的《广韵》载,李氏的郡望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南阳等十几个。永安李氏郡望陇西。

李姓还有一个来源是因赐姓而得。唐代李姓为国姓。唐初,凡跟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中有许多人被赐为国姓李氏,其中有徐、安、胡、郭、邴(bǐng)、张、弘、董、罗等姓以及少数民族中的鲜于、阿布、舍利等,为李氏扩充了人口。满、白、瑶、壮、苗、傣等少数民族,甚至连犹太人中也有李姓。故李姓为当今我国第一大姓,拥有人口近1亿。

二、入永与定居

李姓入闽始于东晋兴宁年间(363~365年),晋安太守李崇之后裔大多落籍福建。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被封为闽越江王、入闽节度建州。李元祥次子李皎袭江王,于690年被武则天诛杀。三世祖业流放福建南安,四世李融授南安县丞,五世楚珪授云麾大将军,六世尚昊于761年授游击将军。783年,尚昊为避泾厚节度使姚令言军队政变之难,迁居于尤溪四十二都皇历(今永安槐南乡皇历村),为永安李姓开基始祖。

永安李姓支系繁多,主要有贡川、永安城关、大湖等三大支派,但都是入永始祖李尚昊之后裔。据贡川《陇西李氏族谱序》记载,李元祥第十六世李其洪于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从皇历迁到贡川双峰上村,后裔播迁到永安城关、大湖以及海内外。

三、迁移

李匡、迁七、起龙三兄弟从皇历移居大田县翰林岐。

李其寿迁尤溪万足里。

李享迁广东。

李以祖、以裕、以衿、以视四兄弟迁尤溪。

李德生、荫生、麟生迁三明岩前。

李观华、观生兄弟迁南平。

李逢时迁永春赤头。

李其德、福生、永生迁明溪胡坊。

李长寿迁南平。

李宏仁迁永安城关。

李文祥、文福兄弟迁浙江龙泉。

李德恩后裔迁台湾。

李文龙迁闽侯县,后裔播迁到福清、台湾。

李千二迁漳平县永福镇。

李千六迁安山。

李绵万迁三明梅列。

李升一迁岩前田沙溪。

李八郎迁宁洋县坑源。

李小廿三迁宁化石壁,后裔播迁到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四川等地。

李小七迁永春县。

李小三移居贡川洋峰村,后裔播到三明、沙县、尤溪、建宁、南平、浦城、邵武、古田、泉州、晋江、南京、台湾等地。

李佛祖移居贡川堡营头。

李孔容移居贡堡南门。

李三六移居大湖坑源,后裔播迁到大湖李坊、明溪胡坊、清流、连城、贵州、山东等地。

李金德后裔迁上坪余荆山、槐南梧桐洋以及上杭县等地。

李木德后裔移居长汀、上杭。

李火德后裔移居永安的青水三溪、城关、洪田,上杭、永定、平和、南靖、龙海、厦门、同安、南安、安溪、广东、江西、四川、贵州、香港、台湾,新加坡、菲律宾等地。

李晋延后裔播迁到永春、德化、仙游、莆田、福清、罗源和海南省等地。

第二节 分布

永安李姓现有人口13150人,为永安第八大姓。主要分布在贡川镇双峰、洋峰、龙岭、龙大、南坂、观成、延爽、集凤村,大湖镇李坊、新洋、坂头村,曹远镇富溪村,西洋镇林田村,燕东街道东郊、新桥村,燕南街道永浆村,燕北街道坂尾村,小陶镇桐林村,洪田镇黄龙村和上坪乡联合村。

第三节 谱牒

槐南皇历《陇西李氏族谱》

始纂于唐天祐二年(906年),由十六世李其寿主持编修并作序,积昭宗弟哀宗题写谱名;由皇谱降为民谱。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由三房嗣孙、时任甘泉丞李文仲主持重修并作谱序。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长房嗣孙、时任山东长山县教谕李珏主持重修。明崇祯五年(1632年)重修。清顺治九年(1652年),由长房嗣孙、时任江南操功院赏功游击将军李孔文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修职郎李开主持重修。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进士、时任直隶钜鹿县知县李光前主持重修。清道光七年(1827年)合族重修。1997年,由李祖启等主持编撰《福建李氏源流》。

贡川洋峰《李氏族谱》

始纂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岁选进士、时任山东长山县教谕李珏主持编纂。清顺治九年(1652年),由十八世、庠生李光岳主持重修,李孔文作谱序。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十八世、庠生李殿挹、十九世李豫、二十世孔林、二十一世、庠生李显等主持重修。其内容有谱序、凡例、世系、世录、祠记、墓誌、寿文、世传、谱跋、家居十警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三十九世李尚德、四十四世李绍添、四十一世李元宣、增泉、溶川、增保、应三、昌建、昌绩、克勤、行轩主持,李大侃、步言、元澍、惠时、宜成、可象、昌聪校正参阅,李朝春、增礼、直昭、久言、迪齐督印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李长吉、胜义、顺兴、家驹、时光、永嘉、启模、新元,启祥、永英等人主持重修。1998年,由李学贤等人主持重修。

第四节 文物

一、祠庙

“江王祠” 座落在槐南乡皇历村。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年间和崇祯五年(1632年)两次重修,清顺治七年(1650年)遭兵毁,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建,2000年重修,后被载入《八闽祠堂大全》。

“教忠堂” 建在贡川镇双峰上村。始建于北宋年间,清康熙皇帝钦赐御书《教忠堂》匾。2000年被载入《八闽祠堂大全》。

“溯源堂” 建在贡川镇洋峰村。始建于明代,清直隶巡抚李光地撰书《溯源堂》匾。2000年被载入《八闽祠堂大全》。

“明煙堂” 座落在贡川堡营头。该堂有上堂、下厅、书院、门表等建筑群组成,占地约2亩,是贡川李氏奉祀先祖李佛祖的净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今保存完好。

麻公庙 座落在贡川堡古井边。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今保存完好。

二、墓葬

江王李元祥墓座落在江苏常熟县海寓山西坡。墓誌铭有载。

贡川李氏开基始祖李其洪墓座落在贡川双峰村坪埔窟潭后。有墓誌。

小三墓座落在贡川洋峰瑶窠。有墓誌。

第五节 人物

一、古代

李元祥,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字仲瑞。唐贞观十一年(633年)被封为闽越江王,任苏州、金陵、鹿州、郑州刺史、大都督、谥安王。

李皎,字月池。封武阳郡王,任復州刺史、荆南四路大总管,赠司徒,谥桓王。

李祖业,字春芳,号信三。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被封武阳郡王。

李万康,官拜泉州府南安县丞,赠秘书少监。

李楚珪,封奉天定难功臣。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召募入卫,授漳浦郡参军。唐乾元二年(759年),访五州节度使,破贼有功,授云麾将军。唐宝应元年(762年)封为陇西开国公,食邑700户。

李尚昊,字上瞻,号崇明。唐上元二年(761年)授游击将军,后升左武卫翊府中郎将、员外置司正员,封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李希悦,字晋卿。唐贞元三年(787年)授平卢节度使,赐绯鱼袋,守卫绛州新田府折卫都尉。

李復礼,唐元和元年(806年)授平卢节度使、游击将军,守卫绛州新田府折卫都尉。

李远,官至光禄大夫。

李助,授武卫中郎将、游击将军、宋卫翊府员外郎,赐绯鱼袋。

李求,唐大中八年(854年)授银青光禄大夫。

李弘继,唐乾符二年(875年)授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赐紫金鱼袋。

李文昱,授宋御史。

李小三,授宋侍郎。

李三八,授承信郎。

李文仲,宋崇宁三年(1104年)授甘泉县丞。

李八二,授承信郎。

李晃永,任钱塘县主簿。

李大三,明洪武年间任南京守御太监。

李华七,明永乐七年(1409年)授江西建昌府通判,后升浙江衢州同知。

李璋,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举人,授会昌知县。

李杏,字子芳。明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先后授东昌府推官、大理寺正、四川按察司佥事,升参议致仕。

李芳时,二十七都人,以军籍住北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曾授北京、山东户部清吏司员外郎、河南参政。

李珏,字纯甫,明万历年间拔贡,曾任会昌县训导、安远县县令、升长山教谕。著有《会昌集》、《长山集》,乡称“龙屏先生”。

李孔文,字葆初,号鹏飞。武闱副榜,授江南操院赏功游击,升闽浙总制。

李锡禄,字尔康,号圆亭。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举人,授四川潼川府乐至县知县。

李廷模,城内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进士。

李光前,字驾轩,在城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任浙江同考官,直隶巨鹿县知县。

李长芳,清雍正年间拔贡,曾任施南府经历。

李芳研,字元芬,号实冈。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举人,先后任屏南县、台湾府、凤山县、同安县、宁德县训导,后升建宁府教授。

李应举,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

李诏征,字见川。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举人,授江南凤阳府长淮千总。

李棠,字树荣,号荫堂。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举人,曾任天津卫监大使,广平府鸡泽县、满县、大名县、和元城县知县,后升昌平州知州。

李际隆,字云川,号会圆。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举人。

李光祖,以子棠贵。赠文林郎大名县知县。

李文驹,字应图,号托斋。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曾任建宁镇标、右营千总,署中军守备,督抚明标,邵武千总,浙江外州营守。

李度,永安城关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拔贡,曾任云南禄劝县知县。署赵州知州。

李腾瑢,永安城关人。清乾隆年间廪贡,曾任凤山县训导,山西大同县丞。

李乘时,永安城关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

李鸣珂,由贡生授罗源县教谕升邵武教授、翰林院典簿。

李祖延,监生,以子鸣珂贵,赠修职郎、罗源县教谕,赠文林郎邵武县教授。

李青云,字登峰。以岁贡入雍肄业。善书法,掌教燕江书院,后选崇安训导。

李彬,以子腾瑞贵,晋赠文林郎、升福宁府教授,利川县知县。

李开,由庠生入监,以子腾标贵,赠修职郎、南靖堂训导。

二、现代

李其瀚(1865~1934年),别名李志,字浩乎,城关大巷人。19岁学医,拜本城老中医曾世杰为师。由于悉心钻研,医术造诣较深,为永安群众所爱戴,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名医。晚年著有《临床验方》4册。

李宝焌,字昆甫,乳名汉佬。永安贡川洋畲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宝焌到福州,入全闽师范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和刘佐成一起被选送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他与刘佐成合作,在日本研究飞机制造。后两人被召回国制造飞机,于宣统三年制造出我国第一架飞机。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李宝焌应召到南京,担任飞行营营长。但不久患恶性痢疾逝世,年仅25岁。他撰写的《研究飞行机报告》是我国第一篇航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