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汉武帝,半生征战,中年敛财,晚年忏悔!

汉武帝这个人,如果搁以前,可能我习惯用历史课本的视角,把汉武帝放到一个伟大君主的位置。而现在搁我的平民角度来看,大凡出现伟大君主的时代,老百姓的日子都未必好过。

汉武帝登基的时期,汉朝立国已超过六十年。前边几代君主与民生息,轻徭薄赋,也让农业得到恢复,工商业得到发展,给国库攒下不少银子,据说串钱的绳子都朽掉了,中央粮仓里的粮食都放坏了。这等于给了汉武帝连年征战的本钱。汉武帝掌权后,对内首先颁布推恩令,表面看是在普撒君恩,实际上强制要求诸侯分封子嗣,让诸侯自己削减自己封地。并向各地派驻刺史,负责行政和监察工作。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学成为唯一正统思想,也终结了自春秋之后数百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对外,他放弃了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对才大志高的汉武帝来说,就是一种带了些屈辱的政策,虽然这政策换来了汉初六七十年的和平。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大战匈奴,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大大扩张了西域版图。在东北,派兵灭了卫氏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在南方,使夜郎、南越归附汉朝,在西南设立七郡。

版图扩张的同时,二十年的征战也花光了文景之治攒下的充沛国库。为了弥补中央财政,汉武帝任命了桑弘羊来操持大汉经济。桑弘羊在历史上,是一个评价严重两极化的人,有人称之为“兴利之臣”,有人说他是“乱国酷吏”。要增加国库收入,桑弘羊已经没法给农民增加税赋徭役了,因为实在太重了,只能另寻他途。这时候,利润丰厚的盐、铁、酒就成了必然之选。首先是把盐、铁两项最重要的产业收归国营。汉朝全国人口已经达到5000万人,这么多人食盐用量是一个巨大而稳定的需求市场,仅盐铁两项就带来巨额收入。均输和平准就是由国家控制商品的流通,进行价格调控,实行国家指令计划。而算缗就是抑制富商大户的办法,在实行盐铁专营一年后,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主力决战,同时山东又逢大水。在军费大增和救灾的双重压力下,桑弘羊和张汤建议,向全国有产者征税,这就是“算缗”。具体办法是,所有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都要据实呈报财产数字,规定凡二缗抽取一算,相当于征收百分之十的财产税。“算缗令”颁下去后,有产者大多不愿主动申报,于是汉武帝出大招,颁布“告缗令”,就是鼓励告发,如果有人告发,政府就奖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这等于发动了一场“群众告发群众的”运动。此令一出,几乎所有有产者全部被举报,社会秩序大乱。朝廷内部也有人对此不满,不过在汉武帝高压之下,敢于有异议者只有死路一条。大农令颜异都没说话,被以“腹议”的罪名处死。算缗和告缗的实施,让民间集体破产,而国家大发其财,据说上林苑都堆满了罚没的财物。

汉武帝晚年,“天下困弊,盗贼群起”,68岁的汉武帝颁发了《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