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试全新奥迪 A6L,Ta 为何销量不及预期?

一次“自驾游”活动,探究 A6L 背后存在的问题

全新奥迪 A6L 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从去年上市之初到现在,我已经试驾过多次 A6L 了,其中还有过一次长达一周的深度体验。可以说,A6L 算是一台全面均衡无短板的车,按理说是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王牌产品”,但上市之后销售并没有十分火爆,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对于这台车的方方面面解析,可以从下面这两篇文章看到️: 、 本文不再细述。

奥迪这次把活动地点定在了十里画廊桂林阳朔,这意味着我有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此前我们从来没有用过的“自驾游”角度,重新看待这辆全新奥迪 A6L 。

还是熟悉的奥迪

这次的 A6L 依旧是 45TFSI quattro 车型,车内舒适配置较为全面,而且搭载 2.0T 高功率发动机匹配 7 速双离合变速器、并辅以 quattro ultra 智能四驱系统,这个动力组合看上去很适合自驾。

从桂林市区到阳朔的试驾路线全程大概 100km,由 50% 高速和 50% 国道组成,我个人比较关注这种国道夹杂省道的道路环境更能看出一台车的真实表现。

坐进驾驶席,仪表盘和中控共三块大尺寸屏幕的设计依旧是最吸引人的,奥迪的虚拟驾驶舱概念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原因在于仪表盘设为全屏地图界面时,地图 UI 的显示比其他品牌车型更有“沉浸式”的体验。


仪表盘全尺寸地图配合中控地图,驾驶时的沉浸感很强

简单说下驾驶感受:在市区穿梭时,方向盘在可变转向比的帮助下非常轻快,在 10km/h 以下的速度行驶时,仅用两根手指就可以完成车辆的转向、掉头操作。变速箱升降档也很积极,就算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的驾驭这辆 A6L 。

到了高速和国道上,维持海外调校的底盘对于高速路面十分友好,高速巡航时能够感受到底盘的韧性,而且经过高速的减速带时,“咚咚咚”的响声过后,车内的乘客并不会感受到多余的震动,仿佛一切都被弹簧细腻地过滤掉。

试驾路线经过一段施工路面,驶离该路段时有大概 50m 的低附着沙石路面。平日我自己驾驶的是一辆全时四驱车型,为了感受 quattro ultra 的不同,我特意在这里油门过半加速驶出,此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后轮传递的动力在线性增长,随后四个轮子都有动力传输到地面。说实话,我有些被 quattro ultra 动力分配切换的智能和迅速所惊讶到(官方称每秒 100 次路面扫描),这是在之前试驾时没有感受到的。这段路面结束后,quattro ultra 又很快地将绝大部分动力传输至前轮,以保证最佳的燃油经济性。


为何销量不及预期?

从去年 11 月正式上市到现在,A6L 的降价速度比竞争对手还要快上不少。行政级市场的竞争压力可见一般,在这一级别市场,唯有产品力突出才会被消费者所认可。也许以上的文字让你看见 A6L 的好,但是反观它的老对手们——梅赛德斯-奔驰 E 级长轴距轿车以及宝马 5 系长轴距轿车,全新奥迪 A6L 换代后在某些产品力方面仍然不及这两位老对手。

A6L 的产品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梅赛德斯-奔驰 E 级长轴距轿车


宝马 5 系长轴距轿车

论舒适度,奥迪 A6L 座椅较硬,双色拼接 Alcantara 面料的座椅能够保证乘坐时的摩擦力,前排座椅还有可调节的腰托,但是对于后排的乘客而言,较薄且偏硬的坐垫配合相对平直的乘坐角度并不能称之为舒适,尤其是长时间乘坐后,后排会产生一定不适感。而对手们纷纷对后排坐垫进行加长加厚,宝马 5 系甚至将 7 系的座椅骨架下放 5 系,以此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

A6L 上的双色拼接座椅

在驾驶性方面,尽管渐进式转向让 A6L 的驾驶上手更容易,前悬前移让车头指向性比上代 C7 车型更好更中性,但在国道过大角度弯时,因为转向比随车速变化的特点,你还需要进行二次甚至三次方向盘调整,这会对驾驶体验造成影响,少了那种过弯“一气呵成”的感觉。

而从某些角度来看,落地价格比奥迪 A6L 便宜很多的凯迪拉克 CT6 和沃尔沃 S90 ,前者搭载了MRC 电磁悬挂,舒适性极佳;而后者在动力以及驾驶乐趣上也与 A6L 拉开了较大差距。

CT6 的底盘舒适性比 A6L 好


S90 的个性以及动力也对 A6L 构成一定威胁

一边在追赶着昔日对手,另一边也在受到后来者的挑战,A6L 的竞争压力也是空前巨大的。面对如今的个性消费化市场,消费者往往会从某些自身感性的角度就直接购买了另一款车型。

A6L 适合什么样的消费人群?

平心而论,尽管奥迪 A6L 的产品力在面对 E 级和 5 系这两位老对手稍显不足,但相比二线豪华品牌的竞争车型,它还是那个“永远不会错”的选择。在“自驾游”的这两天里,A6L 带给我的感受始终是平近易人和轻松愉快的,驾驶的方便简单也让我有更多机会领略桂林的迷人美景。

在沟通会上,奥迪的技术人员解说了 A6L 配备的多项科技配置,比如矩阵式 LED 大灯、虚拟驾驶舱、带触感及声音反馈的中控触摸屏等,其中 ACC 模块还是与 A8L 共享同一模组的。如此多的科技配置加持,但 A6L 的各项科技并没有提升用户的学习成本。“科技是平近易人的”,这也是我欣赏奥迪品牌的原因。


这套 360° 全景影像系统显示准确,而且操作流畅


我认为, A6L 会适合对于科技配置有一定要求,但又不希望花太多时间学习系统操作的这一人群,他们相对稳重、热爱生活,也喜欢奥迪品牌车型带给他们的驾驶舒适便捷。同时,我也认为当前奥迪 A3、A4L 车主在升级车型时,A6L 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更换全新设计语言后,A6L 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购车群体肯定会比上代车型更加年轻化。

总而言之,用一句“优点不明显,缺点找不出”可以很好的概括 A6L 的现状,过于平庸在行政级市场并不算一件坏事,但也绝不是一件好事。我十分期待奥迪能在中期改款的时候将 A6L 的产品力拔高,那将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